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了解《战国策》,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学习目标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经西汉末学者刘向加以汇编整理,共三十三篇。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在各国的政治活动和言论,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它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战国策》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就出自该书。
作品简介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间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写作背景
昳丽( ) 窥镜( )
间进( ) 期年( )
谤讥( ) 邹忌( )
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zhāo
cháo
zōu
读准字音
文章题目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解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劝谏齐王
②齐王纳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朗读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翻译课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身高
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照镜子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
同“熟”,仔细
远远不如
认为我美
偏爱
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在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第二天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确实,实在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土地 方圆
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没有谁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深啊。 ”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当面指责
到齐国来朝见
在公共场合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使……听到
集市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满一年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帝国
通假字
孰视之( )
古今异义
讽
明日
地方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诽谤,嘲讽
古义:次日,第二天
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古义:土地方圆(土地纵横)
今义:地点,处所
积累文言词语
“孰”同“熟”,仔细。
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乃重修岳阳楼( )
朝服衣冠(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吾妻之美我者( )
朝廷
同“熟”,仔细
认为……美
修建
一词多义
修
服
孰
美
长,这里指身高
早晨
朝见
谁,哪一个
美丽,漂亮
而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窥镜而自视( )
时时而间进( )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于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能谤讥于市朝(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皆以美于徐公( )
介词,对
介词,在
介词,到
介词,比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闻寡人之耳者(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名词作动词,穿戴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名词作状语,当面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忌不自信(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客从外来,与坐谈( )
皆以美于徐公( )
自以为不如( )
宾语前置句,应为“忌不信自”
状语后置句,应为“臣之客欲于臣有求”
状语后置句,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应为“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
省略句,应为“皆以(臣)美于徐公”
省略句,应为“自以为不如(其美)”
内容理解
1.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述了邹忌是一位容貌昳丽的美男子。
第二自然段:邹忌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的层面。
第三自然段:写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谏言,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
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激怒君王,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设喻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4.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
②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5.说说邹忌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人?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三进”
“四国朝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6.本文说理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7.文章使用了怎样的结构?有何好处?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好处。
文章运用了“三叠”式结构。三叠式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件事情要经过三次反复才能完成,或者说是通过三个类同的情节单元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本文有“比美”“进谏”“赏谏一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8.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谏”?
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生活事件却包含治国大道理。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9.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从邹忌进谏的角度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提意见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看: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不要偏听偏信。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类比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