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含解析)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含解析)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3 22: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2NaNO32NaNO2+O2↑ B.SO2+2H2S=S+2H2O
C.3Cl2+6KOH=5KCl+KClO3+3H2O D.NH4NO3N2O↑+2H2O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SO2 C.NaOH D.蔗糖
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氯、碘酒 B.生石灰、白磷、冰水混合物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4.2020年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第19场新闻发布会上,华中科大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烟、雾均属于气溶胶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是混合物,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D.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2.5×10-6m=2500n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分散在空气中一定形成气溶胶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HClO的结构式:H-O-Cl
B.的俗名:小苏打
C.的电子式:
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6.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从而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害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O只是氧化剂 B.NO只是还原剂
C.N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N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7.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3Br2+6KOH=5KBr+KBrO3+3H2O
B.2KNO32KNO2+O2↑
C.MnO2+4HCl(浓)MnCl2+2H2O+Cl2↑
D.NH4NO3N2O↑+2H2O
8.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纯碱 B.食盐 C.水 D.苯
9.下列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甲烷燃烧 B.石油分馏 C.烧碱溶解 D.氨气液化
10.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不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1.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Cl2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 Cl2具有强还原性
B Na燃烧时生成淡黄色固体 Na被氧化
C 新切开的钠表面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
D NaCl溶于水后导电性增强 氯化钠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A.A B.B C.C D.D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K+、NH、SO、Cl-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SCN-、I-、K+、Br-
C.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K+、Na+、ClO-、CO
D.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Fe2+、NH、Cl-、NO
1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碱
A 钢 碘伏 H2S 纯碱
B 液氯 碱石灰 HCl NaOH
C 铝 冰水 浓硫酸 CH3CH2OH
D 青铜 云雾 盐酸 NH3
A.A B.B C.C D.D
14.KIO3不属于
A.含氧酸盐 B.氧化物 C.纯净物 D.钾盐
15.如图所示为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H2SO4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6.阅读下列短文并填空:
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上获得纯碱的方法主要为:将通入和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小的从溶液中析出,加热NaHCO3晶体即可获得。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于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此法将与合成氨法、氨碱法工艺联合,同时得到了纯碱和两种产品,大大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
(1)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式盐的是 ,可用于人工增雨的是 。
(2)请写出实验室制备物质⑥的反应方程: 。该反应属于四大反应类型的 反应。
(3)上诉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是 。
17.氨基葡萄糖,是天然的氨基单糖,为人体关节软骨机制中合成蛋白素糖所必须的物质,氨基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3NO5。
(1)氨基葡萄糖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氨基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3)35.8g氨基葡萄糖中含有 克氧元素。
18.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食盐。脱氧过程中的一步反应为,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脱氧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2)近年来,我国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
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
①该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用化学式表示,后同),还原产物为 。
②用单线桥在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
19.(1)在标准状况下,物质①4gH2,②33.6LCH4,③1molH2O,④3.01×1023个O2.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序号,下同) ,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质量最大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
(2)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每有1mol过氧化钠反应,则转移电子个数为 。
20.3Cu+8H+-+2NO3=3Cu2++2NO↑+4H2O
21.已知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有K+、Ag+、Cu2+、Al3+、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消失。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原溶液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下列的 。
A.Na+ B. C. D.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N元素化合价+5→+3,O元素化合价 2→0,故A不符合题意;
B.SO2中S元素化合价+4→0,H2S中S元素化合价 2→0,故B不符合题意;
C.Cl2中Cl一部分0→ 1,一部分0→+7,故C符合题意;
D.NH4+中N元素化合价 3→+1,NO3 -中N元素化合价+5→+1,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C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均属于电解质;
解析:A.铜为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SO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不是自身导电,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所以它是电解质,C符合题意;
D.蔗糖的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A
解析: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液氯是非金属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A;
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不选B;
C.氯化氢是纯净物,故不选C;
D.空气是混合物,胆矾具有固定组成,属于化合物,故不选D;
选A。
4.D
解析:A.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属于气溶胶,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A选项正确;
B.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存在的离子,B选项正确;
C.胶体是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C选项正确;
D.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2.5μm(2.5×10-6m)>100nm,因此PM2.5分散在空气中不一定形成胶体,D选项错误;
故选D。
5.C
解析:A.根据价键规律,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A正确;
B.的俗名为小苏打,故B正确;
C.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溶于水电离出 ,电离方程式为,故D正确;
选C。
6.A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NO为氧化剂,则N2为还原产物,CO中碳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CO为还原剂,则CO2为氧化产物,选项A正确;
答案为A。
7.A
