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第42讲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基础课)
第四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Kw)及应用。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及pH,了解pH的定义、测定和有关计算。 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训练
01
1.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可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纯水中c(H+)=c(OH-)=__________mol·L-1;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都相等。
OH-
1×10-7
2.水的离子积
c(H+)·c(OH-)
温度
增大
1×10-14
3.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 移动 方向 Kw 水的 电离 程度 c(OH-) c(H+)
外加酸碱 酸 ____ ______ ______ 减小 增大
碱 ____ ______ 减小 增大 减小
逆
不变
减小
逆
不变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 移动 方向 Kw 水的 电离 程度 c(OH-) c(H+)
外加 可水解 的盐 Na2CO3 ____ ______ ______ 增大 减小
NH4Cl ____ ______ 增大 减小 增大
正
不变
增大
正
不变
体系 变化 条件 平衡 移动 方向 Kw 水的 电离 程度 c(OH-) c(H+)
温度 升温 ____ ______ ______ 增大 增大
降温 ____ ______ ______ 减小 减小
其他:如加入Na ____ ______ ______ 增大 减小
正
增大
增大
逆
减小
减小
正
不变
增大
酸性溶液中水的电离可能被促进也可能被抑制,若是酸溶液(电离出H+)则抑制水的电离,若是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则促进水的电离。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纯水的pH一定为7,呈中性。( )
(2)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水的离子积相等且均等于1×10-14。( )
(3)水中加入酸,H+与H2O电离出的OH-反应,促进水的电离。( )
(4)任何酸性盐溶液中,常温下c(H+) 均大于1×10-7 mol/L。( )
(5)25 ℃,pH=3的酸溶液与pH=11的碱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答案] (1)× (2)× (3)× (4)× (5)√
2.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T________25(填“>”或“<”)。
(2)b、c点分别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3)d点对应的溶液中c(OH-)=________,水电离出的c(OH-) =________。
(4)从a点到d点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酸、中 (3)1×10-5 mol·L-1 1×10-5 mol·L-1或1×10-7 mol·L-1 (4)在加热条件下加入碱性物质
c(H+) 、c(OH-) 的有关计算
1.(1)25 ℃、0.01 mol/L的盐酸和NaHSO4溶液中c(H+)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25 ℃,pH=10的氨水和Na2CO3溶液中c(OH-)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Kw=1×10-12时,pH=10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25 ℃,溶液中c(H+)H2O=1×10-10 mol·L-1的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c(H+) =1×10-4 mol·L-1的溶液的pH为________。
(5)25 ℃,pH=4的溶液中,c(H+) 为________。
[答案] (1)1×10-12 mol/L 1×10-12 mol/L
(2)1×10-10 mol/L 1×10-4 mol/L (3)1×10-10 mol/L 1×10-2 mol/L (4)4或10 4或10 (5)1×10-4 mol/L或1×10-10 mol/L
溶液中c(H+) =c(OH-) 的计算方法
(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酸溶液中求c(OH-),即c(H+) =c(OH-)
=c(OH-),碱溶液中求c(H+),即c(OH-) =c(H+) =c(H+)。
(2)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故c(H+) 等于显性离子的浓度。
(3)酸式盐溶液
酸式酸根以电离为主:c(H+) =c(OH-) =c(OH-)。
酸式酸根以水解为主:c(H+) =c(OH-) =c(OH-)。
水的电离曲线图像分析
2.(2022·厦门模拟)25 ℃时,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b到c点可以加NaOH溶液
B.bd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都呈中性
C.d点对应溶液的温度高于25 ℃,pH<7
D.c点溶液不可能是盐溶液
D [c点溶液中c(OH-)>c(H+)呈碱性,可以是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D错误。]
正确理解水的电离平衡曲线
(1)曲线上的任意点的Kw都相同,即c(H+)·c(OH-)相同,温度相同。
(2)曲线外的任意点与曲线上任意点的Kw不同,温度不同。
(3)实现曲线上点之间的转化需保持温度相同,改变酸碱性;实现曲线上点与曲线外点之间的转化一定改变温度。
中和反应过程中c(H+) 或c(OH-) 的变化
3.常温下,向20.00 mL 0.1 mol·L-1HA溶液中滴入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g c水(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Ka(HA)约为10-5
B.M、P两点溶液对应的pH=7
C.b=20.00
D.M点后溶液中均存在c(Na+)>c(A-)
B [向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lg c水(H+)先减小至N点再变大,说明c水(H+)先增大,再减小。N点时c水(H+)最大,说明恰好完全反应。M点为HA与NaA的混合物,为中性,pH=7,N点时恰好完全反应,pH>7,P点为NaA与NaOH的混合溶液,呈碱性,pH>7,B错误。]
酸、碱反应中水的电离程度(α水)变化
(以氨水中滴加盐酸为例)
知识点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02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训练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1)酸性溶液:c(H+)____c(OH-),常温下,pH____7。
(2)中性溶液:c(H+)____c(OH-),常温下,pH____7。
(3)碱性溶液:c(H+)____c(OH-),常温下,pH____7。
>
<
=
=
<
>
2.溶液的pH
