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4 20: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作者的读书经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提炼出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感受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书的名言 ——学生交流
预设:(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的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 “长生果”上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在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少年时代读了哪些书?有些什么体会或者好处?圈画出相关内容。
(1)交流,板贴:小画片 津津有味、不过瘾 构思别出心裁
连环画 如醉如痴 扩展想象力
文艺书籍 醉心阅读 落笔与众不同
(2)说话:借助板书说说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
(3)小结:课文的3-11自然段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
2.后来,作者又读了哪些书?体会到阅读与写作的那些关系呢?
(1)交流,板贴: 丰富的图书
大部头小说 吸引 着迷
锻炼记忆力 增强理解力
要写真情实感 借鉴模仿 学会创造。
(2)说话:根据12、13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体会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学会创造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1)学生自由交流。(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
(2)教师总结: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的果实。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积累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说明了书是人类的“长生果”。
2.结合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你能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本文取名为《我的“长生果”》吗?
(1)学生交流。(表达对书的喜爱和感谢;书给予我很多帮助,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是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成就告诉读者成功的秘密就是多阅读,从书中汲取精神养料。)
(2)教师总结: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如醉如痴,读文艺书籍时的醉心阅读,读中外名著时的着迷。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正因如此,作者亲切地把书成为“我的‘长生果’”。
五、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你有没有文中作者这样的读书和写作的故事呢?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谈一谈你在读书中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总结读书的方法,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经历 体会 好处
小画片 津津有味、不过瘾 构思别出心裁;
连环画 如醉如痴 扩展想象力
文艺书籍 醉心阅读 落笔与众不同
大部头小说 吸引 着迷 锻炼记忆力 要真情实感
增强理解力 借鉴模仿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