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统编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 经济重心南移
四 社会的变化
课程标准:
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重点: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难点: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结构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改进和推广了棉纺织技术,带来了人民日常生活中棉布使用的逐渐普及——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不同地域和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请结合教材P60、61第一子目,归纳、整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
1. 耕作制度:稻麦复种制普及、
两熟南方普及、三熟、产量提高
2. 经济结构:固定经济作物种植;
南方植棉区逐渐普遍,棉纺织业
3. 边疆地区的开发:
开垦面积,耕作方式,产量,品种等
农业商品化加强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
1.制瓷业:①宋代:五大名窑
②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 矿冶业:①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改进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 印刷业:迅速发展,活字印刷术出现,有力推动了文化普及。
宋代采煤示意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归纳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宋代交子图 元代纸币图
宋代海上贸易图
(一)商业发展:
1. 商品经济繁荣: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的涌现
边境贸易:榷场(航P56)
民间贸易:草市(乡村集市)
城市商业:市坊制度的突破
海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
2. 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钱币年铸造量高、出现纸币—交子(四川地区);
元朝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两宋之际手工业及大都会分布图
4. 城市的兴盛:
人口增加、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
杭州、大都—经济职能凸显。
市民阶层兴起。
3. 海外贸易:
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国库财源;大型远洋货船装载货物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主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时间 表现
魏晋南北朝 江南初步开发。(差距缩小)
唐朝中叶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重心南移完成)
元朝 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一)过程
三、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工具、技术。
政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政府的重视支持。
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三、经济重心南移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经济重心南移
(三)影响:航P59
1. 海外贸易的发展: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
上交通和运输业发展。
2. 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数量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 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大。
4. 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5.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6.生态环境: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7.风俗习惯:南方的风俗习惯影响北方,如饮食等。
综合探究:分析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两宋时期经济政策开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民族政权并立,但政权间经济有互补性;元朝国家空前统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纸币的出现和流通,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3)交通:交通发达,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并且开辟了南北海运航线。
(4)文化:科技发展,造船技术进步。
(5)其他: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四、社会的变化
(一)表现:
1.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向全社会开放、平民家庭士人
进入政坛、婚姻择偶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雇佣服役、租佃制(地主、佃农)
宋代科举发展(航P57)
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农民身份变化和职业的流动
4. 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大趋势没变。
四、社会的变化
(二)变化的原因:
1. 士族制度的衰亡
2. 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
3.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流动性
4. 科举制的实行
5. 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辽宋夏金的经济与社会
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技术的交流)
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品的交流)
三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和人的交流)
四 社会的变化(交流带来的发展)
耕作制度
种植结构
边疆开发
榷场贸易
海外贸易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纸币出现
城市繁荣
取士不问家室,婚姻不问阀阅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谢谢!
丝绸之路,升华成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符号,在21世纪的今天,延展成了一个区域间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跨越了文化的隔阂,民族的界限,我们形成了一个利益、责任与未来紧密相连的,命运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