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半径为5,AB为弦,OC⊥AB,垂足为E,如果CE=2,那么AB的长是( )
A.4 B.8 C.6 D.10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OA,
∵半径OC⊥AB,
∴AE=BE= AB,
∵OC=5,CE=2,
∴OE=3,
在Rt△AOE中,AE= = =4,
∴AB=2AE=8,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A,在Rt△AOE中借助勾股定理可得AE,再由垂径定理即可得AB长。
2.(2017九上·宁波期中)如图,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垂足为E,连接CO,AD,∠BAD=2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D=2OB B.CE=EO
C.∠OCE=40° D.∠BOC=2∠BAD
【答案】D
【知识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AB是直径,CD是弦,AB⊥CD,∴ ,
∵∠BAD是 所对的圆周角,∠COB是 所对的圆心角,
∴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C弧=BD弧,再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BOC与∠BAD的关系.
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
A.2cm B. cm C.2 cm D.2 cm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连接OA,
∵OA=2OD=2cm,
∴AD= = = (cm),
∵OD⊥AB,
∴AB=2AD=2 cm.
故答案为:D.
【分析】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连接OA,由折叠可知OA=2OD=2,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D,再根据垂径定理即可解答。
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垂径定理同步检测》同步练习)如图,AB是⊙O的弦,OD⊥AB于D,若AO=10,OD=6,则AB的长为( )
A.8 B.16 C.18 D.20
【答案】B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AB是⊙O的弦,OD⊥AB于D,
∴AD=BD= AB(垂径定理),
∴AB=2AD,
在Rt△ADO中,OD⊥AB于D,若AO=10,OD=6,
∴AD= (勾股定理);
∴AB=16.
故选B.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B的长.
5.(2018·濠江模拟)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C⊥AB于点D,若⊙O的半径为5,AB=8,则CD的长是( )
A.2 B.3 C.4 D.5
【答案】A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OC⊥AB,
∴AD=BD= AB= ×8=4,
在Rt△OAD中,OA=5,AD=4,
∴OD= =3,
∴CD=OC-OD=5-3=2.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D=BD= AB= ×8=4,在Rt△OAD中,根据勾股定理算出OD,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
6.(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垂径定理同步检测》同步练习)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则⊙O的直径为( )
A.5cm B.10cm C.6cm D.14cm
【答案】B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如图,
过O作直径CD⊥AB于E,连接OA,
则OE=3cm,AE=BE=AB=4cm,
在Rt△AEO中,由勾股定理得:OA= =5(cm),
则直径CD=2OA=10cm,
故选B.
【分析】过O作直径CD⊥AB于E,连接OA,则OE=3cm,AE=BE= AB=4cm,在Rt△AEO中,由勾股定理求出OA,即可得出答案.
7.(2017·德州模拟)如图,⊙O的半径OA=6,以A为圆心,OA为半径的弧交⊙O于B、C点,则BC=(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设OA与BC相交于D点.
∵AB=OA=OB=6
∴△OAB是等边三角形.
又根据垂径定理可得,OA平分BC,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D= =3
所以BC=6 .
故答案为:A.
【分析】设OA与BC相交于D点.根据等圆半径相等得出△OAB是等边三角形,又根据垂径定理可得,OA平分BC,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
8.(2016九上·新泰期中)⊙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 )
A. B.2 C. D.3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
∵△B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C,
∴BD=CD=AD=3;
∴OD=AD﹣OA=2;
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B= = .
故选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若过A作BC的垂线,设垂足为D,则AD必垂直平分BC;由垂径定理可知,AD必过圆心O;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出BD、AD的长,进而可求出OD的值;连接O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的半径.
二、填空题
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1,小敏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脸盆架,图2是它的截面图,垂直放置的脸盆与架子的交点为A,B,AB=40cm,脸盆的最低点C到AB的距离为10cm,则该脸盆的半径为 cm.
【答案】25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
设圆的圆心为O,连接OA,OC,OC与AB交于点D,设⊙O半径为R,
∵OC⊥AB,
∵AD=DB= AB=20,
在Rt△AOD中,∵∠ADO=90°,
∴OA2=OD2+AD2,
∴R2=202+(R﹣10)2,
∴R=25.
故答案为:25.
【分析】连接圆心O与A、C,与AB交于点D,由垂径定理可知AD=AB=20,此时设⊙O半径为R,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出R的方程,据此即可解答。
10.(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 .
【答案】6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O,
∵半径是5,CD=1,
∴OD=5﹣1=4,
根据勾股定理,
AD= = =3,
∴AB=3×2=6,
因此弦AB的长是6.
