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
15世纪前期
郑和下西洋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1644年
明朝灭亡
单元线索:
专制强化:明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时期,设立奏折制度、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强化君主专制。
版图奠定:明朝通过处理与女真族、蒙古、藏族的关系,治边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国北部领土边界。管理蒙古、西藏,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我国的疆域。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思想:理学的嬗变与启蒙新声
挑战: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沿海受到西方殖民者、倭寇的侵犯,随着海禁政策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时间 名称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外朝)和中朝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
中书省
废宰相,六部直属皇帝;设内阁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
p76
材料: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设立内阁
明太祖 设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品秩较低
明成祖 正式设立内阁 参与机务,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 授予内阁票拟权 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明神宗 内阁首辅权力膨胀 部权尽归内阁,内阁权侵六部
材料 明太祖置殿阁(华盖殿、英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宰相制 内阁制
相似 不同 地位 (权力来源)
权力
对皇权作用
职能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最高行政机构,法定
参与决策,统领百官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政务咨询机构,非法定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无法制约,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信任内阁——内阁权力变大
信任宦官——宦官专权
废相而产生
皇权加强的产物
奏折制度
明朝:
题本、奏本
清朝:
奏折(密折):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报告,不经他手。
军机处
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目的
(2)职责
(3)性质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文字狱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积极:
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消极:
官僚主义之风、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蒙古族
西藏
女真族
奴儿干都司、封授
修筑长城、和议
封授、设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
影响: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明朝的疆域
特点:因俗而治
清朝的疆域
东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
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共同治理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清朝边疆治理的方式有哪些?
设立机构;武力平叛;册封;颁布法律文件...
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有哪些?
对外关系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①主要目的: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②积极影响:
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
③消极影响:
财政负担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也曾盛赞这一壮举:“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对外关系
2.东南沿海的抗倭
倭寇范围的扩大:
日本海盗
日本海盗+中国海商
(1)背景:
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明)赵文华
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
(2)过程:
戚继光、俞大猷平倭
(3)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
材料: 沿海形势的另一大变化是西方殖民者的东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诸国开始向东发展,较早来到东方的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我们发现每平方英里将有256个人,每个人拥有土地2.5英亩。大不列颠平均每平方英里有120人,每人可分享5英亩土地。
这个国家沉沦在卑鄙的暴政下,皇帝混用暴虐,官吏贪赃枉法,百姓生活在棍棒竹板的恐惧中,他们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对世界一无所知。一切都愚蠢透顶。
他们的大炮为数很少,仅有的几门炮都残旧不堪。
人口膨胀
政治贫困
军备废弛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1793年)
清朝统治危机的初显
——从使团视角看危机
限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清朝的目光紧盯在内部危机,他像一支救火的消防队,疲于奔命,应付扑灭各地起义和叛乱的烈火。对于世界形势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竟懵然无知。
——欧阳哲生《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雍乾盛世》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著作《论法的精神》。
1762年4月,卢梭《社会契约论》
1771年,阿克莱德设立水力纺纱厂
1787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宪法》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17—19世纪欧美与中国大事记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设置粤海关,仅许广州一地进行海外贸易。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因《南山集》案被处斩,其16岁以上的同族被斩杀。
1726年,雍正皇帝谕“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本末也。......”
1729年,雍正七年成立军机处。
1796年,白莲教在川、楚、陕先后起事,声势甚盛。
资产阶级革命
代议制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闭关锁国
文字狱
重农抑商
专制强化
矛盾尖锐
(2020全国III卷高考27)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0.1浙江高考 6)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