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5 10: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平衡专项训练(B级部专用)
一、单选题(12题)
1.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2.通过在隧道的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发生的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 △H=x(x<0)kJ·mol-1,向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O(g)和1molCO(g)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4种物质含有的共价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该反应的活化能
C.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NO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增加水的量或升高温度,都可以加快镁跟水的反应速率。
②增加硫酸的浓度,一定可以加快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速率。
③在可变体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充入氮气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不改变。
④对于反应,加入KCl固体,逆反应速率瞬时增大,随后正反应速率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无
4.现有下列四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A.N2(g)+3H2(g) 2NH3(g) ΔH1<0
B.2SO3(g) 2SO2(g)+O2(g) ΔH2>0
C.4NH3(g)+5O2(g) 4NO(g)+6H2O(g) ΔH3<0
D.H2(g)+CO(g) C(s)+H2O(g) ΔH4>0
5.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c始(SO2)=0.4mol L-1,c始(O2)=1mol L-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则此反应中SO2的转化量为
A.0.24mol L-1 B.0.28mol L-1 C.0.32mol L-1 D.0.26mol L-1
6.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③A、B、C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⑦A,B、C的浓度之比为1:3:2
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⑥
7.实验室中模拟合成氨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温度() 浓度()
1 300 2.00 1.70 1.50 1.36 1.25 1.20 1.20
2 300 2.00 1.50 1.28 1.20 1.20 1.20 1.20
3 200 2.00 1.60 1.39 1.29 1.27 1.27 1.27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实验2中,前内以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C.比较实验1和2,说明实验2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D.实验3中,时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则正反应速率不变
8.一定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的焓变为ΔH。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9.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比为3:1的H2和CO2,二者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乙烯:6H2+2CO2CH2=CH2+4H2O(g)△H<0,不同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及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点的反应速率一定比M点大
B.M点时,产物乙烯的体积分数约为7.7%
C.其他条件相同时,N点的平衡常数比M点的大
D.N点对应温度下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M点对应温度下的高
10.在300℃时,改变起始反应物中n(H2)对反应N2(g)+3H2(g)2NH3(g)ΔH(ΔH<0)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b点达到平衡
B.b点H2的转化率最高
C.c点N2的转化率最高
D.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b>Ka>Kc
11.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发生反应2NH3(g)N2(g)+3H2(g)。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NH3的转化率为25%
B.达到平衡时,2正(NH3)=3逆(H2)
C.b、c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b>Kc
D.压强:p1>p2
12.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molCH4和1.2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T1 0.50 0.35 0.25 0.10 0.10
T2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T1时0~10min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60.0%
D.T1时,保持其他变化不变,再充入0.5mol CH4和1.2mol NO2,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
二、填空题(4大题)
13.已知化学反应
①:Fe(s)+CO2(g)FeO(s)+C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为K1
②:Fe(s)+H2O(g)FeO(s)+H2(g),其化学平衡常数为K2
在温度973 K和1173 K的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K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173 K 2.15 1.67
请填空: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K3= 。推断出反应③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4)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①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
②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
14.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对于反应2SiHCl3(g) 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1)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ɑ= %。平衡常数K343K= (保留2位小数)。
(2)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 。
(3)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 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v=v正 v逆=k正x2(SiHCl3) 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 (保留1位小数)。
15.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利用反应CO(g)+2H2(g)CH3OH(g) 合成清洁能源CH3OH,一定条件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发生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可逆反应的ΔH 0(填“>”“<”或“;A、B、C三点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
②压强p1 p2(填“>”“<”或“=”);若p2=100kPa,则B点的Kp= k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在T1和p1条件下,由D点到A点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υ正 υ逆(填“>”“<”或“=”)。
(2)在T1℃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H2和CO,发生反应:CO(g) + 2H2(g)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V%)与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起始=2,经过2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40%,则0~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υ(H2)= 。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CO(g)和CH3OH(g)各0.4mol,达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当起始=3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 点(选填“D”、“E”或“F”)
16.目前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某研究小组对下列有关甲醇制取的三条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探究。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1、K2、K3)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 焓变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700 800
①2H2(g)+CO(g) CH3OH(g) H1 K1 2.5 0.34 0.15
②H2(g)+CO2(g) CO (g)+H2O(g) H2 K2 1.0 1.70 2.52
③3H2(g)+CO2(g) CH3OH (g)+H2O(g) H3 K3
(1)反应②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 H3= (用 H1、 H2表示);根据反应③判断 S 0(填“>”、“<”或“=”),在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3)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正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从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H3OH
(4)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CO2(g)、H2(g)、CH3OH(g)、H2O(g)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1、0.3mol·L 1、0.3mol·L 1、0.15mol·L 1,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5)根据表格测得焓变,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_______。