故答案为:6.
【分析】:连接AO,在Rt△ADO中由AO、OD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D,根据垂径定理即可得AB长。
1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已知直线AB与⊙O相交于A.B两点,∠OAB=30°,半径OA=2,那么弦AB= .
【答案】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O作OC⊥AB于C,
则AB=2AC,∠OCA=90°,
∵OA=2,∠OAB=30°,
∴OC=1,由勾股定理得:AC= = ,
∴AB=2AC=2 ,
故答案为:2 .
【分析】过O作OC⊥AB于C,由垂径定理可知AB=2AC,在Rt△ACO中借助含30°角和勾股定理可得AC,据此即可得AB长。
12.(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已知⊙ 的半径为5,点O到弦AB的距离为3,则⊙ 上到弦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有 个.
【答案】3
【知识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圆的相关概念
【解析】【解答】解:如图,OD=OA=OB=5,OE⊥AB,OE=3,
∴DE=OD-OE=5-3=2cm,
∴点D是圆上到AB距离为2cm的点,
∵OE=3cm>2cm,
∴在OD上截取OH=1cm, 过点H作GF∥AB,交圆于点G,F两点,
则有HE⊥AB,HE=OE-OH=2cm,
即GF到AB的距离为2cm,
∴点G,F也是圆上到AB距离为2cm的点.
故答案为:3.
【分析】过O作OD⊥AB于E,交⊙O于D,由条件可知DE=OD-OE=5-3=2,故点D满足要求,同时因OE=3>2,故在OD上截取OH=1, 过点H作GF∥AB,交圆于点G,F两点,则点G、F也满足要求,据此即可判断。
1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3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O作OM⊥AB于M,此时线段OM的长最短,连接OA,
∵OM过O,OM⊥AB,
∴AM= AB= ×8=4,
在Rt△AMO中,由勾股定理得:OM= =3,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过O作OM⊥AB于M,则线段OM即为所求,连接OA,由垂径定理可知AM=AB=4,在Rt△AMO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14.(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半径是5,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CD=8,则△ACD的面积是 .
【答案】3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OD,
∵⊙O的半径是5,AB是⊙O的直径,弦CD⊥AB,CD=8,
∴PD= CD=4,
∴OP= = =3,
∴AP=OA+OP=5+3=8,
∴S△ACD= CD AP= ×8×8=32.
故答案为:32.
【分析】连接OD,由垂径定理可知PD= CD=4,在Rt△OP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P=3,从而可知AP=8,再借助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计算。
15.(2018·遵义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AB=4,点M是OA的中点,过点M的直线与⊙O交于C、D两点.若∠CMA=45°,则弦CD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连接OD,作OE⊥CD于E,如图所示:
则CE=DE,
∵AB是⊙O的直径,AB=4,点M是OA的中点,
∴OD=OA=2,OM=1,
∵∠OME=∠CMA=45°,
∴△O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E= OM= ,
在Rt△O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 ,
∴CD=2DE=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题意可作辅助线,连接OD,作OE⊥CD于E,根据垂径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三、解答题
16.(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已知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如图).
求证:AC=BD.
【答案】解:过O作OE⊥AB于点E,
则CE=DE,AE=BE,
∴BE-DE=AE-CE.
即AC=BD.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分析】过O作OE⊥AB于点E,根据垂径定理可知CE=DE、AE=BE,利用等式性质即可证明。
17.(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已知,如图,M是弧AB的中点,过点M的弦MN交于点C,设圆O的半径为4cm,MN=cm.
(1)求圆心O到弦MN的距离;
(2)求∠ACM的度数。
【答案】(1)解:连接OM,过点O作OD⊥MN于点D,
∵点M是AB的中点,
∴OM⊥AB.
由垂径定理,得MD=1/2MN=
∴在Rt△ODM中,OM=4,MD=
∴.
故圆心O到弦MN的距离为2.
(2)解:cos∠OMD=MD:OM= ,
∴∠OMD=30°,
∴∠ACM=90°-∠OMD=60°.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OM、过点O作OD⊥MN于点D,由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知OM⊥AB、MD=MN= 2 , 在Rt△ODM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2)由(1)在Rt△ODM中可得∠OMD的余弦值,从而可得∠OMD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
18.(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在⊙O中,CD为直径,AB为弦,且CD平分AB于E,OE=3cm,AB=8cm.
求:⊙O的半径.
