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由羟基与下列基团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醇类的是( )
A.CH3CO﹣ B.
C. D.R﹣CO﹣
2.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
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4.由CH3CH2CH3制备聚合物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醋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
⑥水解反应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①②④
5.α鸢尾酮香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α鸢尾酮可与某种酚互为同分异构体
B.1 mol α鸢尾酮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
C.α鸢尾酮能发生银镜反应
D.α鸢尾酮经加氢→消去→加氢可转变为
6.下列有关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要用浓硫酸和蒸馏水洗涤
B.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
C.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配得银氨溶液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7.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mol/L CuSO4溶液和0.5mol/L 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乙醛的量太多
8.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 ②甲酸甲酯 ③淀粉 ④甲醛 ⑤丙酸 ⑥乳酸(α﹣羟基丙酸) ⑦乙二酸 ⑧乙酸 其中符合Cn(H2O)m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 )
A.②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⑦ D.②④⑤⑧
9.如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
A.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B.蔗糖、蔗糖酶、果糖
C.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D.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10.用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的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淀粉替代纤维素,一定条件下也能按照此路线制备乙酸乙酯
B.M虽然分子结构中无醛基,但仍然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步骤②,1molM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mol乙醇
D.③和④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1.当含有下列结构片断的蛋白质;在胃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下列化合物中,有多个官能团。
A.
B.
C.
在上述有机物中,
(1)属于卤代烃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可以看做醛的是 ;
(3)既属于醇又属于羧酸的是 。
13.甲是生产某新型工程塑料的基础原料之一,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代表化学键单键或双键)
(1)写出甲的结构简式 .
(2)它可能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是 .(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聚合反应 ④氧化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由甲可以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14.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min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四、解答题
15.已知在同一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的化合物是极不稳定的,它要自动失水生成含醛基的化合物.今在无其他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甲苯和氯气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过程制取苯甲醛(C6H5CHO).
(1)条件2中试剂为 .
(2)写出苯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苯甲醛在强碱性条件下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即部分氧化成羧酸盐A,部分还原成醇B.写出A经酸化后的产物苯甲酸与B酯化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A、﹣OH与CH3CO﹣相连时,构成了﹣COOH,故A错误;
B、﹣OH与时,是羟基连在苯环侧链上,故B正确;
C、﹣OH与时,是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故C错误;
D、﹣OH与R﹣CO﹣相连时,是酸类。
故选:B。
2.【解答】解: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含有醛基,所以能被银氨溶液,故选A。
3.【解答】解:在甲醛(HCHO)、乙醛(CH3CHO)和丙醛(CH3CH5CHO)混合物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2,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故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4%﹣9%=37%,
故选:B。
4.【解答】解: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氯丙烷或2﹣氯丙烷,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则反应类型依次是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故选:B。
