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5 19: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
到五代十国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隋唐兴亡与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时间及其统治地域的范围。
2.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隋、唐、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原因、历史影响。
3.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建立
隋朝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建立


五代十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隋,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576年,北周灭北齐
581年,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①民族交融的发展以及南北朝后期出现统一的趋势;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陈朝的腐化和落后;
④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
一、隋朝兴亡 (581-618)
隋朝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
1.建立与统一:
2.隋朝的建设与发展
①广设仓库:官仓(朝廷粮食物资储备)、义仓(乡间赈济救灾)
②兴建洛阳城(东都)
③开通大运河
一、隋朝兴亡 (581-618)
1.建立与统一:
含嘉仓是隋朝时期全国最大的一个仓库,总面积有35万平方米左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开凿的条件与原因:
①隋初经济恢复发展;
②国家统一,政府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③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北方。
④加强对南北的控制,巩固统治。
影响:
①贯通南北,巩固统一,经济交流,沿岸城市发展。
②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阶级矛盾激化。
2.隋朝的建设与发展:
一、隋朝兴亡 (581-618)
1.建立与统一:
3.隋朝的灭亡:
帝以诸藩酋长毕集洛阳……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 ……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叹。 ——《资治通鉴》
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 食货》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生产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大规模起义。
标志: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是暴君吗?是昏君吗?
试比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处:
(1)都是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
(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4)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秦亡汉兴;隋亡唐兴)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统一全国。
2.唐朝的繁荣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称“武周之治”。
开元盛世(空前繁荣)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治。
贞观之治(繁荣初现)
武周当政(持续发展)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唐朝的繁荣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①走向繁荣的过程:
贞观之治(原因)、武周当政、开元盛世(原因)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唐朝的繁荣
①走向繁荣的过程:
②繁荣的表现:
农业:曲辕犁,并创造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还有著名的“唐三彩”(陶)
商业:统一的货币开元通宝;邸店、柜坊、飞钱;繁华大都市。
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筒车
贞观之治(原因)、武周当政、开元盛世(原因)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唐朝的繁荣
①走向繁荣的过程:
②繁荣的表现:
3.唐朝的民族交融
唐太宗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其国灭“天可汗”
唐高宗灭西突厥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太宗与吐蕃和亲(7世纪)
唐穆宗与其会盟(9世纪)
方式:
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
会盟
特点:
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指导思想: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唐朝的繁荣
3.唐朝的民族交融
突厥:唐太宗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其国灭“天可汗”;唐高宗灭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回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吐蕃:唐太宗与吐蕃和亲(7世纪);唐中宗与其会盟(9世纪)
②方式: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会盟
③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
④指导思想: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①史实:
职贡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材料一:
材料二: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随着双方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学学习汉族文化。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①促进民族交融,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密切各族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推动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
思考:唐开明的民族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唐朝的繁荣
3.唐朝的民族交融
②方式: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会盟
③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
④指导思想: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①史实:
⑤影响: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⑴原因:
1.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①边疆形势日益紧张;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节度史推力扩大,外重内轻局面出现;③唐玄宗时期朝政趋于腐败。
⑵概况:
755-763年,安 山、史思明 范阳起兵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⑴原因:
1.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①边疆形势日益紧张;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节度史推力扩大,外重内轻局面出现;③唐玄宗时期朝政趋于腐败。
⑵概况:
⑶影响:
755-763年,安 山、史思明 范阳起兵
①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②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材料: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安史之乱对我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影响》
④北方经济衰退,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
边防空虚,周边不宁,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进犯。
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经济
重心开始南移。
唐朝由盛转衰
唐代中央集权大大削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
民族关系
思考:安史之乱为什么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⑴原因:
1.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①边疆形势日益紧张;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节度史推力扩大,外重内轻局面出现;③唐玄宗时期朝政趋于腐败。
⑵概况:
⑶影响:
755-763年,安 山、史思明 范阳起兵
①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②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④北方经济衰退,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1.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 藩镇割据
藩镇类型 数量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是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之乱危机相当理性的举措
……在与藩镇的博弈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学习调整……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宋史·尹源传》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同时也维持了唐朝的统治。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1.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 藩镇割据
3. 黄巢起义(875年)
⑴原因:
⑵结果:
①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加强;②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北方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激化。
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因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五代十国(907-960)
1.概况:
唐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成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2.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阶段特征:
①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③政权林立,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必然趋势。
后周世宗柴荣
一、隋朝的兴亡
二、唐朝的繁荣
与民族交融
三、唐朝的灭亡
①建立与统一(时间)
②建设与发展
③灭亡(原因、标志)
大运河(开凿条件与影响)
③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②藩镇割据(影响、实质)
①安史之乱(原因、影响)
实质、阶段特征
课堂小结
①建立(时间)
②走向繁荣的过程(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原因)、表现
③民族交融(史实、方式、特点、指导原则)
四、五代十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