A. B.
C. D.
(6)某兴趣小组研究反应②的逆反应速率在不同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开始时升温,t1时平衡,t2时降压,t3时增加CO浓度,t4时又达到平衡。请画出t2至t4的曲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若反应为固体与气体发生的反应,加入的这种反应物为固体,则平衡不发生移动,A不符合题意;
B.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或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则增加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B不符合题意;
C.一个可逆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C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中含非极性共价键,A项错误;
B.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B项错误;
C.恒温恒容条件下,该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C项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D项正确;
答案选D。
3.D
【详解】①水的浓度为定值,增大水的量不影响镁跟水的反应速率,故①错误;②若为浓硫酸,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故②错误;③在可变体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充入氮气,容器的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发生变化,反应速率发生变化,故③错误;④对于反应,氯离子和钾离子不参与反应,加入KCl固体,平衡不移动,故④错误;因此没有正确的,答案选D。
4.B
【详解】A.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1+3>2,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一定时,加压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含量应增大,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含量应减少,与图像不符合,故A错误;
B.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2<2+1,ΔH>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含量增大,与图像相符,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4+5<4+6,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压强一定时,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增大,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气体化学计量数1+1>1,ΔH>0,温度一定时,加压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应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由平衡常数的定义 ,解得x=0.32;
故选C。
6.B
【详解】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即V生成=V消耗,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符合题意;②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都会生成,所以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②不符题意;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浓度也不变,所以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符合题意;④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发生改变,容器容积一定,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符合题意;⑤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容器容积、温度均不变,当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符合题意;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符合题意;⑦达到平衡状态时,A、B、C三种物质的浓度之比可能是1:3:2,也可能不是1:3:2,⑦不符题意;综上分析①③④⑤⑥符合题意,则B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B。
7.B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同,在反应过程中体系的压强随着分子数的变化而变化,故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正确;
B.实验2中,前20min内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36mol L-1 min-1,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24mol L-1 min-1,B错误;
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移动。比较实验1和2,实验2更快达到了与实验1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说明实验2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C正确;
D.恒容容器中通入氦气,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深度保持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①反应混合物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但体积会发生变化,气体密度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②ΔH是恒量,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故不选;
③该反应是充入1 mol N2O4,正反应速率应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③曲线趋势不正确,故不选;
④N2O4的转化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D。
9.B
【分析】根据速率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是内因,次要因素是外因,当反应一定时,即主要因素一定,速率大小看外界条件的大小,常见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等。根据外界条件的大小可以判断速率的大小。B中对于平衡体系的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的计算常用三段式进行计算。C中利用平衡常数的特点进行判断。D中通过图象可以直接判断。
【详解】A.N点的温度比M点高,但浓度比M点低且N点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M点低,所以反应速率不能确定N点一定大于M点。故A错误。
B.M点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50%,起始二氧化碳的体积占总的是四分之一计算得0.25L,故M点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125L。根据三段式:
故B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成反比,故N点的平衡常数比M点的小,故C错误。
