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3: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换部件、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葫,芦,藤,谢,蚜,盯,赛”6个字,会写“盯”及“棵、治、怪”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看插图、做动作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多么......的......啊!”句型说一句话。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偏旁归类识字法,换部件识字法,形声识字法等方法认识“葫,盯”6个字,会写“棵,盯,治,怪”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识记“葫、芦”两个字。(出示葫芦图片)展示字卡“葫芦”,“芦”单独出现的时候读二声,在“葫芦”词语里读轻声,指导读好轻声,抽生读“葫芦”。总结葫芦的用途,引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学习课文,快乐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过渡:来,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字。
1.识记理解“藤”。(1)抽生读“藤”,相机正音,齐读。(2)认读词语:葫芦藤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发现?草字头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总结:偏旁归类可真是我们记字的好方法。(3)联系生活,巩固理解:那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藤呢?抽生交流。
【设计意图:“藤”的读音是后鼻音,比较容易出错,所以重点指导,通过“葫芦藤”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草字头”的生字大都和植物有关,展示汉字的构成规律,联系简单的生活常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识字。】
2.指导朗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通过“满”“雪白”等关键词,指导学生读出这棵小葫芦的美丽,采用读得好就奖励学生贴叶子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过渡:葫芦藤上什么时候挂小葫芦啊?引出生字“谢”。
3.理解生字“谢”通过查字典选义项的方法理解“谢”的意思。
出示两个句子巩固谢的意思:
小明捡了钱包及时归还,李奶奶向他道谢。
爷爷已经谢顶了。(出示图片)
总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也不相同。
4.说话练习(1)花谢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小葫芦长得怎么样?那谁来夸一夸小葫芦?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能加上动作来夸一夸这棵小葫芦啊?(2)说话练习:多么______的_________啊!孩子们,能不能像夸小葫芦一样来夸一夸葫芦藤,叶子和小花啊?总结:只有葫芦藤、叶子、小花长得好了,小葫芦才能长得好啊!齐读第一段,积累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说话练习“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多么细长的葫芦藤啊!”体会“______的________”的表达效果,适当对此类型的词语进行拓展,使学生学会这样的表达方法,积累这一类型的短语,在今后的说话、写话中可以更好地运用。】
5总结过渡: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真是越看越喜欢,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还有哪能让你感受到他特别喜欢小葫芦呢?(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1.识记生字“盯”(1)抽生读,正音。(2)通过做动作,理解盯的意思。(3)学写生字“盯”。①生观察交流。②师总结范写。③生写,展示评价。(4)生自己练写其他左右结构的字。
【设计意图: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很多,通过“盯”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让学生了解左右结构字的规律,同时进行知识迁移,书写其他左右结构的字。】
2.识记生字“赛”赛也是我们这节课的新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我们又学会了一个识字方法,是——替换部件法。
3.指导朗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预设点评:我听出了你对小葫芦的期盼。预设点评:小葫芦听到你的朗读都高兴地笑了。过渡:种葫芦的人这么喜欢葫芦,可是啊,小葫芦不仅没有赛过南瓜,反而生了?生:蚜虫。
4.出示“蚜”,交流识字方法。(1)复习形声识字法。一边是虫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昆虫,一边是牙告诉我们读音,像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形声识字法也是我们常用的识字方法。(2)交流本课还有哪些生字也能用形声识字法进行识记?
【复习形声字的特点,并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找寻其他形声字,强化识字方法的巩固与运用。】
5.师:看,这就是蚜虫,哎,一年级《棉花姑娘》我们就接触过蚜虫,谁来给说说蚜虫有什么危害?过渡:枯萎死亡,多么可怕啊!可那个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生交流(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6.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对比阅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哪种更能体现种葫芦人对蚜虫的不屑?抽生读,男女生读,感悟种葫芦人对蚜虫的不屑。总结:同一种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标点不同读起来语气也是不同的。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齐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种葫芦人对蚜虫的不屑,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学习方法的渗透。】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可是,孩子们,蚜虫不停地吸着叶子的汁液,好心的邻居怎么劝他?(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抽生读,采访学生:这个邻居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预设点评:听出来了,你想告诉他叶子是为葫芦输送营养的,蚜虫得赶紧治。谁还想再来劝劝他?预设点评:你的语速加快了,我听出了你的着急。
2.师:我们在这干着急也没有用啊,种葫芦的人怎么说?快到文中找找看。生交流,出示种葫芦人说的话,引导学生借助标点,读好反问句的语气。预设生读得好,抽生点评:它关注到了小问号,读出了问的语气。预设生读得不好,引导:孩子,你看这是什么标点,你再来读读看。师生合作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说的话。生生合作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说的话。预设点评: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感觉种葫芦的人和邻居都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
【设计意图:出示种葫芦人说的话,让学生尝试用刚学过的朗读方法,读好对话,达到巩固和运用的目的。】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插图,学习借助插图做简单推断。没过几天,你观察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2.指导朗读(加表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了解“光合作用”。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叶子怎么说。(播放介绍光合作用的语音)
三.总结提升
思考:孩子们,现在你明白了吗?种葫芦的人那么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预设生交流: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叶子上有蚜虫不治,葫芦得不到营养都黄了,最后就落了。师总结:对呀,叶子和葫芦是亲密的朋友,一味地只要葫芦,却不顾为它输送养分的叶子,最终只能像他一样一无所获。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结果,不注重细节。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伊索寓言》(图片)。)希望大家能阅读更多寓言故事,收获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