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宇宙航行课件 (共28张PPT)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4宇宙航行课件 (共28张PPT)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3 19: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4节 宇宙航行
简化式
天体运动涉及8个物理量
体验与思考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
我们的征途注定是星辰大海!
卫星的发射 — 宇宙速度
牛顿的设想
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的力量:从地面到太空
根据 ,可知
因为r=R,所以第一宇宙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物体离开地面,进入地月系,在地面的最小发射速度 vⅠ=7.9km/s
第二宇宙速度:物体离开地面,进入太阳系,在地面的最小发射速度 vⅡ=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物体离开地面,进入银河系,在地面的最小发射速度 vⅢ=16.7km/s
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多级火箭理论,使发射人造卫星成为了可能。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前苏联1957年)
资料
卫星的种类
卫星的种类
极轨卫星轨道
已知,地球半径为R=6400km,同步卫星周期为T=24h,万有引力常量为G=6.67×10-11N m2/kg2
卫星的变轨
课前回顾
1、近地卫星
2、宇宙速度
3、开普勒定律
“嫦娥五号”的发射速度?
“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
旅行者一号(飞出太阳系)
“旅行者一号”的发射速度?
说明什么?
思考1:能否发射周期为80min的人造卫星?
h=
r=
v=
T=24h
h ≈ 3.8×105km
r ≈ 3.8×105km
v ≈ 1km/s
T=27.3天
h≈0
r=R=6400km
v=7.9km/s
T=85分钟
近地卫星
月球
思考2:能否发射周期为24h的人造卫星?
同步卫星:
周期为24小时的圆轨道卫星
思考3:如何求解同步卫星的距地高度,和线速度?
同步卫星:
距地面高度为36000km的圆轨道卫星
线速度大小为3.1Km/s的圆轨道卫星
一、同步卫星
思考4:赤道轨道上的同步卫星有啥特点?(自西向东)
地球静止卫星
6个“一定”:
轨道平面一定!!!
周期一定
角速度一定
高度一定
绕行方向一定
速率一定
思考5:能直接发射近地卫星或
地球静止卫星吗?
思考6:如何由1轨道变轨到2轨道?
依据?
1
2
3
2轨道相对于1轨道是**运动
3轨道相对于2轨道是**运动
1
2
3
近地圆轨道1
椭圆轨道2
大圆轨道3
喷气加速
喷气加速
发射出去的卫星能回来吗?
二、卫星变轨
(1)1P、3Q 不同轨不同点
(2)1P、2P ;2Q、3Q 不同轨同点
(3)2P、2Q 同轨不同点
3、比较速度
2、比较加速度
1、比较周期
练习[多选]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的一般程序是: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P点变轨,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该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P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上的Q点),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变轨,进入同步轨道。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v1,在椭圆形转移轨道的近地点P点的速率为v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Q时的速率为v3,在同步轨道上的速率为v4,三个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D
三、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我国的航天成就
备份月球样品存入韶山,
既深切缅怀毛主席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
也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取得的创新成果!
使命意识!
1
2
3
P
Q
课堂小结
1、地球同步卫星
6个“一定”
轨道平面一定
周期一定
角速度一定
高度一定
绕行方向一定
速率一定
2、卫星变轨
3、比较速度
2、比较加速度
1、比较周期
理解过程
作业:
A、作业本:课后习题2、3
B、思考:
1、同轨道卫星能直接加速对接吗?
2、嫦娥四号探测器奔月示意图
3、如果卫星在圆轨道运行时受到空
气阻力作用,卫星速度如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