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教师姓名 课名 《鱼》
学科 生物 章节 第五单元第四节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三、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对鱼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不能正确理解鱼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应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的特征,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重点和难度 (1)、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2、解决措施 利用播放视频和微课,让学生能直观地对知识形成认真,再通过师生互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正确方法。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B1.技术支持的测试与练习 能力点2: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点3: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8:45-8:47 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鱼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大家都吃过鱼吧,吃鱼时最怕什么呢?学生回答,最怕吃到鱼刺。 那么,鱼刺是什么?学生回答,鱼刺是鱼的骨头。 教师分析,鱼的体内有骨,但有的动物体内没有骨,进而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讨论活动,阅读教材 利用信息技术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8:47-8:51 动物的分类,可以根据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 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占动物总数的5%,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占动物总数的95%。而鱼占脊椎动物的一半以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鱼。 利用多媒体信息收集图片资料,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
多种多样的鱼 8:51-9:03 了解鱼的生活环境及分类,以及常见的鱼类,了解“四大家鱼” 讲解鱼的种类,根据鱼的生活环境,鱼可以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介绍我国常见的一些鱼类,播放图片,让学生观察。 淡水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中华鲟等。 海洋鱼:鲳鱼、带鱼、鲐鱼、鲨鱼等。 以我国淡水鱼“四大家鱼”为例,介绍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以及食性。 观察鱼的种类,讨论鱼的生活环境的特点,讨论分析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什么被称为“四大家鱼” 利用多媒体信息收集图片资料,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
鱼的主要特征 9:03-9:22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了解鱼的主要特征,进而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素养。 1、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提出问题:鱼为什么适于水中生活? 教师指出:鱼适于水中生活,有与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并分组讨论,思考问题并回答。 ①、教师播放视频:《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学生观看,结合问题分析。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多数侧扁,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身体周围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在运动中主要起平衡及产生运动的作用。 鱼是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②、教师播放视频:《观察鱼鳃及鱼的呼吸》,学生观看,结合问题分析。 鱼在呼吸时,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鱼的鳃呈扇形;包括鳃弓、鳃耙和鳃丝,有多个鳃片;每个鳃片的鰓丝多而细。 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适宜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且容易干燥,导致鱼缺氧窒息死亡。 2、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通过知识巩固,让学生判断哪些动物是鱼类,加深对鱼的特征的掌握。 观察微课及视频,小组讨论 利用多媒体信息收集视频图片资料,制作微课程,也解决了部分实验无法开展的难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点。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22-9:43 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的意识 教师展示图片资料,分析讲解。 ①、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②、鱼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融入了人类的文化。 ③、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进一步分析说明,我国渔业生产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教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提问:你知道这个“鱼翅”吗?教师分析说明。 适时渗透德育和环保教育:我们应当加大保护鱼类资源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同时禁止对它们的乱捕滥杀。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对水环境的破坏,坚决同破坏环境和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既增强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又提高了生物学素养。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
随堂训练 9:43-9:45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代表完成知识配对,并完成练习,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学生参与完成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设计课堂活动,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六、教学流程图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