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课时(课件+教案+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课时(课件+教案+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4-28 10:12:58

文档简介

用不等式判断一类杠杆失衡问题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如图1所示,若F1L1≠F2L2,则杠杆不平衡,当F1L1>F2L2时,B点上升A点下降;当F2L2>F1L1时,则A点上升B点下降,也就是杠杆会向着力和力臂乘积大的那个力的方向转动.根据这一道理,用不等式判断杠杆失衡问题既快速又准确.
例1 如图2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杠杆AB,在两端A、B处有竖直向下的力F1和F2作用时,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使F1、F2同时减小4牛的力,则杠杆不再平衡,A端被抬起,B端下降,由此可知杠杆的支点位置 [ ]
(A)在AB的中点处      (B)在靠近杠杆A端处
(C)在靠近杠杆B端处     (D)无法判断
分析:设此杠杆的支点为O,由于处于平衡状态,F1·OA=F2·OB,F1、F2同时减小4牛的力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1-4)·OA,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2-4)·OB,根据A端被抬起,B端下降,有
(F1-4)·OA<(F2-4)·OB,
即OB<OA,靠近杠杆B端,故选C.
例2 如图3,已知OA∶OB=2∶3,在杠杆A、B两端各挂上一袋细沙甲和乙,这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在甲、乙细沙袋上扎个小孔,使每秒流出细沙质量相等,经3秒钟后其杠杆将 [ ]
(A)还保持平衡     (B)不平衡,B端下沉    (C)不平衡,A端下沉
分析:当杠杆平衡时,有G甲·OA=G乙·OB,由于甲、乙两沙袋每秒钟流出的细沙质量相等,则3秒钟流出的细沙的重力也相等.设流出的细沙重力均为G,由于
OA·G漏﹤OB·G漏,
所以(G甲-G漏) ·OA>(G乙-G漏) ·OB,A端下沉,故选C.
例3 如图4所示,杠杆上挂着7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的两端再同时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
(A)右端向下倾斜    (B)左端向下倾斜     (C)仍保持平衡
分析:设左端力臂为L1,右端力臂为L2,每个砝码重为G,杠杆平衡时4L1G=3L2G,由于L1<L2,有L1G<L2G,在杠杆的两端再同时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后,4L1G+L1G<3L2G+L2G,右端向下倾斜,故选A.
例4 如图5所示,杠杆两端悬挂A、B两物体时,杠杆正好平衡.如果A、B两物体的重力比原来增加了10牛,要使杠杆平衡,杠杆的支点应 [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位置不变
分析:杠杆平衡时,Ga·OA=Gb·OB,由于OA>OB,当A、B两物体的重力比原来增加了10牛时,100A>100B,则
Ga·OA+10OA>Gb·OB+10OB,
所以A会下降,B会上升,要使杠杆平衡,杠杆的支点应向左移动,故选A.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学 陈 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技能。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认识到类比、化归和借助数形结合的直观在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优越性,这对本课的学习是有益的,但还要注意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从已有的知识构建回顾出发,遵从情景引入的理念,灵活地、创设性的处理教材的一节课。我们知道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涉及两个以上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时,不等式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必须学会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可见本课时在这一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时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利用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表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此外,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一要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组到不等式组的迁移;二要重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不等式以及对方程组的概念已基本掌握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意义,加强运算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2.初步感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
3.能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合作学习;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x-1>x+1
2. x+8<4x-1
3. 2x+3≥x+11
4.-1<2-x
活动目的:
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此外,这四个练习其实就是例题1的两个不等式组中的四个不等式,所得的结果可在例题1中直接引用,前后互为呼应,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作了铺垫。这几个练习由浅入深,也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效果:
在引导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同时,教师将学生所完成的情况利用展台的作用,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的展示并加以肯定,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及时展示正确的解答过程,以达到及时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
对比方程组的概念,你能将上述你解的不等式进行组合吗?你能将它们的的解集表示在同一条数轴上吗?你能给你所组成的形如“方程组”的式子取个名字吗?试试看。
此时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交流一:解不等式组:
你能求出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吗?如果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你可以看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了吗?你能写出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了吗?
交流二:解不等式组:
2x+3≥x+11 ①
-1<2-x ②
你能求出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吗?如果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你可以看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了吗?你能写出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了吗?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一个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另一个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进行观察、发现,从而探究出出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效果: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可以达到学生对新知识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结论,及时用课件或在黑板上板书出正确的结论,以达到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效果。
(板书或展示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问题:你能列出一个不等式组吗?你能尝试找出符合上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未知数的值吗?
2.解不等式组:
3.书上随堂练习部分。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的学习是运用于生活的,另一发面,通过学生解不等式组,可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活动效果:
考察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此外,教师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活动目的:
及时反思,便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体系化,同时从能力、情感态度、数学思想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
活动效果: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课本习题2.8。
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活动效果:
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四个小题已经涵盖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
四、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即通过解答四个不等式来复习不等式的解法,虽然看似在复习阶段用了较多时间,但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这四个练习其实就是例题1的两个不等式组中的四个不等式,所得的结果可在例题1中直接引用,前后互为呼应,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所得的结果又可为后面的新课直接利用,为新课作了铺垫。同时,这几个练习由浅入深,也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通过这个练习及后面的例题1的关系可引导学生得出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是先解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再求出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可以说这一组练习达到了“四赢”的结果,这是本课的第一个亮点。
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来求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这是本课的第二个亮点,也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
经过精心挑选的课后作业,涵盖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体现了“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理念,这是本课的又一亮点。
本课要注意的地方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如果同学们掌握得较快,时间允许,在做练习时可通过评讲随堂练习第二题,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全部讲清,利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完成课后作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9张PPT。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学 陈 志复习巩固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集 2x-1>x+1② x+8<4x-1④ (2x+5)-1<2-x解得:x > 3解得:x < 0.8③ 2x+3≥x+11解得:x≥81.将上面内容进行组合,如:
思考:
(1) 你能为它取个名字吗?
(2) 你能将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哪一部分是它的最后解集呢?
①独立思考;②小组讨论;
③小组交流;④归纳总结。
关键:
(1)分别解出不等式;
(2)将结果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 取公共部分2x+3≥x+11(2x+5)-1<2-x 像这样,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
划多烧5吨煤, 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
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
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解:设该校计划每月烧煤x吨,根据题意,得未知数x同时满足① ②两个条件,把① ②两个不等式合在一起,
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4(x+5)>100 ① 且 4(x-5)<68 ②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0解:解不等式① .得
解不等式② .得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 ②的解集,如图:因此,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6
解不等式组:
2x-1> -x ①

②0.5x<3X>1.解下列不等式组: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③表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