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铃儿响叮当》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铃儿响叮当》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1-06 08:53:41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欢 迎 来 到 音 乐 课 堂
你们了解圣诞节吗?
装饰圣诞树
送礼物
唱圣诞歌
你们知道圣诞节有哪些习俗呢?
铃 儿 响 叮 当
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
执教人:
作者介绍:
詹姆斯·L·彼尔彭(james lord Pierpont),美国管风琴演奏家与作曲家,著名圣诞歌曲Jingle Bell(中文名《铃儿响叮当》地作者)。
《铃儿响叮当》这首曲子最初名为《我们乘在雪橇上》,由于朗朗上口的旋律、节奏,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自后作者改名为《铃儿响叮当》。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合唱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合唱
使得旋律更加得丰富
聆听音乐:
1、思考:最后一句有什么特点?
三声部
2、歌曲最后一句转成三声部合唱,作者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呢?
三声部的加入使得该乐句充满张力,使得音乐情绪逐渐推向高潮,
跟琴演唱三声部:
聆听音乐:
思考:这首歌曲用怎样的情绪进行演唱?
欢快地
跟琴学唱:
反 复 跳 越 记 号
你能拍手加入以下节奏型并演唱吗?
X X X X X
观察两个乐段:旋律有没有特点? 有相似的旋律吗?找一找
聆听音乐:
跟琴学唱:
观察两个乐段:旋律有没有特点? 有相似的旋律吗?找一找
跟琴完整演唱:
拓展:
你能自主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吗?
谢 谢 指 正5年级下册《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 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雪,坐在雪橇上,他们欢声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铃儿响叮当》歌曲为再现的二段结构体,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从弱起小节进去,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移动,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形。歌曲最后乐段的重复出现,并在结尾用延长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始唱乐谱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打节奏、分组编创活动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善于在学习中提问,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希望有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这一刻的学习中,老师需要学生练习起以往的学习知识的经验,迁移到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在教学中重点感受、体会、表达孩子们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在演唱歌曲时要表现出乘雪橇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圣诞节,使其体会到圣诞节活动的人文风俗。
学唱歌曲能用富有弹性、连贯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
通过聆听、演唱、掌握三声部演唱。
通过聆听与自主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加来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整首歌曲。
教学难点: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弹奏三声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律动进入课堂
导入
常识导入课堂
新授
(初听)
歌曲演唱形式时什么?
2、合唱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复听)
3、歌曲最后一句有什么特点?
4、歌曲最后一句转成三声部合唱,作者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
四、学唱歌曲
歌曲用了怎样的情绪进行演唱?
观察两个乐句旋律有没有特点? 有相似的旋律吗?
跟琴演唱
跟伴奏演唱,同时你能加入以下节奏型吗?(x x x x x)
五、 创编环节
你能自主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吗?
六、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过渡语言太少,过度生硬。教师的主观意识太强,没有把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给到学生,在教唱环节,手段单一没有让学生体会歌词深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