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艺术素养课 十大传世名画之《韩熙载夜宴图》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年级艺术素养课 十大传世名画之《韩熙载夜宴图》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1-06 08:53:49

文档简介

《韩熙载夜宴图》教案
学情分析
6年级的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一些国画知识,基本具备了国画鉴赏能力,但平时所了解的作品都仅限于课本上,对我国传世名画了解的不够全面,通过此课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传世名画和历史故事;
作品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时期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重要参照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国画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力;
3、从《韩熙载夜宴图》的背景故事着手,充分调动其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进行主动的带研究性的学习,使其爱上中国画,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韩熙载夜宴图》的五个部分的讲解
难点:通过多人物形态的绘画找出工笔画的技法特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
师:视频中的舞蹈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中的,
生:聚会;
师:这个舞蹈作品的灵感来源就是《韩熙载夜宴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次夜宴背后的故事(出示课题)
新授
1、主要人物介绍
(1)顾闳中:南唐画院待诏
是《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他是南唐画院待诏,专注于为皇家绘制各种图画。
(2)韩熙载:南唐中书侍郎
师:此画的男一号韩熙载是山东潍坊人,他曾在后唐的科举中高中进士,但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他的父亲韩光嗣,唐末平乱曾被推为统帅,后来被唐明宗诛杀,韩熙载只好逃到了南唐,他极具政治才能又博学多才,诗文绘画音乐舞蹈皆很精通。但南唐前主,也就是李煜的爷爷李昇觉得他看起来太年轻,因此将他外放,实在为“年少放荡,不守名检”,到了中主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爸爸时期,随受李璟的信用,但遭到了权臣的打压,转眼就到了南唐后主李煜时期,今此时的南唐被北周侵扰着,国力日渐衰弱,已渐渐有了亡国之相,李煜想任用韩熙载为相来扭转国家的颓势,但是担心这位来自北方的臣子造反,又听说韩熙载天天莺歌燕舞,没有什么报复,于是叫来了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令他潜入韩府,打探虚实,把看到的情形画下来,
于是就有了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观看视频,
(1)思考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总结:画面分为听乐、观舞、小憩、清吹、告别五个部分。
(2)分别以具体段落欣赏画面。
A.听乐
头戴黑色高冠,与客人郎粲同坐在罗汉床上,凝神静听妙龄少女的演奏,神情有些端庄。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B.观舞
韩熙载已经脱去了外袍,穿着浅色的內袍,一面观舞,一面亲自击鼓伴奏。
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C.小憩
韩熙载似乎已经兴奋过度,正坐在榻上小憩,身边有四名少女在榻上陪侍他,强化了这种不拘礼节的气氛。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D.清吹
韩熙载已经宽衣解带,漏出自己的肚腩,盘膝而坐,体态十分松弛,一面欣赏笙乐的吹奏,一面饱餐演奏者的秀色。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
E.告别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客人肢体语言变得放纵和大胆,韩熙载衣冠整齐的送别客人。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3、师:欣赏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画面中韩熙载一共出现了几次?他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
4、师:从韩熙载的任务分析,该作品运用了国画那种技法并说说他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工笔画的特点是精致 细腻 真实 再现。
5、历史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里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服饰、音乐及人文生活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结
课后练习
分小组查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余作品
选择其中一幅作品进行全班分享(共21张PPT)
欢迎来到艺术课堂
思考:视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执教人:
6年级艺术素养课
主要人物介绍
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秾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唯一传世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韩熙载
字叔言,北海人(今山东省青州市) 五代十国南唐名臣、文学家,秘书少监韩光嗣的儿子。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思考: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5个部分
宴罢聆听
(听乐)
击鼓伴舞
(观舞)
画屏小憩
(休息)
玉人清吹
(清吹)
夜阑余兴
(告别)
宴罢聆听: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奏琵琶的场景。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
击鼓伴舞: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羯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韩熙载右手举起鼓捶,使人感觉仿佛这二捶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
画屏小憩: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
玉人清吹: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
哪一组人物最感染你?
夜阑余兴:在活动接近尾声时,韩熙载衣冠整齐的送别客人。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讨论:韩熙载再作品中出现了几次?
5次
每次神情有什么变化?
描绘了韩熙载在夜宴的背景下沉郁寡欢的神态,细化了主人公在当时复杂的形态下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通过对韩熙载人物分析,该作品运用了中国画的哪种技法,并说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技法:工笔
特点:精致 细腻 真实 再现
历史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在美术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时期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重要参照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课后小组任务:
1、查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余作品;
2、选择其中一幅作品进行分享;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