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李万梅 审核人:谢娟
一、单元内容简析:
本组的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命 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课后蓝线格中的生字,正确读写方格中的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
3、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单元学习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四、单元学习准备:
1、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
2、开展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蒙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来体验盲人的生活。
五、单元学习资源准备:
1、远教资源 2、自制灯片
六、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17、触摸春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组词。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触摸春天。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这个题目是不是很奇怪?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告诉我为什么课题命名为“触摸春天”?
二、明确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三、自主学习:
(一)读一读,比认字词:
1、对子互查认读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的思路,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悄”的两种读音,文中读“qiǎo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强调“径”“畅”“翔”三个字都是后鼻韵母
(二)读一读,比书写
1、自由交流田字格中的字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2、写一写,评一评。
(点拨:强调“畅”“瞬”的写法。)
(三)读一读,比朗读体会
1、认真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法:先独学完成,再说给对子听听,然后全班汇报。
(四)读一读,比展示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点拨: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盲童安静),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穿梭,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踪影)。让作者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重点句子: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通过朗读指导,从中感受到盲童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当堂训练: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悄然(qiāo qiǎo) 小径(jīng jìng)
袅袅(niǎo liǎo) 蝴蝶(hú f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安静是怎样去感受春天的美好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明确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说说安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体会感悟
1、找一找安静在触摸春天时都创造了哪些奇迹?想一想安静
为什么会创造这些奇迹呢?
2、安静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学法提示:
(1)、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圈出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可以在书上做圈点批注。(找、画、读、想。)
(2)、学完后先和对子小声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再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汇报。
(二)读一读,比汇报展示
问题一:(根据汇报点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虽是盲人,却“走得很流畅”,这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表现出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从女孩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说“真是一个奇迹”。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是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
问题二:根据汇报点拨,
根据汇报点拨:重点理解安静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安静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三)读一读,比拓展延伸
一只蝴蝶就是一个春天,学到这里,我们终于发现了作者命题的精妙了。是啊,用心触摸春天,用爱拥抱生活,不仅是安静的希望,也是所有盲人的梦想。我们一起来听听海伦.凯特这一伟大的盲人作家的心声吧!
1、阅读链接:书85页。读完后谈谈感受。
2、读着读着,我们想到了许多人,你想到了( )( )( ) ……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 )。
总结:孩子们,双目失明的人能为自己创造缤纷的世界,聋哑人能为自己创造缤纷世界。我们有健全的体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自己,爱生活,爱我们身边美好的一切,我们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当堂训练
1、完成本课练习册上的作业。
2、背诵精彩段落。
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伸向
安静 合拢 热爱生活
张开 热爱生命
张望
18*.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中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一、新课导入
1、“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后,给为他捐献角膜的人写的一首赞美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与捐赠角膜有关,课文题目是《永生的眼睛》。
2、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明确目标
认真读阅读提示,了解学习目标及方法。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生字认读
1、对子相互检查读课文,课后生字。
2、对子检查认读灯片上的字词。准备展示。
(二)读一读,比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点拨:角膜是在我们眼球上面的一层无色的透明的膜。)
(三)读一读,比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
2、从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联系上下文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再读课题,说说对课题“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学法: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边读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独立完成后和对子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边交流边整理,准备展示汇报。
(四)读一读,比风采展示
问题一:(根据汇报点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重点点拨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琳达父亲的话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这段话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问题二:(①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14岁的温迪在妈妈捐献外公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的亲人帮助他人感到自豪。温迪的言语,表明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②)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这里作者再次使用“骄傲”一词,表达了“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特意强调温迪的年龄,是为了与文章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比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问题三:(重点点拨“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原文结尾帮助理解。女儿温迪的话让“我”顿悟:父亲留下的不仅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已植根在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五)读一读,比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态度。
2、读受捐者写给温迪的诗,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读了这篇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当堂训练
1、完成练习册上内容。
2.将文中的四字词抄录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父亲
善良 乐于助人 爱心永生
温迪
19、生命生命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说出自己从中从中受到的启迪。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生命生命》,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2、交流积累的人生格言。了解作者杏林子。
二、明确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生字认写
1、对子相互读课文,认读课后生字并口头组词。遇到不认识的相互帮助解决。
2、观察要写的字,对子相互提醒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3、对子展示(点拨提醒“撼”和“蹋”的写法)并根据大家的提示在书上写一写。
(二)读一读,比体会感悟
1、课文写了哪些有关生命的事例?
学法提示:大声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写在旁边。独学完成后先和对子小声交流,相互补充讲解,然后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讨论、整理,准备大展示。
(三)读一读,比风采展示
重点点拨:本文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当堂训练
1、检查本课的朗读。
2、听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指名回答)作者是怎样从这三个事例中受到启发一点点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呢?这便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明确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说出自己从中受到启迪。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理解感悟
1、作者是怎样从这三个事例中受到启发一点点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呢?
学法提示:反复品读三个事例,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把自己的理解在旁边写一写。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课题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是不是更简洁?(二)读一读,比合作探究
独学完成后先和对子小声交流,相互补充讲解,然后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讨论、整理,准备大展示。
(三)读一读,比风采展示
重点点拨:
问题一:1、“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和最后一段。(“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问题二:点拨(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问题三:点拨(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表达了对生命强烈的呼唤。)
(四)读一读,比拓展延伸
1、阅读本文后,你自已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2、学习了课文,你联想到了哪些自然现象和人物?
四、当堂训练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飞蛾挣扎 求生欲望强烈
香瓜子生长 生命力顽强
聆听心跳 对自己负责,珍惜生命
20*.花的勇气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出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说出作者语言的精妙。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一、激情导入
茁壮生长的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当我们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花的勇气。
二、明确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出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说出作者语言的精妙。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生字认读
对子相互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对子检查读词语。不会的多教几遍。
(二)读一读,比读书感悟
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
怦然一震”?
