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之服饰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自贡市第十四中学 李永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见其服 知贵贱清代官服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礼制规范、等级森严2、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长袍马褂清末汉族妇女着旗袍的满族妇女封建保守、呆板拘谨3、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鸦片战争后传入 民国初年开始流行清末妇女旗袍民国改良旗袍宽松、肥大→美观、适体4、吸收借鉴 大胆创新辛亥革命后开始流行中山装4、吸收借鉴 大胆创新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严谨治国你知道中山装的含义吗?近代服饰: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苏式连衣裙(布拉吉)5、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20世纪60、70年代:绿军装、中山装、干部服6、开放年代 无限风光丰富多彩;个性、时尚;
开放、走向世界。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
上衣下裙
西装、
中山装
旗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列宁装
制服装
绿军装朴素单调政治色彩强烈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异彩纷呈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趋势: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向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礼俗的变化 “九道婚俗”,就是一对夫妻从结识到结婚需要的九道礼仪,分别为:相亲、过门、订亲、送日子、圆房、哭嫁、婚礼、闹房、回门。九道婚俗传统婚礼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 文明婚礼清末传统婚礼五四前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以来各时期结婚照大全20年代的婚礼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
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化 古代婚姻风俗:
近代婚姻风俗:
现代婚姻习俗:
(建国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自由;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
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丧葬形式吗?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2、丧葬礼仪的变革 光绪帝葬礼公墓依照邓小平遗愿,葬礼从简,骨灰撒入大海 豪华墓地变革:繁——简
土葬 ——火葬 丧葬存在的陋习:厚葬、土葬风气依然存在豪华墓地和农村中的土葬3.日常礼仪及其他礼仪的革新民国政府:迫令放足 知识卡片:缠足来历
缠足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喜爱乐舞,令嫔妃缠足,使脚小如新月,在莲台上跳舞,如仙子凌波,后从宫庭传到民间。缠足的小女孩穿高跟鞋的女子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民国政府《剪辫通令》辛亥革命士兵剪辫子见面礼: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改变,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娱乐,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
——邵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材料一外来文化的影响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二 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三政治运动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推动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材料四思想观念的改变回顾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内因:国内的
社会剧变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阅读与思考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谦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自己的文化衣杉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文化去向何处?把根留住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我的观点课堂练习1.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 ( )
A.旗袍 B. 连衣裙
C. 上衣下裙 D. 长袍2.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
A 长袍马褂 B中山装 C列宁装 D西装AB3、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俄国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C4、《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为有身段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文化传入????????????
B.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B 请判断下列服饰在国人中开始流行的时间绿军装体验、感悟历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和感悟?(可以从本节课我们所学的任何一点切入,任你思维纵横古今)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