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202310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25小题每小题3分,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55分)
1. 西蒙斯等人提出细胞膜外侧有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称为“脂筏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结构区域的组成元素有C、H、O、P等 B. 该结构区域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
C. 该区域与其它区域流动性一定不存在差异 D. 该区域胆固醇分子既有亲脂性,也具有亲水性
2. 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调控因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受精卵的是A
B. 过程①发生了mRNA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 过程②发生过中心体、染色体、核DNA的倍增
D. 单核细胞能与血红细胞相互转化,说明自然发育中细胞分化是可逆的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溶度Mg2+ + + + - -
高溶度Mg2+ - - - + +
产物 + - - + -
3.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RNA是酶P具有催化活性必需的成分
D. 蛋白质与RNA组分在低浓度Mg2+条件下的催化作用表现为相互促进
4. 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PIP2s蛋白质磷酸化可为物质转运提供能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β与AT1蛋白结合,能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
B. 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是提高H2O2外排能力所必需的
C. 增强AT1基因表达可提高禾本科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
D. 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
5.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形成如图所示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示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有4种
B. 若形成图示细胞只经历一次有丝分裂,则该细胞中含32P的核DNA有4个
C. 图示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 形成图示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7. 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胞内有大量固氮能力强、不能繁殖的类菌体,这些类菌体是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大量增殖后转变而来的。研究发现,类菌体周围有大量能结合和释放O 的豆血红蛋白,类菌体中游离O 浓度与固氮酶活性呈负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类菌体的固氮酶活性越大,类菌体的有氧呼吸强度也就越高
B. 豆血红蛋白与人的血红蛋白都可以与O 形成不稳定结合物
C. 大量的豆血红蛋白可以使类菌体内游离O 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D. 根瘤菌转变成类菌体的过程中,细胞表达的基因种类会发生变化
8.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膜结构表示线粒体外膜,上面附着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 O 和H+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C. 图中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中有水的生成
D. H+通过ATP合成酶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A侧,以驱动ATP的合成
9.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一种抗乳腺癌的药物M(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前先对药物M进行荧光标记,然后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添加物 乳腺癌细胞荧光检测结果 乳腺癌细胞凋亡率/%
第一组 乳腺癌细胞 无荧光 3.86
第二组 乳腺癌细胞+药物M 无荧光 4.12
第三组 乳腺癌细胞+囊泡包裹的药物M 有荧光 20.59
第四组 乳腺癌细胞+空囊泡 无荧光 3.93
注: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A. 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B. 乳腺癌细胞的呼吸作用能为直接吸收药物M供能
C. 药物M进入乳腺癌细胞后,可促进该细胞的凋亡
D. 无药物M的作用,乳腺癌细胞内凋亡基因不表达
10. 从在微重力、强辐射环境中生长植物上取根的分生组织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甲内大部分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一条染色体明显偏离中央位置;细胞乙内大部分染色体位于细胞两极,一条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滴加染液后再进行漂洗
B. 细胞甲的中央区域内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
C. 细胞乙中处于细胞中央的染色体将随机移向细胞一极
D. 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都与细胞甲或乙情况类似
11. 为了让目的基因沉默(基因表达不能进行或不能完成),科学家先合成与目的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然后将该双链RNA导入目的基因可以表达的细胞内,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基因沉默的效果。如图表示人造双链RNA使目的基因沉默的部分过程,其中沉默复合体是蛋白质与人造双链RNA结合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人造双链RNA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
B. 图示形成的沉默复合体内有新合成的磷酸二酯键
C. 抑制图中④过程,也能达到目的基因沉默的效果
D. 细胞内mRNA被及时降解,可能存在某种诱导机制
12. “单亲二体性”(UPD)是指受精卵的23对染色体中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图为某种UPD的形成过程。下列错误的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异常,可能形成二体卵子
B. “三体胚胎”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造成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
C. 若“二体精子”与“单体卵子”结合,丢失一条染色体后也可能形UPD
D. 若某女性UPD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亲也一定患红绿色盲
13. 加那利海枣是一种棕榈科植物,图为某研究小组在夏季水分充足的晴朗天气下测得的加那利海枣24小时内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a与曲线b的差值表示呼吸速率
B. 由曲线可知,10:00后由于温度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C. 10:00~12:00该植物的呼吸速率逐渐增大
D. 18:0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
14. 小香猪的体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体色黑色、灰色分别由基因D、d控制,但只有基因E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为白色。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香猪的三种体色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黑色
