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交响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平线交响曲》选自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这部作品是一部单乐章的交响曲,展示当代中国作曲家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作曲家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藏族、蒙古族和汉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和人声、交响乐融合在一起。为女高音、男中音和交响乐队而作。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交响音乐感兴趣但做不到深入聆听。他们最喜欢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听赏作品,所以课堂上我将采用音频、视频、图片与语言介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学生鉴赏交响音乐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喜欢聆听交响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聆听作品,逐步建立起学生鉴赏交响音乐的好习惯,提升聆听交响乐的兴趣。
在熟悉藏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感受现代作曲技法,熟悉并辨听交响乐中各种音色的呈现。
初步了解作曲家叶小纲以及此首作品在中国交响乐中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作品并进行音乐风格的分析。
难点:初步建立学生主动学习交响乐的兴趣。
【教具】
课件、酒杯
【教学过程】
聆听导入
1.请听听这两个音乐片段的人声音色分别是什么?(女高、男中)
2.它们的音色各自有什么特点?(女高:尖锐、明亮、细腻、高亢、辽阔
男中:结实、洪亮、低沉)
3.这段旋律是来自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呢?(藏族 囊玛)
4.揭示课题——《地平线交响曲》
二、新授
介绍作者——叶小纲
中国当代音乐的代表人物,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他始终坚持“一定要写属于中国的真正的作品”、“用现代手法撰写中国民族经典”。
观看叶小纲讲解创作脉络视频
创作背景介绍
作曲家第一次坐飞机出国,他从飞机上往下看,感到地球非常壮观,看到的是天和海洋的汇合成——地平线。于是想到: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超脱于局部事物。不禁使他想要对大自然进行赞美,于是联想到西藏,创作了这部交响曲。
《地平线交响曲》是一部单乐章的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展示当代中国作曲家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讲解创作目的
为女高音、男中音和交响乐队而作
分析作品结构与蕴含的民族音乐
多体裁的单乐章结构、融入藏族、蒙古族和汉族的民间音乐素材。
聆听引子+女高音吟唱(宣叙调)+男中音吟唱
引子部分:音乐一开始是什么声音呢?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小结:强壮悠长的和弦长音仿佛布达拉宫传出的法号声。给人一种圣神、庄严的感觉。
女高音宣叙调:你觉得这一段表现了什么?来自雪域高原的一段山歌,在赞美西藏雄美壮丽的雪山。
小结:仿佛是一声悠长的呼唤。这段神秘、充满异域色彩的旋律也具有着鲜明的现代音乐风格。
男中音吟唱:1.此段音乐一开始的吟唱像是在模仿什么?(模仿藏族佛教中的“六字真言”
它传达给我们的是人们对神的一种赞美,也是在祈求神保佑。)2.整段音乐具有什么特点?
(平稳、安静,仿佛是清晨的第一缕佛光照亮地平线。)
介绍藏戏
①起源和形式
藏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以唱为主,结合舞蹈、表演等基本程式的生活化表演。
②观看藏戏表演视频,聆听典型节奏型
小结:此节奏型多次作为连接部的重要素材出现在各个乐段。
聆听作品中的藏戏节奏
介绍囊玛并聆听男中音主题(囊玛音调)
①囊玛的音乐特点
囊玛是流行在拉萨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三部分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②聆听此片段
思考:男中音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③聆听此首作品中的打击乐声音,引出蒙古酒盅舞
思考:演唱进入之前有一种细碎的打击乐声音,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介绍蒙古舞素材
①什么是酒盅舞
在佳节或喜庆欢宴之际,人们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跳起舞蹈,表达喜悦之情。舞蹈时每只手各持两个酒盅,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
②练习酒盅舞打击节奏(拍手模仿)
跟老师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模仿酒盅击打的声音。
③再次聆听音乐,加入拍手的动作模仿酒盅打击声。
11.完整聆听此首作品,再次感受作品蕴含的美
12.小结下课
①中国现代交响乐作品: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西方交响乐技法与东方民族民间音乐相交融,迸发出灿烂的火花,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交响艺术魅力。
②中国传统音乐伴着先民落地生根,历史十分悠久,只有“继承”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新颖的创作技法,才能够写出兼具传统和时代的音乐作品。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