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穷人》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4《穷人》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4 17:3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穷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穷人》选自六年级上课第四单元第14课,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这样的故事。课文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已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描写细腻,入情入理,真切感人。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足,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因此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僵硬”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将会采取谈话导入的方式,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当你穿上舒适温暖的新衣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到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过生活极度贫困的人们是怎样的 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去体验他们的生活,感悟他们的心灵。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在解决了生字词的困难后,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哪些穷人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篇课文围绕这几个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题的设置,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和读,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对于故事情节的概括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
在此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首先我会从标题入手设置问题,文章标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穷”具体体现在哪 从而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找出文中细节,发现“穷”体现在屋内的摆设,孩子的吃、穿,桑娜和渔夫的忙碌上面。
顺势我会提出第二个问题,桑娜一家的生活这么贫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 此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得出桑娜的人物形象。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之后,我会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因为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在当时的情形下,桑娜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
在对桑娜的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把握以后,我会最后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经过对桑娜的生存环境,桑娜的行为以及桑娜的内心描写的分析,学生不难得出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以上环节可以达成本课的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穷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是怎样看待这些穷人的。此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穷人”形象。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所以在小结作业部分,我会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提问让学生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这节课在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点拨中结束,但是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因此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和创造,续写《穷人》。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下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重点,我的板书以简洁、直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