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3节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重点、难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度: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
三、设计思想
1.学情和教材分析
《物质的比热容》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热升温的现象”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2.设计思想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夏天,马路上可以煎熟鸡蛋吗?
四、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中午,太阳下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
凉
烫
同样在太阳光照射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可能是沙子和水吸热升温不同,沙子比水吸热升温快的缘故。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活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三、设计实验
1、如何使沙子和水温度升高?
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信息快递
2、如果沙子与水的质量不相等,会不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呢?
方法一: 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方法二: 观察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3、如何比较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哪个升温更快?可以有几种比较方法?
4、设计记录表格
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
加热时,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使沙子和水受热均匀。
四、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1)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吸收相同热量时,谁升
温更快?
五、分析与结论
(2)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一
个吸收的热量多?
演示:质量相同的水和色拉油,用同一个电加热器进行加热,观察升温情况。
五、分析与结论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或降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物理学中,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比热容(specific heat)。
比热容在数量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用符号c表示。
比热容的定义:
常用单位: 焦耳/(千克· ℃)
单位符号: J/(kg · ℃)
读 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公 式:
几种物质的比热[J/(Kg·℃)]
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03J/(kg · ℃)
一千克的水每升高
(降低) 1℃,吸收(放出)热量4.2×103J
水 4.2×103 砂石 0.92×103
酒精 2.4×103 铝 0.88×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蓖麻油 1.8×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空气 1.0×103 水银 0.14×103
现在你会解释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了吗?
因为沙子与海水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相同质量的海水升温比沙子慢。
六、交流与合作
新疆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了当地昼夜的温差较__________(大/小),从比热容角度来看,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大
沙石的比热容较小
新疆有句谚语:
“早穿皮袄午穿纱
怀抱火炉吃西瓜”
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
分析比热容表,可以找出哪些规律 ?
J/(kg · ℃)
水 4.2×103 砂石 0.92×103
酒精 2.4×103 铝 0.88×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蓖麻油 1.8×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空气 1.0×103 水银 0.14×103
1、 ;
2、 ;
3、 。
小组讨论:
生活中你如何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
小组讨论:
1、由比热容的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熔增大一倍
课堂反馈
课后作业
1、阅读课本p46“生活 物理 社会”,了解海陆风的成因。
2、完成课本p47-48 WWW的1、2、3、6题。
海陆风的形成
生活·物理·社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入数字化实验目的在于随着科技的进步,物理实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初三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工具的使用基础上,也应该了解数字化实验工具,数字化实验能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呈现物理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探索物理规律方面,有着一些传统实验无法比拟的优势。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字化实验,可以推动与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增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多元化转变,为今后学习研究拓宽视野。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未来教室环境进行,为课堂实验教学营造了生动的课堂氛围和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未来教室是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空间,由多屏显示、平板电脑和连接互联网的教学互动平台构成,给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支撑,给学习者提供了和谐、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环境和资源,使课堂从原先静态、预设的形态转变成动态的、生成和高互动的形态。比如:本课中实验的数据和分析过程可以利用PAD拍照上传的方式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师生间的互动,并利用未来教室的反馈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课不足之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