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3 17: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练习
姓名: 班级:
1.[2022·湘潭]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6 000 L氧气加压可装入40 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入运河
D.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水的三态转化
3.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
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4.[2022·苏州]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太湖水→→→→…→自来水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5.如图所示,将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观察到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而乙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已知氢气与黄绿色的氯气在该实验中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5题图
A.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B.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该实验说明此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D.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6.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
A.氨分子质量很小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
C.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7.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8.[2022·南充]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8题图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未发生变化
C.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化汞汞+氧气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
9.[2021·甘南]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极
B.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0.[2022·山西]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
是( )
11.[2021·眉山]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第14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Ⅰ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教材实验(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题图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天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条件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现在出租车和一些公交车也使用了压缩天然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
(2)和汽油相比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反应与甲烷燃烧属于同一类型的是____
(填序号);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A.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镁+氯气氯化镁
D.镁+盐酸―→氯化镁+氢气
17.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1)下列有关水资源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为了节约用水,可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为了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利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时,产生浮渣较少的为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的蒸发 B.水的净化
C.水的电解 D.水的蒸馏
18.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用________的方法。
(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
第18题图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提倡以下用水方式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科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问题。水和水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宏观辨识]
(1)某自来水厂生产的主要步骤为: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氯气)→净水。这一过程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填序号)。
(2)分离混合物,首先要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蒸馏是分离___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微观探析]
(3)如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此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则a玻璃管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极,可以得出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第19题图
(4)如图2是水发生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填“甲”或“乙”),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②图1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答案
1-13 BDBCD CABCA ADD
14.答案:(1)C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5.答案:(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6.答案:(1)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可燃性 (2)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4)B A
17.答案:(1)AC (2)软水 煮沸 (3)C
18.答案:(1)沉降、过滤、灭菌 蒸馏 (2)A(或:水的沸腾) 水分子 氧气 (3)AD
19.答案:(1)加速沉降 D (2)溶解性 沸点 (3)正 氢原子和氧原子
(4)①乙 分子没有改变 吸收
②水氢气+氧气 电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