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4 18:18:52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 答案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1.北京时间比中时区早8小时,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日下午14:00时,决赛开始,中时区是6:00时,小军应该刚刚起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可知,同一时刻两人活动不同的原因是两地存在时差,时差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同纬度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出现了早晚的区别,即存在时差,D正确;时差不是由于公转、地转偏向力和纬度差异导致的,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3.C 4.D
【解析】3.乙地日出0时,说明乙地此时位于极昼,且是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由此得出太阳直射20°S。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非极昼极夜区均东南日出西南日落,甲地位于北半球,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20°S的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20°S。甲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当日比甲地的黑夜时间长,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比甲地更高,位于甲地的北方,A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地的纬度更高,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即该地与甲地均位于晨线上,所以该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当地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北方照射而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要根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北关系进行确定。
5.D 6.B 7.A
【解析】5.盐城位于北半球。立秋至秋分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往南移动,因此盐城白昼逐渐变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A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长,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6.2022年立秋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8月7日20时28分57秒,北京时间使用120°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据此可算出新一天0时所在经线位于173°E附近,故173°E往西至180°为8月7日,共跨363°,约占全球的范围比例最接近47/48,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当太阳直射点接近同一位置时则盐城的昼长时间接近,盐城谷雨和处暑太阳直射点纬度接近,因此昼长时间最接近,A正确;盐城惊蛰昼短夜长、清明昼长夜短,B错误;盐城谷雨昼长夜短、霜降昼短夜长,C错误;盐城大寒昼长长于大雪,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日界线(即子夜日界线)是地方时为零时(24时)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共同把全球分成两天,是一条时时刻刻都在移动的线,和地球的运动方向相反(自东向西),跨越自然日界线日期的变化:自西向东加一天,自东向西减一天,和人为日界线相反。
8.C 9.A
【解析】8.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住宅窗户朝南,故判断该住宅位于北半球;该住宅冬夏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故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故排除ABD选项,本题选C。
9.夏季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从高度较高的窗户射入室内,前方的屋檐起到了遮挡作用,照射面积比较小,利于遮阳;冬季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从高度较低的窗户射入室内,照射面积比较大,利于采光,从而达到减少室内能源消耗的效果,①③正确;春分到夏至、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②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本题选择A。
【点睛】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在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最大值=90°-(当地纬度-23°26′);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值,最小值=90°-(当地纬度+23°26′)。故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一年之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90°-(当地纬度-23°26′)-90°+(当地纬度+23°26′)=46°52′。
10.A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戈壁,裸岩,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雅丹”地貌,其呈垄、槽相间分布,为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为冰川侵蚀地貌,C错误;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错误。故选A。
11.读图结合材料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戈壁,裸岩。该地貌的岩石具有水平纹理的特点,说明其岩石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是地表先形成的沉积岩,经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再经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最后的风蚀戈壁,裸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12.B 13.A 14.C
【解析】12.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图a中①比②等压线稀疏,所以①比②风速小,A错误;①位于高压脊附近,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云量少,③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多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云量多,①比③云量少,B正确;②气压为1015~1020hPa,③气压为1000~1005hPa,②比③气压高,C错误;图中为冷锋,符号朝向表示锋面移动方向,④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②位于冷锋锋后,处于冷气团控制,②比④地气温低,D错误。故选B。
13.据图a可知,图中③地附近有锋面气旋,由于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呈现逆时针移动,④地附近锋为冷锋,当冷锋通过④地时,④地风力增强,且吹西北风。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分析可知,在8~10时间该地吹西风,风力2级,12时后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加大为6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大约是在10~12时,为上午时间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由上题分析可知,④地经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常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将锋分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雨区范围较小,主要位于锋后。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雨区范围较大,主要位于锋前。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的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降水强度小,多阴雨连绵的天气。
15.A 16.B
【解析】15.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结合学过的知识,②处气流是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副热带地区的高空堆积,不能向高纬运动,而被迫下沉,所以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故A正确, ③为信风,在南半球为东南风,故B错, 甲位于赤道附近,大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流,多对流雨,故C 错,乙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D错。故选A。
