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任务一】自主梳理:通过阅读教材《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四幅历史地图,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画出东汉到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
一、政权更迭
一、政权更迭
【任务二】请根据朝代更迭示意图和教材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政治方面的主要特征。
316
420
220—589(共370年)
220
589
280
439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
376
前秦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宋 —— 齐 —— 梁 —— 陈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东汉
隋朝
西晋
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期统一
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政权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政权(氐族政权)
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多次出现短暂或局部的统一;
266
西晋
吴
士族: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自主学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材料: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 门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qǐ zǐ,两木皆良材)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孔季恭传》
二、江南开发
原因:
1)北民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北方多战乱,南方政权相对稳定;
3)南方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4)统治者重视发展江南经济,采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表现: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甘肃《胡人耙田壁画砖》
◎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
◎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农业
手工业
北方经济在不断发展
南北经济共同发展
手工业
经济: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三、民族交融
316
420
220—589(共370年)
220
589
280
439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
376
前秦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宋 —— 齐 —— 梁 —— 陈
三国
两晋
西晋
266
西晋
吴
南北朝
东汉
隋朝
结合上图,请指出其中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统一过北方?
内部各族尚未充分融合。
阅读教材31页,分析为什么前秦迅速崩溃?
前秦、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
他首先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接着就开始了全方位的汉化改制,如: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语为汉语,以实现鲜卑与汉人融为一体;他又定姓族,建门阀,扶植重用汉族士族门阀势力,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合流;同时,以及尊儒崇经,恢复礼乐,兴办学校,选贤任能等。
—管芙蓉《胡服骑射与孝文改制》
三、民族交融
三、民族交融
【小组讨论】结合时间轴及所学,讨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过程中,推进民族交融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316
420
220—589(共370年)
220
589
280
439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
376
前秦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宋 —— 齐 —— 梁 —— 陈
三国
两晋
西晋
266
西晋
吴
南北朝
东汉
隋朝
民族治理:蜀国、吴国等;
民族内迁:中原文明,优势吸引;
战乱冲突:政权更迭,人口流动;
友好交往:如江南经济开发;
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
本课小结:
316
420
220—589(共370年)
220
589
280
439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
376
前秦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宋 —— 齐 —— 梁 —— 陈
三国
两晋
西晋
266
西晋
吴
南北朝
东汉
隋朝
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士族专权,多次出现短暂或局部的统一;
经济:北方经济恢复、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格局趋向平衡;
民族:南北方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中华民族心理认同增强。
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为隋唐大一统、再创盛世奠基
请根据朝代更迭示意图和教材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
1.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
A.①吴 ②东汉 B.①商 ②南宋 C.①吴 ②东晋 D.①东魏 ②东晋
2.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却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
B.佛教向大众生活的渗透
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
D.各民族经济文化进一步交融
c
D
课堂反馈:
3.某学者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规律,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
序号 规律
① 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了民族间的杂居错处
② 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使民族交融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③ 民族交融既有统治者的强迫同化,但更多是各族的自然交融
④ 内徙诸族相继建立政权及其灭亡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之一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B.使君主专制统治受到了冲击
C.动力和途径呈现多元化 D.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C
课堂反馈: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在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