(1)定义式:pH=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室温下)
-lg c(H+)
酸
碱
pH一般表示c(H+)≤1 mol·L-1的酸性溶液或c(OH-)≤1 mol·L-1的碱性溶液的酸碱度。
(3)测量方法
①pH试纸法
a.使用方法:把小片试纸放在________________上,用干燥的________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试纸变色后,与____________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表面皿或玻璃片
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
b.注意事项:
ⅰ)pH试纸不能伸入待测液中测pH。
ⅱ)用广泛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是1~14的整数,读数不会出现小数。
ⅲ)pH试纸不能湿润,若湿润相当于对待测溶液稀释,所测pH可能有误差。
②pH计法:又称酸度计测量法,可精密测量pH。
(4)基本计算
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 c(H+)=-lg(nc)。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碱性溶液的c(OH-)>1×10-7 mol·L-1,pH>7。( )
(2)100 ℃时,Kw=1.0×10-12,0.01 mol·L-1盐酸的pH=2,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10。( )
(3)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酸溶液的pH,结果偏小。( )
(4)用pH试纸可以测量氯水的pH。( )
(5)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3.4。( )
[答案] (1)× (2)√ (3)× (4)× (5)×
2.(1)在t1 ℃时,测得纯水中的c(H+)=2.4×10-7 mol·L-1,则c(OH-)为______。该温度下,测得某H2SO4溶液中c(SO )=5×10-6 mol·L-1,该溶液中c(OH-)=________ mol·L-1,pH=________。
(2)25 ℃,0.005 mol/L的Ba(OH)2溶液的pH=________,pH=13的Ba(OH)2溶液的c(OH-)=________ mol/L。
(3)t ℃,Kb(NH3·H2O)=1×10-5,0.1 mol/L氨水的pOH=________。
[答案] (1)2.4×10-7 mol/L 5.76×10-9 5 (2)12 0.1 (3)3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1)25 ℃, =10-12的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下同);
(2)25 ℃,c(OH-)=1×10-9 mol/L的溶液呈________性;
(3)t ℃,Kw=1×10-12,pH=6的溶液呈________性。
[答案] (1)酸 (2)酸 (3)中
2.用“酸性”“碱性”“中性”或“不确定”填空。
(1)①相同浓度的HCl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
②25 ℃时,相同浓度NH3·H2O和HCl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
(2)①25 ℃时,pH=2的CH3COOH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
②25 ℃时,pH=2的H2SO4溶液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________。
(3)25 ℃,pH=2的HA溶液与pH=12的BOH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
(4)①25 ℃时,pH=3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
②25 ℃时,0.2 mol·L-1的氨水与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________。
[答案] (1)①中性 ②酸性 (2)①酸性 ②碱性 (3)不确定 (4)①碱性 ②碱性
酸碱混合溶液酸碱性判断
(1)等浓度等体积一元酸与一元碱混合的溶液性质——“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25 ℃时,pH之和等于14时,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呈碱性;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呈酸性。即谁弱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3)酸、碱混合后生成的盐与剩余的酸或碱浓度相同时,可根据酸、碱的Ka或Kb确定酸碱性,若Ka或Kb>1×10-7(25 ℃时),由剩余的酸或碱决定。
(4)两强等体积相混时(25 ℃时)
①若pH之和大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碱性,pH>7。
②若pH之和小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酸性,pH<7。
酸、碱混合液的pH计算
(3)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再由下式求出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最后求pH。
c(H+)混或c(OH-)混=
注意:当n(H+)与n(OH-)相差100倍或更大时,在加、减计算中可以忽略较小者。
3.(1)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为________。
(2)25 ℃时,pH=3的硝酸和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按照体积比为9∶1混合,混合液的pH为________。
(3)T ℃,纯水中pH=6。该温度下,pH=1的稀硫酸与0.15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为________。
[答案] (1)2 (2)10 (3)11
4.(1)25 ℃时,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25 ℃时,100 mL pH=a的稀硫酸与10 mL pH=b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呈中性,则a、b的关系为________。
(3)25 ℃时将pH=a的NaOH溶液Va L与pH=b的稀盐酸Vb L混合,若所得溶液呈中性,且a+b=13,则 =________。
pH与pOH的关系
5.某温度下,水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pOH=-lg c(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温度高于25 ℃
B.在水中通入氨气,由水电离出的c(H+)减小
C.仅升高温度,可从b点变为a点
D.b点所处温度下,0.1 mol·L-1 KOH溶液的pH=13
D [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pOH=pH=6.5,则有c(H+)=c(OH-)=10-6.5 mol·L-1,Kw=c(H+)·c(OH-)=10-6.5×10-6.5=1×10-13>Kw(25 ℃),故b点温度高于25 ℃,A正确;在水中通入氨气,c(OH-)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出的c(H+)减小,B正确;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c(OH-)均增大,则pH、pOH均减小,且二者相等,故升高温度,可从b点变为a点,C正确;b点对应的Kw=1×10-13,0.1 mol·L-1 KOH溶液中c(H+)=1×10-12 mol·L-1,则溶液的pH=12,D错误。]