B. 白色小香猪杂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 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基因型为DdEe的小香猪杂交,后代白色个体的比例是1/4
D. 由于灰色是由d控制的,所以灰色小香猪之间杂交,后代全部为灰色
15. 据研究分析,某种化合物Y可诱导细胞中DNA链断裂并阻止断链修复。为验证以化合物Y为基础开发出的新药X对肿瘤治疗的具体效果,研究者利用肿瘤细胞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了新药X
B. 新药X虽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可能会增加正常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
C. 由于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所以DNA链断裂后可能会影响染色体的结构
D. 由于新药是以化合物Y为基础开发的,所以该实验可以用化合物Y替代新药X
16. 图一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实验组,图二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可能的数量变化趋势。下列对于图示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实验如果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低,则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 可以用18O或3H替代图一中32P,因为被标记的物质中既含有O也含有H
C. 能正确表示上述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数量变化的是图二中的②
D. 图一和图二中实验均不可以证明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17.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卵子死亡”的新型单基因遗传病,其病因是细胞中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如图所示PANX1通道蛋白异常激活,从而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导致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已知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B. PANX1基因发生多处基因突变的类型是碱基对的增添
C. 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原因是该基因甲基化
D. 导致该遗传病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18. 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是一类非常美丽的昆虫。蝴蝶的体色有多种,常见的颜色为黑色、黄色、红色、花斑色和白色。科研人员对蝴蝶体色的遗传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蝴蝶的体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决定
B. 蝴蝶种群中能够得到F2实验结果的亲本组合一共有6种
C. F2黑色个体中共有基因型18种,其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6种
D. 若F2中纯合红色和花斑色蝴蝶杂交,子代再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占9/16
19. 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以下是对生活常见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①可腐烂垃圾,如剩菜剩饭等,直接运往堆肥池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②不可腐烂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弃电子产品等,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收集,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理;③不可腐烂垃圾中的不可回收垃圾,如塑料袋、建筑垃圾等,用专用车辆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腐烂垃圾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城市中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 废弃电子产品除了资源化利用处理外,也可以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深埋处理
C. 对塑料袋垃圾直接进行地下掩埋处理,不会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D. 参与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可减少吸纳废物的土地面积,从而减少生态足迹
20. 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中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作为“南国四大果品”之一,荔枝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培育无核荔枝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
B. 过程②不仅需要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还需要诱导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
C. 过程③获得的无核荔枝可能具有荔枝A和荔枝B的优良性状
D. 三倍体荔枝的培育过程中用到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
21. 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乙、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
B. 若图中结构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 若图中结构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结构丁为染色质或染色体
D. 物质乙、丙和单体1、单体2都有物种特异性
22.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被水解成单糖后,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被吸收。为研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阶段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第一阶段 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0
第二阶段 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 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
第三阶段 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 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
A. 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 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 随着外界葡萄糖浓度的增大,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一直增大
D. 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5mmol/L
23. 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验。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只含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B. 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
C. “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D. 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24. 为研究某种植物高茎与矮茎、紫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
A.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高茎与矮茎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