【答案】解:连结OA,如图,∵CD为直径,且CD平分AB于E,∴CD⊥AB,AE= AB=4,在Rt△AOE中,∵OE=3,AE=4,∴OA= =5,∴⊙O的半径为5cm.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OA,由垂径定理的推论可知CD⊥AB,AE= AB=4,在Rt△AO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1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P是OB的中点,CD=6cm,求直径AB的长.
【答案】解:连OC,如图,∵AB垂直于弦CD,∴PC=PD,而CD=6cm,∴PC=3cm,又∵P是OB的中点,∴OB=2OP,∴OC=2OP,∴∠C=30°,∴PC= OP,则OP= cm,∴OC=2OP=2 cm,所以直径AB的长为4 cm.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分析】连OC,由垂径定理可知PC=CD=3,又因P是OB的中点,结合同圆半径相等可得OC=2OP,故∠C=30°,据此即可解答。
20.(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直径为10cm,弦AB=8cm,P是弦AB上的一个动点,求OP的长度范围.
【答案】解:过点O作OE⊥AB于点E,连接OB,∵AB=8cm,∴AE=BE= AB= ×8=4cm,∵⊙O的直径为10cm,∴OB= ×10=5cm,∴OE= = =3cm,∵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3cm≤OP≤5cm.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由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构建OE⊥AB于点E,由垂径定理得出AE=4cm,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OE= 3cm,得出OP的范围。
2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AB为 的直径,F为弦AC的中点,连接OF并延长交 于点D,过点D作 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AC∥DE:
(2)连接CD,若OA=AE=a,写出求四边形ACDE面积的思路。
【答案】(1)解:证明: ED与 相切于D
F为弦AC的中点
O D ⊥ D E
(2)解:①四边形DFAE为直角梯形,上底为AF,下底为DE,高为DF,有条件比较容易在直角三角形DOE中计算出DE长为 ,DF= ,AF= ,所以可以求出四边形DFAE的面积为 ;
②在三角形CDF中, ,且DF= ,FC=AF= ,进而可以求解在三角形CDF的面积为 ;
③四边形ACDE就是由四边形DFAE和三角形CDF组成的,进而可以得到四边形ACDE的面积就等于他们的面积和,为 .
【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D⊥DE,进而得到
AC∥DE ;
(2)把四边形ACDE分成直角梯形DFAE和三角形CDF,分别求这两个的面积,即可得出四边形ACDE的面积。
1 / 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半径为5,AB为弦,OC⊥AB,垂足为E,如果CE=2,那么AB的长是( )
A.4 B.8 C.6 D.10
2.(2017九上·宁波期中)如图,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垂足为E,连接CO,AD,∠BAD=2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D=2OB B.CE=EO
C.∠OCE=40° D.∠BOC=2∠BAD
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
A.2cm B. cm C.2 cm D.2 cm
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垂径定理同步检测》同步练习)如图,AB是⊙O的弦,OD⊥AB于D,若AO=10,OD=6,则AB的长为( )
A.8 B.16 C.18 D.20
5.(2018·濠江模拟)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C⊥AB于点D,若⊙O的半径为5,AB=8,则CD的长是( )
A.2 B.3 C.4 D.5
6.(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垂径定理同步检测》同步练习)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则⊙O的直径为( )
A.5cm B.10cm C.6cm D.14cm
7.(2017·德州模拟)如图,⊙O的半径OA=6,以A为圆心,OA为半径的弧交⊙O于B、C点,则BC=( )
A. B. C. D.
8.(2016九上·新泰期中)⊙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 )
A. B.2 C. D.3
二、填空题
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1,小敏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脸盆架,图2是它的截面图,垂直放置的脸盆与架子的交点为A,B,AB=40cm,脸盆的最低点C到AB的距离为10cm,则该脸盆的半径为 cm.
10.(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 .
1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已知直线AB与⊙O相交于A.B两点,∠OAB=30°,半径OA=2,那么弦AB= .
12.(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已知⊙ 的半径为5,点O到弦AB的距离为3,则⊙ 上到弦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有 个.
1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14.(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半径是5,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CD=8,则△ACD的面积是 .
15.(2018·遵义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AB=4,点M是OA的中点,过点M的直线与⊙O交于C、D两点.若∠CMA=45°,则弦CD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6.(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已知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如图).
求证:AC=BD.
17.(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已知,如图,M是弧AB的中点,过点M的弦MN交于点C,设圆O的半径为4cm,MN=cm.
(1)求圆心O到弦MN的距离;
(2)求∠ACM的度数。
18.(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在⊙O中,CD为直径,AB为弦,且CD平分AB于E,OE=3cm,AB=8cm.
求:⊙O的半径.
1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P是OB的中点,CD=6cm,求直径AB的长.