(1)25 ℃,任何溶液的pH+pOH=14
(2)t ℃,任何溶液的pH+pOH=-lg Kw
知识点三 酸碱中和滴定
03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训练
1.实验原理
(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以强酸与强碱反应为例)
①反应实质:H++OH-===H2O。
②定量关系:恰好中和时,n(H+)____
n(OH-),即c(H+)V酸=c(OH-)V碱。
(3)滴定曲线(pH曲线)
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
2.滴定管的分类及使用
(1)滴定管分为______滴定管(含玻璃活塞)和______滴定管(由乳胶管、玻璃球组成的阀)。
(2)滴定管的构造和精确度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读到______ mL。
酸式
碱式
0.01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是否漏水
2~3 cm
“0”刻度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1)终点为中性时,选择酚酞或甲基橙。
(2)终点为酸性时,选择________。
(3)终点为碱性时,选择______。
甲基橙
酚酞
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性试剂,因为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造成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②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酸性、氧化性和有机试剂,因为酸性、氧化性试剂腐蚀橡胶,有机试剂溶解橡胶。
③酸碱中和滴定一般不选择石蕊溶液做指示剂,其理由是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确定终点。
4.实验操作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滴定管: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洗涤→装液→加指示剂(锥形瓶不润洗)。
(2)滴定
(3)滴定终点判断的答题模板
操作(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现象(溶液由××色变为××色)―→时间(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4)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实验______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________,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无效数据的取舍。
2~3
平均值
[示例] 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 次数 待测NaOH 溶液的体 积/mL 0.100 0 mol·L-1盐酸 的体积/mL 滴定前 刻度 滴定后 刻度 溶液体
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滴定误差分析
依据原理c(标准)·V(标准)=c(待测)·V(待测),得c(待测)= ,
因为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所以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即分析出结果。
(1)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导致V(标准)______,c(待测)______。
(2)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导致V(标准)______,c(待测)______。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3)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的待测溶液溅出,导致V(标准)______,c(待测)______。
(4)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V(标准)______,c(待测)______。
(5)量取待测液时,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导致V(标准)________,c(待测)________。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无影响
无影响
量筒与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酸碱中和滴定终点一定为中性。( )
(2)量取18.00 mL双氧水或KMnO4溶液应选用碱式滴定管。( )
(3)25 mL的滴定管,若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处于10.00 mL,则滴定管内液体体积为15 mL。( )
(4)标准NaOH溶液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可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
(5)滴定管和锥形瓶在滴定前都应该用待装溶液润洗。( )
(6)锥形瓶洗净后必须干燥无水。( )
[答案] (1)× (2)× (3)× (4)× (5)× (6)×
2.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半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_______为止。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mL,所用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3)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所测NaOH溶液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2)0.00 26.10 26.10 (3)偏大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题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的指示剂和仪器( )
选 项 锥形瓶 中溶液 滴定管 中溶液 选用 指示剂 选用
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答案] CD
2.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度(g/100 mL)。
已知:c(NaOH)=0.100 0 mol/L
Ⅰ.实验步骤:
(1)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________作指示剂。
(3)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数据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mL 1 2 3 4