C. F2中矮茎白花个体有5种基因型
D. F1测交结果的表型比为3:1:9:3
25. 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
B. 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定为全保留复制
C. 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
D. 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
26. 人工光植物工厂可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水芹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因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磷等矿质元素,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研究不同光质配比(红光:蓝紫光)对水芹光合作用及品质指标数据如下表1、2(注:CK为白光对照组,T1—T4为不同光质配比,各组输出功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表1:不同光质配比对水芹光合参数的影响
处理 净光合速率(CO2/μmol·m-2·s-1) 气孔导度(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蒸腾速率(mmol·m-2·s-1)
CK 12.36 0.14 1123 1.33
T1 16.21 0.12 1052 1.33
T2 21.79 0.07 747 0.81
T3 19.88 0.04 588 0.61
T4 21.98 0.07 1232 0.81
表2:不同光质配比对水芹品质的影响
处理 可溶蛋白含量(mg·100g-1) 维生素C含量(mg·100g-1) 硝酸盐含量(mg·kg-1) 粗纤维含量(mg·100g-1)
CK 3.88 40.69 3480 0.90
T1 5.73 49.59 2745 1.08
T2 6.88 52.12 2437 1.04
T3 3.89 47.01 2701 1.07
T4 877 49.95 2007 0.94
(1)不同光质配比直接影响光合作用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2)由表1数据可知,环境CO2浓度____________(是/否)为限制T4组净光合速率的因素,理由是____________。
(3)分析表1表2数据,____________处理为最优光质配比组,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Mg2+含量增加,则会增加叶绿体中____________含量,使吸收光能增加。为进一步研究光质配比对光反应影响,研究人员对类囊体膜上PSII光复合体开展研究。研究发现PSII光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PSII光复合体上的蛋白质LHCII通过与PSII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LHCII与PSII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弱光下LHC蛋白激酶活性____________(增强/减弱),导致LHCII与PSII结合,有利于对光能的捕获。依据该研究结果可推测,不同光质配比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27.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已知两病独立遗传且相关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2)I2与I4就乙病看,基因型__________(可能/一定/不)相同,为确定基因型,对相关个体基因进行凝胶电泳,电泳结果如下图,则可确定I2和I4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B、b表示)。
(3)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乙病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控制合成纤维蛋白原(Fib)的基因突变,使Fib的192位、238位氨基酸替换导致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检测Fib基因是否异常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即可用正常Fib基因设计制作探针,若基因未发生改变,则探针与待测基因出现___________片段。为使结果便于观察,探针中常带有__________。
28.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存在清水态和浑水态两种可相互转换的状态。清水态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类群,浑水态则以浮游植物为优势类群,即常见的富营养化状态。“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以食藻虫(一类以藻类、有机碎屑等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大型浮游动物)搭配改良后的沉水植被,辅以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使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由浑水态向清水态转变。回答下列问题。
(1)浮游藻类、食藻虫、肉食鱼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建立的营养关系叫做_____,投放后的食藻虫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属于_____。
(2)鱼虾螺贝等水生生物的加入,能有效控制沉水植被的数量,使相关的生物组分保持相对稳定,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3)研究发现,当进入短日照的季节或遇到连续阴天,即使在没有外源污染的情况下,沉水植物过于繁茂的清水态水体也会转化成浑水态。
①出现上述转化的原因是______。
②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选择合适的生物组分,提出一种缓解转化的合理措施:______。
29.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放开,广大民众曾面临感染高发期,除了做好个人防护以外,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主动获得免疫力是最有效的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_,新冠病毒的S蛋白具有强抗原性,它主要与Ⅱ型肺泡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细胞,导致人体患新冠肺炎,但也有少数新冠患者会出现肠道感染导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
(2)疫苗两剂接种时间相隔21~28天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样品孔处滴加鼻拭子提取液,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__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________,结果为阴性。
答案
一、选择题(共55分)
1-20 CDCCB CAACB BDBDD DDDDB
21-25 ABC ABD B AC 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
26.(9分,每空1分)
(1)光反应 ATP、O2、NADPH([H])
(2)否 气孔导度小,但胞间CO2浓度较高
(3)T4 T4组净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高且硝酸盐含量低
(4) 叶绿素 减弱 影响LHCII与PSII结合与分离/影响LHC蛋白激酶活性
27.(16分,每空2分)
(1)伴X显性
(2) 可能 Bb Bb
(3)25/51
(4) 核酸分子杂交 碱基互补配对/杂交双链 荧光标记/放射性标记
28.(10分,每空2分)
(1)食物网 分解者
(2)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3)光合作用减弱使水体溶解氧减少,引起好氧生物死亡,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增加 引入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竞争阳光和营养
29.(10分,每空2分)
(1)抗原 患者肠道细胞表面具有ACE2,进而能识别新冠病毒
(2)间隔时间太短,则第二次注射的疫苗会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无法起到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的目的
(3) 3 只有C处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