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1.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2.[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3.[2022·东营]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
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
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
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
4. [2022·日照]如图,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5.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并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V形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B.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将注射器撤掉,向V形管中通入CO2,白磷很快停止燃烧,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该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
6.用如图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燃烧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6题图
A.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7.[2022·安徽·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先滴加稀盐酸,再给燃烧管微热,红磷和白磷均不燃烧;步骤二: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白磷燃烧,红磷仍然不燃烧。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40
第7题图
A.步骤一中先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B.步骤一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仅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C.对比步骤二中红磷和白磷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跟课本上的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加环保
8.[2022·河北]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 ℃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第8题图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
9.下面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第9题图
(1)白磷能燃烧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2)②③作为对照实验。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作为对照实验,烧杯中的水应是______(填“冷”或“热”)水;设计二者想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4)若①中的水为冷水,①③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不涉及探究物质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该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燃烧过程来说这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者关系)的。
10.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第10题图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11.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表格补充完整。
第11题图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长春中考]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有可燃物
(1)图1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2)图2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3)图3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4)图4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13.[重庆中考]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摩 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4.燃烧,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变化,自从人类学会利用火,便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然而,失去控制的火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只有充分认识燃烧,才能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猜想Ⅱ: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达到一定的温度。
猜想Ⅲ: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设计并实验】
(1)甲同学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石子和一根木条,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条燃烧了,而小石子没有燃烧,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仍然不燃烧。该实验证明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2)取一张A4纸,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向另一只纸船中注入
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同样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
时间。实验发现,盛有水的纸船达到燃烧需要的时间更长。请试着解释其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猜想Ⅱ也是正确的。
(3)完善猜想Ⅲ,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科学探究的环节)综合以上探究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和________等条件。
【交流与反思】了解燃烧的条件,就能解释与燃烧有关的现象和原理。如“钻木取火”,不断地摩擦产生的热为可燃物提供热量,使之达到其燃烧所需要
的________,在空气中就能发生燃烧。
答案
1-7 CBCDB AB
8.答案:(1)4P+5O22P2O5 (2)大于
(3)需要氧气
9.答案:(1)② (2)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3)热 氧气
(4)不能 条件改变对反应事物没有影响
(5)物质的可燃性 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0.答案:(1)4P+5O22P2O5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11.答案:交流与讨论: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
拓展与迁移:乙 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12.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解析:(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A正确、C错误。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B正确。
13.答案:(1)S+O2SO2
(2)2KClO32KCl+3O2↑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
14.答案:猜想Ⅲ:氧气 【设计并实验】(1)Ⅰ (2)水降低了纸船的温度(合理即可) (3)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其他合理方案均可) 获得结论 氧气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