解析:A.该反应中只有Br2中0价的Br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A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N由+5价降低到+3价,被还原,O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B不符题意;
C.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被氧化,C不符题意;
D.该反应中只有N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中+5价的N元素降低为+1价,-3价的N元素升高为+1价,不是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不符题意;
答案选A。
8.C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解析:A. 纯碱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B错误;
B. 食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盐,故B错误;
C.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分别为H和O,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苯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A.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是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烧碱溶解,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氨气液化为气态氨气转化为液态氨气,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0.C
解析:A.强酸性溶液中,、、H+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强酸性溶液中,、、H+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
C.强酸性溶液中,、H+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
D.强酸性溶液中,、、H+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选C。
11.A
解析:A.Cl2本身并无漂白性,Cl2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是由于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而漂白红色花瓣的,A错误;
B.钠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钠被氧化,B正确;
C.钠在常温下可以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钠,C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溶于水后可以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增强导电性,D正确;
故选A。
12.A
解析:A.酸性溶液中,K+、NH、SO、Cl-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A;
B.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SCN-、I-,故不选B;
C.CO2与ClO-反应生成HClO, CO2与CO反应生成 ;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ClO-、CO,故不选C;
D.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Fe2+、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
选A。
13.B
解析:A.钢为混合物,纯碱是盐类,A错误;
B.液氯为氯气的液态形式,B正确;
C.冰水混合物实际就是水为纯净物,浓硫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H3CH2OH是有机物乙醇,C错误;
D.青铜是混合物,盐酸是HCl的水溶液不属于电解质,NH3是碱性气体不是碱,D错误;
故答案为:B
14.B
解析:A.碘酸钾属于含氧酸盐,A正确;
B.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碘酸钾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
C.碘酸钾属于纯净物,C正确;
D.碘酸钾属于钾盐,D正确;
故选B。
15.C
解析:A.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A错误;
B.X可能是硫酸、硫酸氢钠等,B错误;
C.X若为硫酸铜,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正确;
D.碱和氧化物的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1) ⑥⑦ ① ④ ①
(2) Fe+H2SO4=FeSO4+H2 置换
(3)①④⑧
解析: (1)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⑥⑦,酸性氧化物为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有①,属于酸式盐的有④,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①。
(2)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为Fe+H2SO4=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故答案为①④⑧。
17.(1)有机
(2) 四 9:10
(3)16
解析:(1)氨基葡萄糖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氨基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3NO5,氨基葡萄糖由H、C、N、O四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氨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9,所以35.8g氨基葡萄糖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18.(1) +3
(2)
(3) Fe NaCl
解析:(1)氢氧根为-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Fe元素化合物为+3;Fe(OH)2中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Fe(OH)3中的+3价,Fe(OH)2被氧化,作还原剂,故答案为:+3;Fe(OH)2;
(2)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变化:0价→+4价,1molC参加反应,失去4mol电子;Cr元素化合价变化:+6价→+3价,1molK2Cr2O7参加反应,得到6mol电子,要使得失电子守恒,则C的系数为3,K2Cr2O7的系数为2,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3)①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Fe元素被氧化,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所以该反应中是NaClO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NaCl;
②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共升高3价,NaClO生成NaCl,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降低2价,根据最小公倍法转移的电子数为6,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如下: 。
19. ① ④ ② ③
解析:(1)先将不同的表述统一成物质的量,n(H2)=、n(CH4)=、n(O2)=,则分子数最多的是①;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2mol氢气一共有4mol原子,甲烷是五原子分子,1.5mol甲烷一共有7.5mol原子,水是三原子分子,1mol水一共有3mol原子,氧气是双原子分子,0.5mol氧气一共有1mol原子,综上可知,原子数最少的是④;
根据计算各物质的质量,1.5mol甲烷的质量为24g,1mol水的质量为18g,0.5mol氧气的质量为16g,因此质量最大的为②;
①②④均为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分布为44.8L、33.6L、11.2L,而18g水大约只有18mL,因此③的体积最小;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3)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一部分从-1价升高到0价,一部分从-1价降低到-2价,属于歧化反应,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根据方程式不难看出,每有2mol发生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和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因此答案为。
20.
解析:试题分析:反应中铜元素由0价变化为+2价,铜失去的电子为3×2e-,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化为+2价,氮原子得到的电子为2×3e-,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为: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21. Cu2+、 Ag+ Ag++Cl-=AgCl↓ Al3+ Al3++3NH3·H2O=Al(OH)3↓+3 AB
解析:(1)由于Cu2+的水溶液显蓝色,的水溶液显紫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所以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该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产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是Al(OH)3,则溶液中含有Al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
(4)原溶液中存在Ag+、Al3+,由于Ag+与、会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l3+与会发生反应产生Al(OH)3沉淀和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Na+与Ag+、Al3+不能反应,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故合理选项是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的共存判断。注意常见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明确常见的有色离子,如铁离子、铜离子、高锰酸根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