D.根据图中虚线催化效率得知N点对应温度下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M点对应温度下的低,故错误。
故选答案B。
【点睛】注意计算利用三段式时直接可以利用体积关系进行计算,因为生成物中水是气体。其次注意图象中各条线表示的意义,其次注意对应点横纵坐标的含义。
10.C
【详解】A.图象分析可知,图象曲线上的每一点均为一定量的氢气对应平衡时氨气的百分含量,b点是加入氢气一定量,氨气平衡含量最大,但不能说明反应仅在改点达到平衡,A错误;
B.图象分析,增大氢气量,氮气的转化率增大,但氢气转化率却是减小,故b点仅仅是氨气平衡含量最大,并不是氢气转化率最大,B错误;
C.图象分析,增大氢气量,氮气的转化率增大,c点氮气的转化率最大,C正确;
D.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改变,所以abc点平衡常数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11.A
【详解】A. 设起始充入NH3的物质的量为x mol,a点时,生成N2 y mol,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则=0.1,整理得x=8y,故a点时NH3的转化率为×100%=25%,A正确;
B.2υ正(NH3)=3υ逆(H2)关系不满足速率和系数比之间成正比的关系,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达到平衡时,速率关系满足3正(NH3)=2逆(H2),B错误;
C.根据图象分析可知,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氮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右移,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点温度高,平衡常数大,Kb<Kc,C错误;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N2的体积分数增大,结合图象知,p1<p2,D错误;
故答案为:A。
12.D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T1温度在40min到达平衡,开始对应各组分浓度相等,前20min内温度T2的浓度变化量大于温度T1的浓度变化量,前20min内温度T2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T1的,则温度T2>T1,T2温度先到达平衡;利用计算CH4速率,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NO2的平均反应速率;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等于进行计算;据此分析。
【详解】A.T1温度在40min到达平衡,开始对应各组分浓度相等,前20min内温度T2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T1的,则温度T2>T1,故A错误;
B.T1时,0~10minCH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在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T1时0~10min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 L-1 min-1,故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T2时CH4的平衡物质的量为0.15mol,则转化的甲烷为0.50mol-0.15mol=0.35mol,则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70.0%,故C错误;
D.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CH4和1.2molNO2,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但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D项需要注意;体积不变,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2倍,若新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则N2平衡的浓度变为原平衡的2倍;但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2倍,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其效果相当于压强增大,则N2平衡的浓度比原平衡的2倍小,但是比原平衡大。
13.(1)吸热
(2) 吸热
(3)CE
(4) 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降低温度或从体系中分离出H2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故答案为:吸热。
(2)依据反应③:CO2(g)+H2(g)CO(g)+H2O(g),根据平衡常数的概念,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已知:①:Fe(s)+CO2(g)FeO(s)+CO(g);②:Fe(s)+H2O(g)FeO(s)+H2(g);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③:CO2(g)+H2(g)CO(g)+H2O(g),则K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温度升高,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③正反应吸热,故答案为:;吸热。
(3)CO2(g)+H2(g)CO(g)+H2O(g)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实质是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不符合;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压强减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故B不符合;
C.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正向移动,故C符合;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D不符合;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E符合;
故答案为:CE。
(4)①图甲中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故答案为: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②图乙中t2时刻CO2浓度增大,而CO的浓度降低,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从体系中分离出H2,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从体系中分离出H2。
14.(1) 22 0.02
(2) 及时移去产物 增大压强(或增大反应物浓度)、改进催化剂(任写一种)
(3) 大于 1.3
【详解】(1)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根据图象可知反应速率:a>b,所以反应温度:a>b,即a表示温度是343 K,b表示温度是323 K。根据图象可知:在343 K条件下SiHCl3的转化率是22%,假设反应开始时SiHCl3的物质的量是a mol,则根据其转化率是22%,可知平衡时n(SiHCl3)=0.78a mol,n(SiH2Cl2)=n(SiCl4)=0.11a mol,假设反应容器的容积是V L,则该温度下是化学平衡常数K=;
(2)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由于反应物只有SiHCl3,可采取的措施是及时移去产物,即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该反应有气体参加,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体系压强,使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或使用高效催化剂等措施;
