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11月调研测试卷地理参考答案
1~5 CDDAA
6~10 BCBDB
11~15 DCABD
16.(14分)
(1)原因:5月太阳直射该区域,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变长,白天获得热量多(4分):处于早季末,早季总
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由于存续时间长,对湖泊表面白天的水温有持续的增温作用(4分)。
(2)变化趋势:水位变浅。(2分)
理由:全球变暖,洞里萨湖的水温会继续上升(2分):按照图中所示洞里萨湖的水温与水位变化趋势相反
的规律,可推知水位会维续下降,湖泊变浅(2分)。
17.(17分)
(1)特征:我因1996年前对外依存度为零(完全可以自给)(2分),之后自给率便快速下降(进口越来越多)
(2分),(2012年下降趋缓)2016年后依存度达到85%左右(或83%-86%)(1分)。
(2)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等消费量增加,饲料需求量(大豆粕)增大(2分):而大豆属于
消耗土地多的作物,我国耕地有限,耕地主要种植谷物以满足人们对口粮的需要,用于种植大豆的
土地有限(播种面积较小)(2分):同时大豆单产低,生产成本较高,农民不愿种植(2分)。造成
大豆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所以需要进口以补不足。
(3)好处:增加国内大豆供应(丰富农产品市场):缓解因耕地不足,农作物种植争地矛盾:有利于优化作物种
植结构: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18.(24分)
(1)特征:乌蒙山区人口与耕地集中分布在中海拔地带(海拔1300-1600m附近)(2分),以此为界,海拔高度
向上、向下扩展,其人口与耕地均呈现递减的现象(向上、向下各2分,共4分)。
(2)原因:1300~1900m的中海拔地区,地形逐渐变得相对平缓(2分),气候条件组合较好(温度和降水状况
对经济活动和人体健康都比较适宜)(2分),而且坝子分布较为集中,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
宜耕地比例较高(2分)。
(3)总体变化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耕地减少率总体呈递减态势。(2分)
差异:1000m以下低海拔地区属于河谷地带,峰高谷深,环境极为脆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压力的
增强,低海拔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耕地呈快速减少态势(3分):25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属于
山地高原地区,宜耕地越来越少,为保护环境,部分耕地转换为林地或草地(或退耕还林还草),使
耕地减少(3分)。
(4)原因:受人口压力和环境影响,人口大量外流(2分):人类活动干扰程度逐渐降低,耕地减少程度变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