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5 19: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一、基础巩固
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
1.[2023鞍山铁东区三模]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上述材料说明这场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技术 B.维护封建统治
C.抵御外来侵略 D.镇压国内动荡
2.[2023无锡锡山区期中]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
A.曾国藩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关天培
知识点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3.[2023达州达川区期末]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下列企业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4.[2022泉州晋江模拟]新式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
以中国的生产来负担新式国防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开煤矿金矿以增加收入。材料表明民用企业( )
A.属于民族资本主义范畴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C.均是由李鸿章创办的 D.为新式国防提供经济基础
5.[2022广州海珠区期末]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除了英语、算学以外,还有“几何、代数、平面三角、球面三角、航海家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由此可知,福州船政学堂( )
A.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B.重视对西方科学的学习
C.培养了一批造船人才 D.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知识点3 建立新式海陆军
6.1871年,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下列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
①左宗棠具有较强的战略洞察能力
②当时俄国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
④“窥吾西陲”包括强占我国的伊犁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图内容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发展
B.北洋舰队在洋务运动中获利最大
C.洋务运动缓解了东南海疆的威胁
D.封建制度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8.[2023武汉江岸区期末]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创办了被称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铁厂。随后,在其周边出现了一些小型的民营餐饮企业,一些相关联的小型民营企业也在汉口、汉阳陆续出现。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消除了清朝统治危机
C.使武汉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D.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9.[2022临沂郯城县二模]下面是描述清政府开展的某运动的漫画。下列句子的寓意与其结局相似的是( )
A.有心栽花花不开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百花开尽柳依依 D.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能力提升
1.[2023苏州期中]有学者指出,西方工业化主要通过本国金融体系以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并非由政府直接投入。而晚清洋务运动所需资金一部分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一部分来自以股份公司为名义募集的资金,虽然打着股份公司的旗号,但其控制权都在“洋务派”手中。该学者旨在( )
A.说明洋务运动仍然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
B.比较近代中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差别
C.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有限
D.肯定近代西方在金融业方面的成功
2.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曾提议清政府,要求留学生出国后“不囿于异学”,还要“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 )
A.理性思考了西方教育模式 B.立足培养出中西贯通的人才
C.以“中体西用”为教育原则 D.强调技术学习与道德培养并重
3.[2022东莞期末]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 072万增加到2 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该材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为中国培养了技术骨干力量
4.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广泛流行“富国强兵”的口号。70年代中期起,强调“富民”或“利民”重要性的思潮出现了。如郭嵩焘提出政府应该鼓励人民从事现代航运业和制造业,因为国富和民富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思想转变( )
A.表明洋务运动宗旨的转变 B.反映了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表明政府重视民族工商业 D.说明洋务派阵营发生分化
5.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几无任何抵抗之力。但在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沈葆桢率军赴台,所用枪炮、轮船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迫使日军暂时敛手;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新式枪炮起了重大作用。这反映了( )
A.全面学习西方效果显著 B.新式武器提升综合国力
C.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中体西用”思想的科学性
6.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下面是张华同学课前搜集的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洋务运动( )
◇倭仁(清朝官员):“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李鸿章:“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欧格纳(英国公使):中国开局设厂……将有大害于英国工业……英国应阻止华人开局设厂。
A.军事工业失败的必然性 B.革新发展的困难和阻力
C.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本质 D.受到外国资本家的排挤
7.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关于中国向近代转型,费正清与徐中约的观点有何不同?
(2)根据费正清或者徐中约的论述,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小短文。(要求:120字左右;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8.下面的残垣断壁,是经典的圆明园废墟图片,也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伤痛。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为图片选配最合适的诗句,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你选择的理由。(说明:可以从下面提供的四句诗中选择,也可以提供新的更贴切的诗句。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五代)李煜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清朝)谭嗣同
④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现代)顾城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B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分析材料“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知,这些都有利于维护统治,故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选B。
2.A
3.C 解题提示:区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即可。
4.D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民用企业的意义。解题的关键词是“所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可知,此词前后内容构成因果关系。再分析材料可知,“所以”之前指出了“新式国防”面临的困境,之后指出了李鸿章的措施——发展民用企业(招商局、开煤矿金矿),故材料表明民用企业为新式国防提供经济基础,故选D。
5.B 【解题思路】 洋务运动之前的旧学堂只教授“四书”“五经”。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属于西方科学。这说明福州船政学堂引进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以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人才。B符合题意。
6.D 【解题思路】 由题干材料可知,左宗棠认识到俄国对中国的威胁,说明他具有较强的战略洞察能力,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俄国“窥吾西陲”,出兵占领伊犁,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边疆危机的表现,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D。
7.A 【解题思路】 观察图片可知,洋务企业生产的武器、军舰,洋务学堂培养的人才成为新式海军——北洋舰队的组成部分。这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发展,故选A。
8.A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而“民营餐饮企业”“相关联的小型民营企业”是在汉阳铁厂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据此可知,材料说的是洋务运动催生了一批近代民营企业,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消除清朝统治危机,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9.A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分析漫画可知,该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地引进西方技术,因此,该运动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巩固统治,但事实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可能巩固清朝统治,更不可能挽救民族危亡,A的寓意是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符合题意。B、C、D的寓意与题干无关,排除。
二、能力提升
1.A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根据题干中洋务运动所需资金的来源可知,题干材料实际上旨在说明洋务运动的实权仍然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也就表明洋务运动无法突破传统封建体制的束缚,A正确。B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题干没有强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排除C;题干的主旨是通过中西对比说明洋务运动的弊端,而不是肯定近代西方在金融业方面的成功,排除D。
2.C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可知,“不囿于异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的大意是不仅要学习西学,还要学习中国的经典、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反映了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教育原则,C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教育模式,排除A;洋务派立足培养出对清王朝有用的人才,不是立足培养出中西贯通的人才,排除B;材料未体现技术学习与道德培养并重,排除D。
3.B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可知,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这是城市化的体现,而这一变化得益于“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故选B。
4.B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时期思想转变反映的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富和民富不可分割,民富是国富的基础,民富才能国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晚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且让人看到了两者的巨大潜力。因此,材料反映了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对人的认识产生的影响,故B正确。洋务运动的宗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改变,排除A。清政府不会重视民族工商业,材料也与洋务派阵营分化无关,排除C、D。
5.C 【解题思路】 由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左右,清政府没有全面学习西方,A错误;新式武器有利于军事战斗力的提高,不能说明提升综合国力,B错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始推行洋务运动,重点引进西方技术,发展军事工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事战斗力,C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D错误。
6.B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材料可知,官绅、文人学士和外国列强都在阻碍洋务运动的发展,体现了革新发展的困难和阻力,B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洋务运动的整体,而不仅仅是军事工业,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片面,排除。
7. (1)【答案示例】费正清:认为是西方推动;徐中约:认为是主动求变。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一中的“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和材料二中的“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概括出两人各自的观点即可。
(2)
(2)【答案示例】 观点1: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说,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观点2:中国走向近代是先进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开办了新式学校,筹建了新式海陆军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说,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先进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
【解题思路】 小论文题,首先要确定你要论述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即可。
8.【答案示例】诗句: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或诗句④)
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列强的侵略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觉醒,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洋务派开展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是对国家出路的有益探索。综上所述,该诗句既反映了当时列强侵略带给中国的苦难(失去了一只臂膀),也体现出在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探索救亡的道路(睁开了一只眼睛),较为贴切。
【解题思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应选择或补充最合适的诗句,然后结合诗句的含义及题干涉及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如选择④,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对中国人觉醒的推动作用以及近代中国的探索等角度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