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促进民族民主革命的意义及局限性。
狭义上讲,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概念解析
清政府是否尝试变革以求自救?
地主阶级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国人如何寻找救亡图存之新出路?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目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木偶中国”
材料一: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背景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材料三: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物质基础)
章炳麟(1869-1936)
邹容(1885-1905)
材料四: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舆论准备)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背景
材料五: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材料六:
5、孙中山由改良到个人革命的转变,从事革命实践活动。
6、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组织准备)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背景
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随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前提
保障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未明确反帝、无彻底的民权和土地纲领
辛亥革命的旗帜
材料七: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7、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军事基础)
材料八:1911年,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8、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有利条件)
1911.10.10
1912年,
1912.3.11
1912.2.12
1912.3.10
1.自主学习 勾勒辛亥革命的过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职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内容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性质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4、清帝退位
5、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探究: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民生状况较前清更糟糕,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没有得到改变。因此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畅所欲言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各抒己见: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革除了封建陋习,移风易俗。
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局限:(1)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半封社会。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资产阶
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革命前途
在哪里?
材料1: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2: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和平…奋斗…救中国……
帝制终结 专制难除
一、资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原因:1.政治:19C末20C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政治: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 3.经济:民族资义的发展,资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资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5.1901清末新政;1906清政府预备立宪,清政府改革成就甚微。
(二)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
2.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
3.组织了多次反清起义二、武昌起义条件:1.组织: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和同盟会(1905) 2.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军事:一系列的革命起义,黄花岗起义。 4.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守备空虚。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1911.10.10武昌起义;
2.1912.1.1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南北和议;1912.2袁当选临时大总统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C
A
过关检测
3、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 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 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