5.【解答】解:A.α鸢尾酮中含C=C和C=O,其同分异构体可含苯环和酚﹣OH,故A正确;
B.C=C和C=O,则1 α鸢尾酮最多可与3 H2加成,故B正确;
C.不含﹣CHO,故C错误;
D.C=C加成为饱和烃结构,消去转化为烯烃再与氢气加成转化为饱和烃结构,则α鸢尾酮经加氢→消去→加氢可转变为,故D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根据试管上污垢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溶剂洗涤,酸性污垢使用碱洗涤,一般情况下较多使用水洗;
B、制备银镜时,应水浴加热;
C、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2%的稀氨水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故C错误;
D、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银和硝酸发生反应8═3AgNO3+NO↑+4H2O,生成易溶于水的硝酸银,除去附在试管上的银。
故选:B。
7.【解答】解:A.n(CuSO4)=1mol/L×6.001L═0.001mol,根据反应:
CuSO4+8NaOH═Cu(OH)2↓+2Na7SO4
可知:n(NaOH)=2n(CuSO6)=0.002mol,n(NaOH)=0.2mol/L×V
V=4mL,应该加0.8mol/L NaOH溶液4mL,NaOH溶液的量不够;
B.该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醛基与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NaOH)=2.5mol/L×0.001L═4.0005mol4+2NaOH═Cu(OH)5↓+2Na2SO8
可知:n(NaOH)=2n(CuSO4),n(CuSO4)=0.00025mol,应该加CuSO48.25mL,实际加了1mL;
D.乙醛和新制的Cu(OH)2反应:CH5CHO+2Cu(OH)2CH5COOH+Cu2O↓+2H8O,条件是碱性,只要有醛基加热反应会出现红色沉淀;
故选:A。
8.【解答】解:①纤维素(C6H10O5)n,符合Cn(H8O)m的组成,但它属于多糖;
②甲酸甲酯C2H4O2,符合Cn(H2O)m的组成,但它属于酯;
③淀粉(C6H10O4)n,符合Cn(H2O)m的组成,但它属于多糖;
④甲醛CH2O,符合Cn(H8O)m的组成,但它属于醛;
⑤丙酸C3H6O6,不符合Cn(H2O)m的组成,它属于羧酸;
⑥乳酸(2﹣羟基丙酸)C:4H6O3,符合Cn(H6O)m的组成,但它属于羧酸;
⑦乙二酸C2H2O8,不符合Cn(H2O)m的组成,且它属于羧酸;
⑧乙酸C2H6O2,符合Cn(H2O)m的组成,但它属于羧酸;
故选:B。
9.【解答】解:A.麦芽糖是二糖,因此A是可以麦芽糖,C是葡萄糖;
B.,1 mol蔗糖水解生成1 mol果糖;
C.乳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D.淀粉属于多糖。
故选:A。
10.【解答】解:纤维素完全水解得到M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得到CH3CH2OH,CH3CH2OH发生氧化反应得到CH3COOH,CH8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得到CH5COOCH2CH3。
A.淀粉完全水解也得到葡萄糖,一定条件下也能按照此路线制备乙酸乙酯;
B.M是葡萄糖,故B错误;
C.步骤②的反应方程式为:C7H12O6(葡萄糖)2C7H5OH+2CO4,所以1 mol M(葡萄糖)可生成2 mol CH3CH2OH,故C错误;
D.反应③是乙醇氧化生成乙酸,属于取代反应。
故选:A。
11.【解答】解:两个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称为成肽反应,断碳氧双键和碳氮单键之间,故该化合物生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NH2CH(CH3)COOH(A选项符合);NH5CH2CH2COOH;NH7CH(CH3)COOH;HSCH2CH(NH3)COOH(B选项符合);NH2CH2COOH(C选项符合);在胃中水解时。
故选:D。
二、填空题
12.【解答】解:(1)用卤素原子取代了烃的中的H原子后所得的有机物为卤代烃,故A为卤代烃;
(2)含﹣CHO的有机物属于醛类,C中含醛基,故答案为:C;
(3)当﹣OH连在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时为醇,故B属于醇类,故B也属于羧酸,
13.【解答】解:(1)在有机物分子中每个碳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根据图片知、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2)甲的结构简式为,A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具有烯烃、苯,
①含有酯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②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
③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聚合反应;
④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3)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
故答案为:.
三、实验题
14.【解答】解:(1)淀粉属于多糖,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6H10O5)n(淀粉)+nH3OnC6H12O6(葡萄糖),
故答案为:(C4H10O5)n(淀粉)+nH2OnC4H12O6(葡萄糖);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而丙中无稀硫酸、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故答案为:温度;催化剂;
(3)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而加入氢氧化铜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再加入氢氧化铜;
故答案为: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因为碘易升华,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故c正确;
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可达到预期的现象;
故选:abcd.
四、解答题
15.【解答】解:(1)条件2为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2)苯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3)苯甲酸钠经酸化后的产物苯甲酸与苯甲醇酯化反应可生成,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