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说课(共23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说课(共23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4 20: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初中物理
比热容说课
说学生
说教材
说课标
说设计
说效果
说前景
说课流程
大纲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方面
想想
议议
生活
现象
先现象
后本质
先宏观
后微观
的学习
方式,由
生活走向
物理走向
社会
初中物理
初步的实验
操作技能
物理学
基础知识
及物理学与
技术进步、
社会发展
进行科学
探究方法的
训练
过程与方法
培养
学生的
观察和
实验能力
科学思维
能力、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方面
学习科学的兴趣
实事求是的态度
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
核心价值观
编写内容
力、声、
光、热、
电和磁、
能源与
信息的
版块
学习
力学
变为
分阶段
循环式
教学
编写意图
体例
探究
实验
得到
规律
想想
做做
用于
实践
分子动理论
比热容概念
内能
教材分析
比热容
内能
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是在热传递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且是热量计算的基础。
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b、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比热容表。
c、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通过模拟类比的方法,体会比热容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比热容之前已经有了不少关于温度和热量的经验,例如夏天海边会比较凉快,学生的经验对比热容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比热容的准确描述却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应该描述成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时间相同时,煤油的温度变化大,比热容小。
学生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化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得出结论(比热容的概念),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动手的能力,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识流程(2课时)
中午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傍晚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对于同一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对于不同物质,情况又如何
实 验
[设计思路]:
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两者用同样的热源加热,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加热时间多 谁吸收热量多?

煤油
1kg的煤油升高1℃需要吸热 ?用时?
1kg的 水 升高1℃需要吸热 ?用时?
说明: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个人3天吃多少个苹果?
比热容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千克 ·℃)
符号为 J/(kg ·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比热容大小反映物质的吸热、放热能力。
(降低)
(放出)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思考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热量
相同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
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多。
用水做介质的好处:在温度变化相同
时,水吸收(放出)的热量较多。
大气
比热容表
水的比热: 4.2×103 J/(kg · ℃)
物理意义:
1kg的 水 升高1℃需要吸收4.2×103J
1kg的 水 降低1℃需要放出4.2×103J
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3、水的比热容大而泥土、金属的比热容都较小
水的比热是最大的;
类比计算练习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因为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1kg的水升高 1 ℃比同质量的沙子所 吸收
的热量多。在同一时刻,它们 吸收
的热量相同,水升高 的温度就比沙子少。所以,中午 时,海水凉沙烫 。
(降低)
(放出)
(放出)
(降低)
(傍晚)
(海水暖和沙子凉)
中午
傍晚
1、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2、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比热容大些?每段和整根铁丝相比,其比热容有无变化?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物理教材的编写体例意图,物理来源于生 活,又走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及评价,激发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得出结论(比热容的概念),从而达到重点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动手的能力,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
本节练习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热量计算是下节课练习内容。
实验由于用到加热设备,有一定危险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对教具的要求比较高。如若没有热传感器,依靠自制教具来做演示实验成了可靠途径。尽管中考都作为重点,但实际上本实验开出率是很低的。(相同温度看时间,可控)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以及自身基础的问题,存在盲从的情况,在以后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这部分同学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扮演问题,仍然是我们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谢谢!
有不到之处请多多包涵,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