学法:a、大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b、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读一读,比合作探究
独学完成后先和对子小声交流,相互补充讲解,然后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讨论、整理,准备大展示。)
(四)读一读,比风采展示
重点点拨:
问题一:(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震憾。)
问题二:(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寂寞”一般是指人孤单冷清,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的点缀,中是绿色连着绿色,显得非常单调。)
2、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改天换地”是指同一块草地此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各种鲜艳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
3、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居然”是指出乎意料,“气魄”是有魄力、有气势的意思。这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赞叹了小小的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
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作者从小花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四、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册。
2.圈出文中的四字词,抄录在积累本上。
五、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生命的药方》
板书设计:
我明白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草下藏着小花 小花全冒出草地
花的勇气 草中看不见花 看不到小花冒出小草
语文园地 五
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一学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命的画卷──盲女孩安静用她特殊的方式去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琳达一家用自己的爱心启示我们,给他人带来幸福,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一只绝境求生的飞蛾,一棵顽强生长的瓜苗,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展示着生命的力量。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课下,你们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对于生命,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解读。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二、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1.和同学交流身边的生命现象、热爱生命的故事,思考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2.能在交流中捕捉信息,深入思考,表达见闻和思考。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阅读理解
1、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资料,搞清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学法提示:(1)默读资料,想一想这些资料都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对资料的解读,搞清楚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你对生命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根据自己搜集了解的生命故事谈谈体会。
2、对于生命,你们想向全校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的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其余同学用心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向他(她)提问,让他(她)把语言说清楚。
(二)说一说,比信息整理
问题一:(根据学生汇报点拨)
a. 面对个体生命与更多人的生命的时候,众多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侧重于交流热爱生命的故事,关键在于讲清故事的具体经过。)
b. 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侧重于谈感受,发现身边热爱生命的人,理解它们对生命的热爱,注重谈受到的生命的启示。)
c. 生物界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侧重于谈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从花草树木,自然变迁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顽强。)
问题二:小组自由组合,选择一个角度汇报。
(三)说一说,比拓展延伸
补充《美国半身人肯尼》的故事
小结: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四、比比评评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学时(习作)
一、复习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你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你们又有了新的解读。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将感动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情怀吧!
二、明确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捕捉信息,深入思考,写出感受最深的内容。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要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写完后认真修改。
三、自学指导:
(一)说一说,比素材选取
在口语交际课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重点点拨:(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整理习作素材)
⑴ 如辛勤耕耘的农民、治病救人的医生、忠于职守的警察那样创造美好生活,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的人。
⑵ 如触摸春天的盲童、轮椅上的霍金、病榻上与病魔做斗争的张海迪那样在逆境中热爱生命、顽强生存的人。
⑶ 如抗击非典的医生护士、抗洪救灾的勇士、开县井喷事件中奋力抢救学生的教师、捐献眼角膜的琳达父母那样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别人生命的人。
⑷ 如放飞飞蛾的杏林子、勇救丹顶鹤的女大学生那样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人。
⑸ 如夹缝中成长的小草,掀翻石块的种子、风风雨雨中挺立的小树那样震撼人心的生命现象。……
(二)说一说,比方法归纳
从素材中确定你最想写的内容。想想准备怎样写。
点拨习作方法——(总结课文中用到的方法)由一件事情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思考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借鉴这种表达方式来写,把自己选择的人或物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下来,学生交流,教师可举例,如: ⑴ 突出残疾人热爱生命可以选取主人公刻苦练习书法,加以自己的思考。 ⑵ 突出辛勤的农民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选取烈日下不畏一切的劳作,以及看到秧苗茁壮成长的欣喜,加以自己的思考。
拟题:例如: “和死神赛跑”、“红黄绿的呼唤”“师魂”、“善待动物”“清江河笑了”……)
(三)写一写,比妙笔生花
1、拟写初稿
2、与伙伴分享借鉴
(四)读一读,比习作修改
1、自己读习作,修改
2、和同学相互评改习作
3、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工整誊写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已经认真拜读了你们的作品,感到十分惊喜,你们的文章给老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你们讲述了一个个“热爱生命”的故事,让老师也深受感动和启发。我们准备办一期“热爱生命”的专栏,老师收集了一些优秀文章,一起去看看吧。
二、明确目标
1、通过讲评,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学习把内容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的方法。
2、在多向互动的赏析评改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修改方法,养成良好的习作评改习惯和态度,提高习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
(一)读一读,比习作评价
(一)每小组发两篇优秀习作
1、认真读文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为什么?
学法指导:①在小组里交流时要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②要注意让学生结合具体内容谈发现。从他人的习作发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二)每组发一篇问题习作
2、认真读文章,说说文章存有哪些问题?怎么修改?
学法指导:①读、想、议,提出自己的看法;②结合优秀习作的方法进行补充与修改。
(二)说一说,比方法总结
先从优秀习作中总结出好的方法,再找出问题习作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三)用一用,比互动修改
刚才已经学到了习作如何修改的本领,现在要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评改之中。那么,你们的习作要根据什么来修改呢?
1、学生翻开作文本,把自己的习作认真朗读一遍,边读边注意老师的评语和批改符号,仔细领会其中的意思,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以便质疑。
2、生质疑,师把学生习作本通过投影显示出来,师生共同解疑。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只有认真修改,你的习作才能越写越好,越写越有意思。修改时要独立思考,先自行修改,然后找到合作伙伴,互相帮忙。
3、学生自改,互改。教师巡视,重点辅导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侧重于字词、语句修改方面)。
四、当堂训练
把在巡视观察中发现的修改较为成功和还存在问题的两个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评析,进一步指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