20.(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O的直径为10cm,弦AB=8cm,P是弦AB上的一个动点,求OP的长度范围.
2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同步练习)如图,AB为 的直径,F为弦AC的中点,连接OF并延长交 于点D,过点D作 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AC∥DE:
(2)连接CD,若OA=AE=a,写出求四边形ACDE面积的思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OA,
∵半径OC⊥AB,
∴AE=BE= AB,
∵OC=5,CE=2,
∴OE=3,
在Rt△AOE中,AE= = =4,
∴AB=2AE=8,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A,在Rt△AOE中借助勾股定理可得AE,再由垂径定理即可得AB长。
2.【答案】D
【知识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AB是直径,CD是弦,AB⊥CD,∴ ,
∵∠BAD是 所对的圆周角,∠COB是 所对的圆心角,
∴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C弧=BD弧,再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BOC与∠BAD的关系.
3.【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连接OA,
∵OA=2OD=2cm,
∴AD= = = (cm),
∵OD⊥AB,
∴AB=2AD=2 cm.
故答案为:D.
【分析】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连接OA,由折叠可知OA=2OD=2,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D,再根据垂径定理即可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AB是⊙O的弦,OD⊥AB于D,
∴AD=BD= AB(垂径定理),
∴AB=2AD,
在Rt△ADO中,OD⊥AB于D,若AO=10,OD=6,
∴AD= (勾股定理);
∴AB=16.
故选B.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B的长.
5.【答案】A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OC⊥AB,
∴AD=BD= AB= ×8=4,
在Rt△OAD中,OA=5,AD=4,
∴OD= =3,
∴CD=OC-OD=5-3=2.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D=BD= AB= ×8=4,在Rt△OAD中,根据勾股定理算出OD,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如图,
过O作直径CD⊥AB于E,连接OA,
则OE=3cm,AE=BE=AB=4cm,
在Rt△AEO中,由勾股定理得:OA= =5(cm),
则直径CD=2OA=10cm,
故选B.
【分析】过O作直径CD⊥AB于E,连接OA,则OE=3cm,AE=BE= AB=4cm,在Rt△AEO中,由勾股定理求出OA,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设OA与BC相交于D点.
∵AB=OA=OB=6
∴△OAB是等边三角形.
又根据垂径定理可得,OA平分BC,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D= =3
所以BC=6 .
故答案为:A.
【分析】设OA与BC相交于D点.根据等圆半径相等得出△OAB是等边三角形,又根据垂径定理可得,OA平分BC,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
8.【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
∵△B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C,
∴BD=CD=AD=3;
∴OD=AD﹣OA=2;
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B= = .
故选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若过A作BC的垂线,设垂足为D,则AD必垂直平分BC;由垂径定理可知,AD必过圆心O;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出BD、AD的长,进而可求出OD的值;连接O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的半径.
9.【答案】25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
设圆的圆心为O,连接OA,OC,OC与AB交于点D,设⊙O半径为R,
∵OC⊥AB,
∵AD=DB= AB=20,
在Rt△AOD中,∵∠ADO=90°,
∴OA2=OD2+AD2,
∴R2=202+(R﹣10)2,
∴R=25.
故答案为:25.
【分析】连接圆心O与A、C,与AB交于点D,由垂径定理可知AD=AB=20,此时设⊙O半径为R,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出R的方程,据此即可解答。
10.【答案】6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O,
∵半径是5,CD=1,
∴OD=5﹣1=4,
根据勾股定理,
AD= = =3,
∴AB=3×2=6,
因此弦AB的长是6.
故答案为:6.
【分析】:连接AO,在Rt△ADO中由AO、OD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D,根据垂径定理即可得AB长。
11.【答案】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O作OC⊥AB于C,
则AB=2AC,∠OCA=90°,
∵OA=2,∠OAB=30°,
∴OC=1,由勾股定理得:AC= = ,
∴AB=2AC=2 ,
故答案为:2 .
【分析】过O作OC⊥AB于C,由垂径定理可知AB=2AC,在Rt△ACO中借助含30°角和勾股定理可得AC,据此即可得AB长。
12.【答案】3
【知识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圆的相关概念
【解析】【解答】解:如图,OD=OA=OB=5,OE⊥AB,OE=3,
∴DE=OD-OE=5-3=2cm,
∴点D是圆上到AB距离为2cm的点,
∵OE=3cm>2cm,
∴在OD上截取OH=1cm, 过点H作GF∥AB,交圆于点G,F两点,
则有HE⊥AB,HE=OE-OH=2cm,
即GF到AB的距离为2cm,
∴点G,F也是圆上到AB距离为2cm的点.
