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22:0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是谁?
盛唐诗坛双子星ss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登高
杜甫
古今七律之冠
复习巩固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在中国古照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里各选入他们的一首经典诗作。这几首诗体式不同,抒发的情感和创作手法也各不相同,诵读时要细加体会。
《登高》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这首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历来为人称赞。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一联含有八层意思(《鹤林玉露》),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学习提示
古 典 诗 歌
古体诗:诗经、乐府
近体诗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四句)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八句)
排律:十句以上
《登高》
杜甫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字 自称
诗风 所处年代
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
沉郁顿挫
少陵野老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生平
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此时,涉世未深,主要作品如《望岳》。
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此时,忧国忧民,主要作品如《兵车行》《赴奉先咏怀》等。
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此时,创作达到高峰,主要作品如“三吏”、“三别”等。
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此时,思想深邃、诗风沉郁,主要代表作品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
无尽感慨深沉悲情
经历
思想
73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志怀高远
748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仕途失败
75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民不聊生
75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国运衰落
759《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76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情系百姓
763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问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心忧国家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顿挫”
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
“沉郁”
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zhǔ
杜甫
zhuó
何为律诗?
定韵脚
定韵脚
定韵脚
讲对仗
讲对仗
讲对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①每首八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②偶数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③中间两联要对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
起承转合的含义。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
起承转合的作用。起句为一文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文、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文章顿生波澜。合是文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能否用一个词或者字来概括?
思考
读诗
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感受?
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
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诗人如何写悲?
意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雪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月23日 星期一
重阳节
10:30
诵读体悟
七言诗读法: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
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昂之处要升调,低沉之处要降调。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述的?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回
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心灵。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渚白沙,冷色调,凄凉、伤感。
飞鸟,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毛泽东笔下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张籍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
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张籍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因为诗人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
杜甫笔下的飞鸟,是孤独痛苦不断盘旋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急风
高天
哀猿
飞鸟
凄冷(心灵的)
人渺小、孤单
悲凉
孤独无依 徘徊盘旋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清沙白
凄冷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生命短暂
宇宙永恒
萧萧: 草木飘落的声音。
滚滚:写大江东去的气势
意境:苍凉而雄浑,沉郁而悲壮
情感: 时光易逝,壮志难酬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有何寓意?
无边:状悲之广(空间上)
不尽:言悲之多(时间上)
生命的晚秋
时间的无穷
对比
叶落树还在,木落树已枯。绝望、肃杀
落木重“下”,厚重浑朴,颇有力度,用于秋则有悲壮之感。
落叶重“飘”,轻灵佻脱,飘逸漫舞,用于秋有灵动之感。
1.诗人为何使用“落木”而不是“落叶”?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林庚《说“木叶”》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诗人在此运用了哪些写景方式呢?
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清、白)
有动(鸟飞)有静(天、渚、沙)
有仰(天、猿、鸟) 有俯(渚、沙、鸟)
描景手法
①描写视角:风、天(仰视)
渚、沙(俯视)
②绘声绘色绘形:急、回(形)
清、白(色)
啸、萧萧(声)
③动静结合:清、白(静)
啸、飞(动)
④对比:萧萧下、滚滚来(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小结前四句
首联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萧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鹤林玉露》)你能读出几层?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秋景荒凉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七悲:多病缠身
八悲:身已衰老
愁苦沉痛
离乡万里、时值悲秋、作客他乡、长久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艰难
时局艰难
“国家动荡不安;自己人到暮年,壮志难酬。

苦恨
本联“艰难苦恨”四字连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
想为国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 郁结不能排遣,悲上加悲。
艰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小结
悲自然之秋
悲人生之秋
悲国家之秋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全诗总结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知识拓展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短暂
中国古代“悲秋”中,三种情怀较为突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塞下秋来风景异……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杜对比
诗人 身份及信仰 诗歌特点 思想性格
李白 诗仙 1.富商: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游侠。 2.信仰:儒道佛 1.浪漫主义,主观色彩;2.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不拘于格律音韵。 3.豪迈飘逸,直抒胸臆,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1.自由奔放,清新飘逸,豪迈乐观
2.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杜甫 诗圣 1.官宦。先祖杜预,祖父杜审言。 2.信仰:儒 1.现实主义,重视写实,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2.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尤其擅长七律。 3.风格沉郁顿挫,含蓄曲折。 1.严肃悲悯,沉郁顿挫
2.始终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注视关心国家和人民命运。
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