(3)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a点所在曲线表示的反应温度是343 K。b点所在曲线表示的温度是323 K,所以反应速率:va>vb;
从题图上可知a点所在曲线平衡时SiHCl3的转化率为22%,设投入SiHCl3的物质的量是1 mol,SiHCl3反应量为1 mol×22%=0.22 mol,平衡时SiHCl3物质的量为1 mol-.22 mol=0.78 mol,SiH2Cl2(g)和SiCl4(g)物质的量均为0.11 mol,则x(SiHCl3)=,x(SiH2Cl2)=x(SiCl4)= ,故,a点时,SiHCl3的转化率为20%,同上计算方法可得,此时SiHCl3、SiH2Cl2(g)和SiCl4(g)物质的量分别为0.8 mol、0.1 mol、 0.1 mol,x(SiHCl3)=80%,x(SiH2Cl2)=x(SiCl4)=10%,a处的。
15.(1) < KA=KB>KC < 4.9×10-3 <
(2) 0.2mol·L-1· min-1 减小 F
【详解】(1)①由图象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可逆反应的ΔH<0,A、B对应的温度相同,故KA=KB,C点对应的温度更高,平衡常数更小,故A、B、C三点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KA=KB>KC,故答案为:<;KA=KB>KC;
②由反应CO(g)+2H2(g) CH3OH(g)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由图象可知,温度相同时,p2下CO的转化率更大,故压强p1<p2;若p2=100kPa,根据三段式计算可知:,平衡时的压强为p2=100kPa,p(CO)== ,同理p(H2)= ,p(CH3OH)= ,则B点的Kp===4.9×10-3kPa-2,故答案为:<;4.9×10-3;
③由图象可知,在T1和p1条件下,由D点到A点过程中,CO的转化率在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υ正<υ逆,故答案为:<;
(2)H2和CO总共为3mol,且起始=2,可知H2为2mol、CO为1mol,5min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则:
容器的容积为2L,则(H2)=0.2mol·L-1· min-1,该温度下平衡常数,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CO(g)和CH3OH(g)各0.4mol,此时浓度商Qc==>K=,反应向逆向反应进行,达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减小,故答案为:0.20mol/(L·min);减小;
②混合比例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平衡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故当=3.5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OH的体积分数小于C点,故选F,故答案为:F。
16.(1)吸热
(2) K1×K2 H3= H1+ H2 < 较低
(3)ADF
(4)<
(5)AD
(6)
【分析】(1)反应②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平衡常数,在结合合温度变化分析平衡常数的变化;
(3)反应③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据此判断;
(4)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比较判断;
(5)根据图比较判断;
(6)反应②CO2(g)+H2(g) CO(g)+H2O(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在下列不同条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开始时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t1时平衡,t2时降压,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不变,t3时增加CO浓度,此时刻逆反应速率增大,随反应进行减小,达到平衡状态大于t2-t3平衡状态的逆反应速率,t4时又达到平衡,依据反应速率影响分析绘制出去下变化。
【详解】(1)反应②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进行,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2)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可得反应③,则平衡常数K3=K1×K2;反应③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S<0;500°C时,K3=K1×K2=2.5×1.0=2.5,800°C时K3=K1×K2=2.52×0.15=0.375,结合温度变化分析,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则可判断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H<0,所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K1×K2;<;较低
(3)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会使体系的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A符合题意;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会使体系的压强减小,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D符合题意;
E.从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H3OH,化学平衡正向移动,E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DF,故答案为:ADF;
(4)根据(2)分析可知在500°C时,K3=2.5,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3、0.1、0.3、0.15,此时的浓度商Qc==16.67>2.5,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所以v正<v逆,故答案为:<;
(5)A.反应②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与图象符合,A项正确;
B.反应②是吸热反应,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平衡状态不变,图象不符合事实,B项错误;
C.①反应2H2(g)+CO(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图象不符合,C项错误;
D.反应③CO2(g)+3H2(g)CH3OH(g)+H2O(g)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图象符合,D项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D,故答案为:AD;
(6)反应②H2(g)+CO2(g) CO (g)+H2O(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在下列不同条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开始时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t1时平衡,t2时降压,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不变,t3时增加CO浓度,此时刻逆反应速率增大,随反应进行减小,达到平衡状态大于t2-t3平衡状态的逆反应速率,t4时又达到平衡,依据反应速率影响分析绘制出去下变化;画出t2至t4的曲线为如图所示:,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做题时,要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变化、能量变化,从而确定影响其平衡的因素,作答快速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