故答案为:3.
【分析】过O作OD⊥AB于E,交⊙O于D,由条件可知DE=OD-OE=5-3=2,故点D满足要求,同时因OE=3>2,故在OD上截取OH=1, 过点H作GF∥AB,交圆于点G,F两点,则点G、F也满足要求,据此即可判断。
13.【答案】3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O作OM⊥AB于M,此时线段OM的长最短,连接OA,
∵OM过O,OM⊥AB,
∴AM= AB= ×8=4,
在Rt△AMO中,由勾股定理得:OM= =3,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过O作OM⊥AB于M,则线段OM即为所求,连接OA,由垂径定理可知AM=AB=4,在Rt△AMO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14.【答案】3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OD,
∵⊙O的半径是5,AB是⊙O的直径,弦CD⊥AB,CD=8,
∴PD= CD=4,
∴OP= = =3,
∴AP=OA+OP=5+3=8,
∴S△ACD= CD AP= ×8×8=32.
故答案为:32.
【分析】连接OD,由垂径定理可知PD= CD=4,在Rt△OP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P=3,从而可知AP=8,再借助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计算。
15.【答案】
【知识点】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连接OD,作OE⊥CD于E,如图所示:
则CE=DE,
∵AB是⊙O的直径,AB=4,点M是OA的中点,
∴OD=OA=2,OM=1,
∵∠OME=∠CMA=45°,
∴△O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E= OM= ,
在Rt△O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 ,
∴CD=2DE=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题意可作辅助线,连接OD,作OE⊥CD于E,根据垂径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16.【答案】解:过O作OE⊥AB于点E,
则CE=DE,AE=BE,
∴BE-DE=AE-CE.
即AC=BD.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分析】过O作OE⊥AB于点E,根据垂径定理可知CE=DE、AE=BE,利用等式性质即可证明。
17.【答案】(1)解:连接OM,过点O作OD⊥MN于点D,
∵点M是AB的中点,
∴OM⊥AB.
由垂径定理,得MD=1/2MN=
∴在Rt△ODM中,OM=4,MD=
∴.
故圆心O到弦MN的距离为2.
(2)解:cos∠OMD=MD:OM= ,
∴∠OMD=30°,
∴∠ACM=90°-∠OMD=60°.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OM、过点O作OD⊥MN于点D,由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知OM⊥AB、MD=MN= 2 , 在Rt△ODM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2)由(1)在Rt△ODM中可得∠OMD的余弦值,从而可得∠OMD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
18.【答案】解:连结OA,如图,∵CD为直径,且CD平分AB于E,∴CD⊥AB,AE= AB=4,在Rt△AOE中,∵OE=3,AE=4,∴OA= =5,∴⊙O的半径为5cm.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OA,由垂径定理的推论可知CD⊥AB,AE= AB=4,在Rt△AO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19.【答案】解:连OC,如图,∵AB垂直于弦CD,∴PC=PD,而CD=6cm,∴PC=3cm,又∵P是OB的中点,∴OB=2OP,∴OC=2OP,∴∠C=30°,∴PC= OP,则OP= cm,∴OC=2OP=2 cm,所以直径AB的长为4 cm.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分析】连OC,由垂径定理可知PC=CD=3,又因P是OB的中点,结合同圆半径相等可得OC=2OP,故∠C=30°,据此即可解答。
20.【答案】解:过点O作OE⊥AB于点E,连接OB,∵AB=8cm,∴AE=BE= AB= ×8=4cm,∵⊙O的直径为10cm,∴OB= ×10=5cm,∴OE= = =3cm,∵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3cm≤OP≤5cm.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由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构建OE⊥AB于点E,由垂径定理得出AE=4cm,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OE= 3cm,得出OP的范围。
21.【答案】(1)解:证明: ED与 相切于D
F为弦AC的中点
O D ⊥ D E
(2)解:①四边形DFAE为直角梯形,上底为AF,下底为DE,高为DF,有条件比较容易在直角三角形DOE中计算出DE长为 ,DF= ,AF= ,所以可以求出四边形DFAE的面积为 ;
②在三角形CDF中, ,且DF= ,FC=AF= ,进而可以求解在三角形CDF的面积为 ;
③四边形ACDE就是由四边形DFAE和三角形CDF组成的,进而可以得到四边形ACDE的面积就等于他们的面积和,为 .
【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D⊥DE,进而得到
AC∥DE ;
(2)把四边形ACDE分成直角梯形DFAE和三角形CDF,分别求这两个的面积,即可得出四边形ACDE的面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