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教学目标
1.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通过回顾统计的有关内容,在广泛的研讨中,充分表达对数据的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对结论的合理质疑,以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从而知道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数学对社会、科技等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问题设计.
教学难点
问题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1 在现在中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将电脑用于学习方面,但也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小丽在网上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查资料的中学生占到99%,而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的人仅占1%,说说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从学生的答案中,逐步归纳出调查的结果与样本及抽象方法有关.
设置问题1的目的主要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问题2 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明的调查结果:
小丽的调查结果:
小凯调查的结果:
小伟查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的视力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5%.
小萍随机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
问题1: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分别采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据的?
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调查所得到的视力不良率各是多少?
问题3: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数据?说说你的理由.
互相讨论,踊跃回答.了解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通过问题情境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小结: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在统计里,我们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正确识别统计图表
例1 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20%,并以图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
思路点拨 第一,我们注意到图中柱形图的纵轴是
从30%开始的,它夸大了使用本厂牙膏和非本厂牙膏
的比例,容易留给我们一个错误印象:使用该厂牙膏会
使蛀牙率减少一半.
第二,我们不知道调查对象是否有可比性,如果使用该厂牙膏的人群是幼儿园小朋友,而使用非该厂牙膏的人群是成年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不可信了.
第三,我们也不知道样本容量有多大,如果只调查了10个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可能就不大可靠了.
例2 以下是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1)某报社记者于2004年8月7日晚在2004年亚洲杯决赛现场北京工人体育场调查了2000名观众,调查数据显示:91%的中国人爱看中超联赛.
(2)某医院自办的小报刊载:由于98%的人认为目前医药费用比较合理,因此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数据来源于对该市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的一项问卷调查).
分析:来自媒体的信息需要我们读者进行全面的分析,辨别真伪,作出自己的判断.
解:(1)91%这一数据明显偏高.因为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由于是在足球比赛现场调查人们对足球的喜爱程度,相当于在“足球迷”中调查统计“足球爱好者”的比例,因此难以得到一个真实、恰当的数据.
(2)“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这一结论不可信.因为调查选取的对象都是医务人员,对于整个社会群体尤其是就医者群体来说明显缺乏代表性.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很不可信.
小结:要识别统计的一些误用,如数据表选取不合理,统计图表表示不合理等;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需要强调一点:样本只能近似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利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运算时,弄清相关概念,合理进行运算.
巩固练习
《补充习题》P66.
课件13张PPT。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1 在现在中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将电脑用于学习方面,但也有部分同学沉迷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
小丽在网上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查资料的中学生占到99%,而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的人仅占1%,
说说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二)探索新知
问题2 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明在眼镜店里调查了50名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小明估计该地的中学生视力不良率超过95%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小丽在邻居中调查了2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小丽估计该地的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在75%左右.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二)探索新知
问题2 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凯调查了我校每个年级的10名学生,他们的视力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小凯根据调查结果算得这60名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56.7%,由此估计该地的中学生视力不良率接近60%.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二)探索新知
问题2 为了对本地区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请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伟查阅了该地区每个中学医务室检查学生的视力资料,并计算出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5%.
小萍随机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中学生的视力,并计算出他们的视力不良率为68%.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问题1:小明、小丽、小凯等5名同学分别采用
哪种方式收集数据的?
问题2:小明、小丽、小凯调查所得到的视力
不良率各是多少?
问题3: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数据?说说你的理由. 为了使估计、推断更加准确,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思考:要从某校九年级800名学生中抽查50名学生的视力,怎样抽取才能使样本具有代表性?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一般地,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n<N),且每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正确识别统计图表
例1 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20%,并以图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例2 以下是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1)某报社记者于2004年8月7日晚在2004年亚洲杯决赛现场北京工人体育场调查了2000名观众,调查数据显示:91%的中国人爱看中超联赛.
(2)某医院自办的小报刊载:由于98%的人认为目前医药费用比较合理,因此目前医院各项收费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数据来源于对该市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的一项问卷调查).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要识别统计的一些误用,如数据表选取不合理,统计图表表示不合理等;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需要强调一点:样本只能近似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利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运算时,弄清相关概念,合理进行运算. 小结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补充习题》P66. 作业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1) 谢 谢!数学教学设计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能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和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抽取样本,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事例来阐述简单的随机抽样抽取适当的样本.
教学重点
随机抽样方法.
教学难点
随机抽样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境检测中心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会在这个城市中分散地选择几个点,从各地采集数据.这个例子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是抽样调查是否具有代表性,这几个点怎样选取才能具有代表性?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样本选取的一种方法——简单的随机抽样.
设置问题1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问题1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某市有关部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2万名中学生中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视力,用这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去估计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由于中学6个年级的学生视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从每个年级中抽查100名学生,例如从九年级的3200名学生中抽查了100名,如何抽取样本呢?
考虑到七~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有较明显的差异,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年级中各抽查100名学生的视力,整理如下:
议一议 讨论交流.
探究 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的方法较多,请你说说你如何选取样本.
互相讨论,踊跃回答:
了解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通过问题情境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小结 要想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有一个对每个个体都公平的方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这种思想的抽样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简单的随机抽样.
一般地,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n<N),且每一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简单的随机抽样.
问题2 为了更方便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以上的数据?
问题3.怎样可以使处理后的数据特点更为直观?
让学生积极思考.
小结: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在统计里,我们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小明采用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统计了该市中学生各年级100名学生视力的情况如下: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4.0
0
0
0
1
1
1
4.1
0
0
1
1
1
1
4.2
0
0
2
1
2
2
4.3
0
0
1
3
3
3
4.4
3
6
4
6
9
4.5
0
6
5
5
8
14
4.6
8
5
7
8
10
17
4.7
16
5
14
1
17
16
4.8
4
15
12
15
13
13
4.9
4
8
6
8
8
8
5.0
25
28
24
16
14
8
5.1
30
21
15
15
12
4
5.2
9
6
5
4
4
3
5.3
4
3
2
1
1
1
根据抽样调查获得的样本信息,可以估计出总体的情况.
(1)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估计该市中学生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视力低于5.0)率分别为 ;
(2)根据调查结果,画出该市中学生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3)分析该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变化的情况.
点拨:视力不良包括近视、远视以及由于不卫生用眼所造成的眼部疾病等.视力不良的标准为视力低于5.0,先统计出各年级100名学生视力的不良率,用该样本去估计该市中学生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不良率的变化情况.
例2 现有30个零件,需从中抽取10个进行检查,问如何采用简单抽样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
点拨:简单随机抽样适合总体个数较少的情况,本题中总体个数只有30个,所以可以用抽签法.
例3 一批产品中,有一级品100个,二级品60个,三级品40个,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到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小结:一般地,从N个元素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办法有: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和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
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巩固练习
课本P67.
课件8张PPT。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为了解某市七~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计划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该市2万名七~九年级学生中抽查300名学生的视力,并进行整理分析.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你打算如何抽取样本?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考虑到七~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有较明显的差异,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年级中各抽查100名学生的视力,整理如下: 为了更方便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以上的数据?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怎样可以使处理后的数据特点更为直观?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问题 1.从刚才的视力统计表、视力频数分布表和视力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对该市七~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做怎样的分析、推断?观察与思考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课后作业:《补充习题》P67. 作业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2)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