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诊断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诊断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5 10:12:45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如图所示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声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3.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对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
D.“柴门闻犬吠”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
5.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
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B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炮声震聋了耳朵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 B )
A.机动车辆在市内禁止鸣笛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检测装置
9.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以演奏二胡为例,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演奏二胡时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B.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摩擦二胡的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人们可以根据所演奏歌曲的响度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声音的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甲 乙 丙 丁
A.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音调最高的是乙
C.响度最小的是甲
D.乙和丙音调相同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弱
B.如图乙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C.如图丙所示,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如图丁所示,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制成的装置
14.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A )
A.乐音的特性
B.减弱噪声的途径
C.声现象
D.声音的种类
15.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图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C.图丙: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图丁: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 回声定位 原理,它表明声能传递 信息 。如图所示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 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1.7 m。
17.捕鲸船可通过被动声呐“听”到鲸鱼的叫声,说明 液体(或海水) 能传播声音,且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 快 (选填“快”“慢”或“一样”)。仪器可以通过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知道鲸鱼距离船的远近。
18.如图所示,8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是由 水和瓶子 (选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发出的。越用力敲,声音就越响,是因为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用相同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越来越 高 (选填“高”或“低”)。在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 空气柱 (选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19.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0题10分,21题9分,22题8分,共27分)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丁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 发声体在振动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在物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叫 转换法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真空不能传声 。
21.探究声音的特征。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片划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D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选填“振幅”或“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钢尺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低 (选填“高”或“低”)了。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振幅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音调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22.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A 、 B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55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A和 C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 错误 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5)在评估交流中,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应该是 人耳不易区分音调的变化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3题6分,24题7分,共13分)
23.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0.6 s后看到炮弹在敌方坦克上爆炸,再经过1.5 s才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声速是340 m/s,求:
(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2)炮弹飞行的速度。
解析:(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1t1=340 m/s×1.5 s=510 m。
(2)炮弹的速度v2===850 m/s。
答案:(1)510 m (2)850 m/s
24.一辆载有超声波发生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汽车,以一定速度朝陡峭的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 m处时车载装置发出超声波,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 m后,车载装置刚好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 m/s,求:
(1)超声波从发出处传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时间t1(计算结果保留1位
小数)。
(2)超声波从发出到被接收所传播的总路程s。
(3)汽车行驶的速度v2。
解析:(1)超声波从发出处传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时间
t1===2.1 s。
(2)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2s1-s2=2×700 m-40 m=1 360 m。
(3)声音传播时间t2===4 s,
汽车行驶40 m所用的时间与超声波传播时间相同,汽车行驶的速度v2===10 m/s。
答案:(1)2.1 s (2)1 360 m (3)10 m/s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如图所示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声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3.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对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
D.“柴门闻犬吠”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
5.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
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炮声震聋了耳朵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禁止鸣笛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检测装置
9.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以演奏二胡为例,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奏二胡时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B.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摩擦二胡的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人们可以根据所演奏歌曲的响度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声音的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音调最高的是乙
C.响度最小的是甲
D.乙和丙音调相同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弱
B.如图乙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C.如图丙所示,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如图丁所示,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制成的装置
14.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乐音的特性
B.减弱噪声的途径
C.声现象
D.声音的种类
15.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图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C.图丙: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图丁: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   原理,它表明声能传递   。如图所示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 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m。
17.捕鲸船可通过被动声呐“听”到鲸鱼的叫声,说明   能传播声音,且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   (选填“快”“慢”或“一样”)。仪器可以通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知道鲸鱼距离船的远近。
18.如图所示,8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是由   (选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发出的。越用力敲,声音就越响,是因为   。用相同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越来越   (选填“高”或“低”)。在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   (选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19.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0题10分,21题9分,22题8分,共27分)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丁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在物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叫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
21.探究声音的特征。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片划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振幅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选填“改变”或“不变”),音调  (选填“改变”或“不变”)。
22.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A和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   的,理由是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
(5)在评估交流中,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应该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3题6分,24题7分,共13分)
23.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0.6 s后看到炮弹在敌方坦克上爆炸,再经过1.5 s才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声速是340 m/s,求:
(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2)炮弹飞行的速度。
24.一辆载有超声波发生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汽车,以一定速度朝陡峭的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 m处时车载装置发出超声波,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 m后,车载装置刚好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 m/s,求:
(1)超声波从发出处传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时间t1(计算结果保留1位
小数)。
(2)超声波从发出到被接收所传播的总路程s。
(3)汽车行驶的速度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