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4 21: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是孙美兰根据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讲课笔记整理的,最初发表于《美术》1959年第5期。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背景链接
文艺论文属于特殊议论文,它既有普通议论文的论说性,又有艺术性。作者的观点、结论,往往是在对实例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的。这些实例不同于议论文的论据,它不仅仅是佐证观点的材料,更是作者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的呈现,融入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刻认知,起到揭示观点、完善观点、丰富观点、呈现思路等作用,加深我们对其文艺观点的理解。
文体知识
李可染作品欣赏
惆怅( ) 暮霭( )
夔门( ) 真挚( )
读准字音
chóu chànɡ
ǎi
kuí
zhì
意境: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词语理解
整体感知
1. 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
第三部分(5~8):如何获得意境。
第四部分(9~10):意境和意匠的关系。
合作探究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了什么观点?
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即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引出下文的论述。
第一部分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第一部分内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第二部分
3.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4.第3、4段阐释“意境”,为什么要连举两例?
第3段举的例子是古代诗人李白的诗,写景中融入了深厚的友情;第4段举的例子是现代词人毛泽东的词,写景中融入了对人的英雄气概的歌颂。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论据更充分,更能帮助读者理解什么叫“写景就是写情”,什么叫“意境”。
1.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首先,要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第三部分
2.“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3.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2.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第四部分
深入研讨
1.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2.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①举例论证。作者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对比论证。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强调“长期观察、全面认识”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③道理论证。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3.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②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启示: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③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④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获得意境
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深入全面认识
苦心经营意匠
意境及其重要性
感情强烈、真挚
板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