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15.95+15.00+15.05+14.95)× mL
=15.24 mL。
(4)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白醋的总酸度为多少g/100 mL?写出计算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误差分析:
(5)下列说法中测定结果偏小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②滴定过程摇动锥形瓶时溶液溅出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④锥形瓶不干燥,有少量水
⑤配制0.100 0 mol·L-1 NaOH溶液时,称量的NaOH固体中有Na2O
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答案] (1)容量瓶 (2)酚酞溶液 (3)当滴加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4)第一组数据与后三组数据相差较大,属于异常值,应舍去
真题感悟·明确考向
04
真题 感悟
情境 探究
1.(2020·浙江7月选考,T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7 mol·L-1的盐酸中c(H+)=2.0×10-7 mol·L-1
B.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 ℃,溶液的pH变小但仍保持中性
C.常温下,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电解质
D.常温下,pH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
A [2.0×10-7 mol·L-1的盐酸中H2O也电离出H+,故c(H+)>2.0×10-7 mol·L-1,A错误。]
1
3
2
1
3
2
①移取20.00 mL HAc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22.08 mL,则该HAc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V(NaOH)=11.04 mL的点和滴定终点。
②用上述HAc溶液和0.100 0 mol·L-1 NaOH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HAc与NaAc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1
3
2
(2)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0.1 mol·L-1的HAc和NaOH溶液,如何准确测定HAc的Ka?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1
3
2
Ⅰ 移取20.00 mL HAc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V1 mL
Ⅱ ________,测得溶液的pH为4.76
[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解析] (1)①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HAc+NaOH===NaAc+H2O,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滴定至终点时,n(HAc)=n(NaOH),因此22.08 mL×0.1 mol/L=20.00 mL×c(HAc),解得c(HAc)=0.110 4 mol/L。②滴定过程中,当V(NaOH)=11.04 mL时,n(NaAc)=n(HAc),溶液的pH=4.76,当V(NaOH)=22.08 mL时,达到滴定终点,溶液中溶质为NaAc溶液,Ac-发生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当NaOH溶液过量较多时,c(NaOH)无限接近0.1 mol/L,溶液pH接近13。(2)向20.00 mL的HAc溶液中加入V1 mL NaOH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滴定终点的溶液中溶质为NaAc,当 =1时,溶液中c(H+)的值等于HAc的Ka,因此可再向溶液中加入20.00 mL HAc溶液,使溶液中n(NaAc)=n(HAc)。
1
3
5
2
4
[答案] (1)0.110 4 (2)向滴定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 mL HAc溶液
1
3
5
2
4
3.(2021·湖南选择性考试,T15节选)Na2CO3产品中NaHCO3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 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 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 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1 mL;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V2 mL;
④平行测定三次,V1平均值为22.45,V2平均值为23.51。
1
3
2
(1)指示剂N为_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
3
2
[解析] (1)本题中测定碳酸氢钠含量采用了双指示剂滴定法,第一滴定过程以酚酞为指示剂,Na2CO3转化为NaHCO3,第二滴定过程以甲基橙为指示剂,NaHCO3转化为NaCl、CO2和H2O,所以第二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由(1)的分析过程可知,25.00 mL待测液中所含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100 0 mol·L-1×(V2-V1)×10-3 L,则2.500 g产品中所含NaHCO3的质量为84 g·mol-1× ×0.100 0 mol·L-1×(23.51-22.45)×10-3 L≈0.089 g,则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100%=3.56%。(3)第一滴定终点时,
俯视读数,导致测得的V1偏小,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偏大。
[答案] (1)甲基橙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3.56% (3)偏大
1
3
2
人体内的液体由水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有机化合物一起构成,统称体液。保持体液容量、分布和组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维持各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
请回答:
(1)当酸性物质进入体液后,上述平衡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维持了体液pH的相对稳定。
(2)若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时,体液pH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下同)。
(3)进行呼吸活动时,吸入CO2进入体液后,pH________。
[答案] (1)左 (2)变大 (3)变小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