16.若此图为东亚季风环流图,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则乙处是海洋,甲处是陆地,故A错,冬季乙处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不易凝结,天气以晴朗为主,故B正确, ③处冬季盛行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冬季比夏季干燥,故C错, 夏季③气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D错。故选B。
【点睛】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同纬度海洋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17.(1)
(2)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3)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分析】本大题以渭河流示意图及地质构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右图示意,渭河平原与秦岭所在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是断层。秦岭是上升的岩块,渭河平原是下降的岩块。画图如下。

(2)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3)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8.(1)河流流经平坦地区,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顺直的河岸变得弯曲凹陷,形成蛇曲;随着黄土高原的抬升,水流速度加快,河水侵蚀以向下为主,蛇曲被保留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永和县黄河蛇曲群。
(2)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加深;河流侧蚀作用弱,河谷展宽慢。
(3) 凸 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利于聚落建设与耕作。
(4)蛇曲群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
【分析】本题以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蛇曲形成、蛇曲群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蛇曲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山西省永和县河流流经平坦地区,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顺直的河岸变得弯曲凹陷,形成蛇曲;后来随着黄土高原的地壳抬升,落差变大,水流速度加快,河水侵蚀以向下为主,蛇曲被保留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永和县黄河蛇曲群。
(2)由材较知黄河中游河段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作用较弱,所以河谷深而窄。
(3)河曲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基础好,便于聚落建设与农业发展。故聚落多分布在河流的凸岸。
(4)蛇曲群景观独特,蜿蜒曲折,富有美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利于发展旅游业;曲形河流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
19.(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风向:西北风。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分析】本题以局部地区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候类型,降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图中为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位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同时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国为日本,为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多;夏季盛行东南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较多。
(3)根据所学知识,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整体南移,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西北风,因此甲国此时吹西北风。绝密★启用前
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地理 试 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年级、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日下午14:00时,女篮世界杯决赛在澳大利亚悉尼(33°S,151°E)开始。最终中国女篮追平了在本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战绩。在悉尼留学的小明决赛当天邀请身在法国巴黎(中时区)留学的小军一起观看比赛。完成下面1—2小题。
1.决赛开始时小军
A.刚刚起床 B.准备午休 C.刚下班 D.准备睡觉
2.造成同一时刻两人活动不同的自然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B.纬度的不同 C.地球的公转 D.地球的自转
读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的纬度变化图,回答下面3—4小题。
3.甲地太阳视运动图正确的是
A. B.
C. D.
4.某地当日比甲地的黑夜时间长,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立秋也称七月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北京时间2022年8月7日20时28分57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曾一夜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一张张红包截图,一杯杯奶茶照片,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深圳市立秋至秋分期间下列地理景象正确的是
A.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B.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C.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短 D.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
6.2022年立秋时,8月7日占全球的范围比例最接近
A.1/48 B.47/48 C.1/24 D.17/24
7.下列各组节气中,深圳市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谷雨、处暑 B.惊蛰、清明 C.谷雨、霜降 D.大寒、大雪
下图示意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情况。据此完成8—9小题。
8.该地可能是
A.撒哈拉沙漠 B.刚果盆地 C.北美五大湖区 D.巴西高原
9.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③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④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图中的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中的景观,是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图示“非木之林”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地貌 B.乙——风沙堆积地貌
C.丙——冰川堆积地貌 D.丁——流水堆积地貌
11.甲地的形成过程是
①沉积岩形成②岩石风化③地壳抬升④风力侵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13.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夜间 B.下午 C.傍晚 D.上午
14.锋面过境时,④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A.②处气流下沉是由于动力原因
B.③在南半球为东北风
C.甲处少雨
D.乙处是赤道低压带
16.若此图为东亚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夏季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冬季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③气流冬季比夏季湿润
D.夏季③气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在右图中断层处用“→”标注岩体的运动方向。(2分)
(2)与渭河平原北侧相比,指出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8分)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地方,但黄河中游河段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

(1)简述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图中河段河谷深而窄的原因。(4分)
(3)永和县黄河蛇曲群分布着少量的聚落,这些聚落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简述其主要原因。(6分)
(4)说明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
19.图为“甲、乙两国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解释其成因。(6分)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4分)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