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高二语文(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大通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高二语文(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4 07:19:29

文档简介

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坚持科学防治”只是必
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2.D(A项,“唯一路子”说法绝对。原文中只是说“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是重要一招,还有别的方法、路
子,并非唯一。B项,“因此…”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并不能得出“应
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研制抗疫药剂的突破”的结论。C项,“材料一最后举爱因斯坦的例子”错误,原文是“爱
因斯坦曾说…”,这是引用,并非举例。故选D项。)
3.A(“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好,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不让问题发生。A项,
“制定了应对疫情的措施,以防疫情再次发生”,这是提前做好准备,防止疫情再发。B项,“及时发现问题”表
明问题已经出现,已经“拉了口子”。C项,“方案不全面”,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D
项,“黑恶势力严重”也是出了问题,属于“拉了口子”。故选A项。)
4,①首先,指出人类对抗疫情的最有效的武器是科学:②然后,具体分析中国抗疫实践中科学防治的成功经验:
③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再次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5.①经验:科学防治;中药防疫;全民动员;专业理性。(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可以酌情给分)②教训:重大疫情防控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等现象;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养成不够。(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可以酌情给分)
6.C(“水生对妻子十分冷漠”错误。“半眼没看她”,是因为战士们正聚精会神歼灭敌人:“训斥”从上下文来看,
更多的是对妻子因莽撞而遇险的责备,包含的是对妻子的爱。)
7,B(“注重波折,扣人心弦,如‘夫妻话别’”错误,从文中来看,“夫妻话别”并没有什么波折,也不扣人心弦:真正
扣人心弦的应该是“伏击敌人”。)
8.①渲染宁静、安详的气氛,奠定全文浪漫诗意的感情基调;②以月光、雾气、凉风、荷香烘托水生女人纯洁、美
好的形象,及其平静而充满撞憬的内心;③点明时间是深夜,引导水生出场,为夫妻话别提供了一个背景。
(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9.①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善于编织苇席:②善解人意,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③关心丈夫,一往情
深,冒若风险去探望丈夫:④自强不息,力争先进,努力学习射击,协助子弟兵抗击敌人。(每点2分,任答三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11.D(B项,“忍”都是“狠心”的意思。D项,前者是“流通”的意思,后者是“得志,显贵”的意思。)
12.B(“论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错误,由原文“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需子将人于
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可知,论证的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高二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186Z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
在漫长而悲壮的缠斗中,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多少文明因此毁灭。“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
泣之哀”“送葬的钟声几乎没有停止过哀鸣”…不同时空中,人类的悲伤与呐喊从未停息。学
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疫病,一次次重剑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
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
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潮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并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指
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
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
“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
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捉高治愈
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
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
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的
日常习惯。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
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高二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
242186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