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劝学
《荀子》
目录
知人论世
深入研读
总结巩固
课堂小练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知人论世
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提倡性恶论
十分重视教育和学习的作用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用比喻,常用排比比喻等增强议论的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现存20卷,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被称为“学者之文”。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选段。
第二章
(一)正音
中( )绳 輮( )
槁暴( ) 砺 ( )
参省( ) 须臾( )
跂( ) 舆 ( )马
舟楫( ) 生( )
蛟( ) 跬步( ) 驽( )马 骐骥( )
锲( ) 镂( )
螯( ) 鳝( )
zhòng
róu
pù
lì
cān xǐng
yú
qǐ
yú
jí
xìng
jiāo
kuǐ
nú
jì
qiè
lòu
áo
shàn
(二)解题
劝勉
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
统领全文
(二)研读文本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中心论点提出:
——观点有所本,权威性。
——双重否定,语气更斩截。
中心论点
第一段
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
比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
④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⑤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
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词性 用法 释义
连 词 ① 表示并列关系 不译,可译“又”
② 表示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③ 表示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④ 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却
⑤ 表示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
⑥ 表示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⑦ 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⑧ 表示目的关系 来
代词 ⑨ 表示第二人称 通“尔”,你
而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译文: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他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
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变直,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子。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暴
重点词义
1.急骤,猛烈;迅疾,突然
【例】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蒲松龄《促织》)
【译】多次撩拨它,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跳腾都斗起来,振翅叫唤。
2.暴躁,急躁
【例】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译】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
3.凶恶,残暴
【例】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
4.残害,糟蹋;侵害,欺凌
【例】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班固《汉书·文帝纪》)
【译】近几年来,匈奴连年欺凌边境,杀了许多官吏和百姓。
5.晒,后作“曝”
【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译】即使又晒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弯曲使它成为这样的。
6.暴露,显露
【例】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译】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①博:广泛
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为“并且” ;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且”。
③参:cān,动词,检查
④省:xǐng,与“参”同义
⑤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⑥知:zhì,通“智”,智慧
⑦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⑧行:行为
⑨过:过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
——改变是不可逆的
——改变的趋势是提高
递进
第二段小结
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直木)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总结:运用比喻论证,层层推进,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第三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①尝:曾经
②终日:整天
③而: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④须臾:片刻
⑤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⑥跂:踮起脚后跟
⑦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⑧博:广博,宽广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
所
词性 用法 释义
助词 ① 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的人,…的事,
…的情况
② 为+所,表示被动 被
③ 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用来…的,
…的凭借
④ 所+以,表示原因 …的原因
代词 ⑤ 表示处所 处所,地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①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②而:第一、三个表修饰;第二、四个表转折。
③加:增加
④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⑤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⑥闻:听
⑦彰:清楚
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②痛苦,疾苦
③毛病,缺点
(2)动词
①患疾
②厌恶
③痛心
④痛恨
⑤妒忌,通“嫉”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②强,猛烈
区分下列词的古义:
疾:指一般疾病。
病:病得很重。
成语助记
积劳成疾: 疾: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讳疾忌医: 疾:疾病。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疾恶如仇: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疾风知劲草: 疾:迅速,猛烈;劲:有力量,坚韧。指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
其他如: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yú,车
③利:形容词使动,使…快
④而: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⑤致:达到,到达
⑥楫:jí,船桨,代船。
⑦水:游水,名词作动词
⑧绝:横渡,横穿,渡过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②凭借,借助
③宽容
④给予
(2)形容词
①虚假的,不是真的(假装)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临时的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成语助记
久假不归(jiǔ jiǎ bùguī):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假思索:假:借助,假借,依靠。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懒于思考,不负责任的办事。
其他如:狐假虎威 假痴不颠 假道伐虢
假公济私 不假思索 天假其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①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
②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所假之物 本性(未变) 效果(显著) 结论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善假于物也”。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学习的作用:补不足。
分论点2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比喻论证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
空想
借助外力弥补不足
要靠后天学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总结:君子善于运用外物,利用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四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①兴:起
②焉:前二个为兼词,意为“于此”、“于是”;第三个为语气助词,“了”
③渊:深水
④蛟:jiāo,一种龙
⑤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⑥而:表顺承,“就”
⑦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
⑧得:获得
⑨备:具备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
焉
词性 用法 释义
代 词 ① 表示第三人称 他(她),它
② 表示疑问语气 什么,哪里,怎么
兼 词 ③ 相当于“于+之” 对它,对他(她)
④ 相当于“于+此” 在这里,对这件事
⑤ 相当于“于+何” 在哪里,从哪里
助 词 ⑥ 表示各种语气 了,呢,啊,或不译
⑦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地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②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
②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
③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
④镂:雕刻
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强:qiáng,强劲的意思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④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⑤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六跪:跪,蟹脚;蟹实际上是八条腿。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
②而:表并列,和
③螯:áo,蟹钳。
④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分论点3: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对比)
(对比)
积累
坚持
专心
(对比)
第三章
总结巩固
《劝学》
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分论点3: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为什么
怎么样
第四章
【课堂小练】
(1)(2022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____________”。
(3)(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
(1)(2022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輮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
(3)(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5)(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
(4)(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5)(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