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十九课 辛亥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上)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法
三、教学程序
四、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地位、结构、内容、教育意义)
结构
·该课为第六单元第一课;
·第六单元仅有第19课、第20课内容;
·就单元设置而言,上启晚清,下接“中国共产党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上的关键点。
八年级上册中的《辛亥革命》
内容(教材第108页至112页,1900年至1912年3月11日)
就史实而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这个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详见p11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标(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4页。)
内容较多!时间跨度长!
教育意义
唯物史观:封建社会的瓦解,政体的变更;
(例如: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争论)
时空观念:特定背景下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史料实证:教学过程中的要求;
历史解释:揭示历史事件本质,揭示深层因果关系;
家国情怀:中华民族通过革命追求进步的历史;
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
辛亥革命过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意义及局限性
三民主义
《临时约法》
二、说教、学法
教 法
学 法
1.情境导入法
2.谈话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1.阅读法
2.小组合作法
3.练习实践法
三、教学程序
四步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1.导入新课
设问:导致这一系列改变的是什么事件?
2.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 革命的酝酿
设置:课堂探究
问题一:同盟会的成立过程及其成立的影响;(p108-109)
(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
问题二: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的历次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物
1906年 萍浏醴 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1907年 安庆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1907年 广西 孙中山、黄兴
1910年 广州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1911年 黄花岗 黄兴等
第二部分 革命爆发
导火索
第三部分 革命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运用一种类似于导学案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本阅读(p111)
成立 1912.1.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措施 颁布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等
性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第四部分 革命失败及其意义
提问:袁世凯如何篡夺革命果实?
评价:
性质:
历史功绩:
局限:
教训:
四、板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