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
一、选择题
1.(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一组数据-1.2.3.4的极差是( )
A.5 B.4 C.3 D.2
2.(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若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的值是( )
A.-3 B.6 C.7 D.6或-3
3.(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某班数学学习小组某次测验成绩分别是63,72,70,49,66,81,53,92,6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A.47 B.43 C.34 D.29
4.(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已知数据4,x,-1,3的极差为6,那么x为( )
A.5 B.-2 C.5或-1 D.5或-2
5.(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已知一组数据:14,7,11,7,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11 B.中位数是11 C.众数是7 D.极差是7
6.(2017八下·曲阜期末)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6块条件相同的实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均为550kg/亩,方差分别为S甲2=141.7,S乙2=433.3,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 )
A.甲、乙均可 B.甲 C.乙 D.无法确定
7.(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 同步练习)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10 B. C. D.2
8.(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70cm,方程分别是 、 ,且 > ,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 )
A.甲队 B.乙队
C.两队一样整齐 D.不能确定
9.(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训练,近期的10次百米测试平均成绩都是13.2秒,方差如表
则这四人中发挥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每人射击10次,平均环数均为8.7环,方差分别为 =0.51, =0.41, =0.62, 2=0.45,则四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一组数据2,0,1,x,3的平均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2 B.4 C.1 D.3
12.(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甲 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环,甲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2,乙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8.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甲、乙射击成绩的众数相同 B.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C.乙射击成绩的波动比甲较大 D.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
1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体育老师对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8次跳高测试,经计算这两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同学的方差是 =6.4,乙同学的方差是 =8.2,那么这两名同学跳高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一样 D.无法确定
1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 同步练习)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3,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
A.9 B.3 C. D.
15.(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茶叶厂用甲、乙两台包装机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10盒,测得它们实际质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如表所示,则包装茶叶质量较稳定的包装机为( )
甲包装机 乙包装机
平均数(克) 400 400
标准差(克) 5.8 2.4
A.甲 B.乙 C.甲和乙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6.(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地某日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7℃,该日气温的极差是 ℃.
17.(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同学近5个月的手机数据流量如下:60,68,70,66,80(单位:MB),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MB.
18.(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工程队有14名员工,他们的工种及相应每人每月工资如下表所示:
工种 人数 每人每月工资/元
电工 5 7000
木工 4 6000
瓦工 5 5000
现该工程队进行了人员调整:减少木工2名,增加电工、瓦工各1名,与调整前相比,该工程队员工月工资的方差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9.(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甲乙两地9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方差大小关系为 (填>或<).
20.(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中国跳水队的奥运选拔赛中,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 与标准差S如下表,因为中国跳水队的整体水平高,所以要从中选一名参赛,应选择 .
三、解答题
21.(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甲、乙两人参加了射击比赛,每人射击七次,命中的环数如表: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命中的环数(环) 7 8 8 6 9 8 10
乙命中的环数(环) 5 10 6 7 8 10 10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写出甲、乙两人命中环数的众数;
(2)已知通过计算器求得 =8, ≈1.43,试比较甲、乙两人谁的成绩更稳定?
22.(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如图是两人最近10次射击训练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已求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环,求乙的平均成绩;
(2)观察图形,直接写出甲,乙这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 , 哪个大;
(3)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 参赛更合适;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 参赛更合适.
2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甲、乙两人在5次打靶测试中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8,8,8,8,9
乙:5,9,7,10,9
(1)填写下表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8
8 0.4
乙 9 3.2
(2)教练根据5次成绩,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八年2班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甲乙两组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10 分制):
甲 7 8 9 7 10 10 9 10 10 10
乙 10 8 7 9 8 10 10 9 10 9
①甲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乙组数据的众数是 ;
②计算乙组数据的平均数 方差 ;
③已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1.4分2,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
25.(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篮球队对运动员进行3分球投篮成绩测试,每人每天投3分球10次,对甲、乙两名队员在五天中进球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
经过计算,甲进球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3.2.
(1)求乙进球的平均数和方差;
(2)现在需要根据以上结果,从甲、乙两名队员中选出一人去参加3分球投篮大赛,你认为应该选哪名队员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4-(-1)=5
故选:A
【分析】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注意:①极差的单位与原数据单位一致.②如果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极差都完全相同,此时用极差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就显得不准确
2.【答案】D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数据-1,0,2,4,x的极差为7,
∴当x是最大值时,x-(-1)=7,
解得x=6,
当x是最小值时,4-x=7,
解得x=-3,
故选:D
【分析】 根据极差的定义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x是最大值时,x-(-1)=7,当x是最小值时,4-x=7,再进行计算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这组数据的最是92,最小值是49,
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92-49=43;
故选:B
【分析】 根据极差的定义先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者相减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当x为最大值时,x-(-1)=6,
解得:x=5,
当x为最小值时,4-x=6,
解得x=-2.
故选D
【分析】极差的概念: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5.【答案】D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平均数为(14+7+11+7+16)÷5=11,故A正确;
中位数为11,故B正确;
7出现了2次,最多,众数是7,故C正确;
极差为:16-7=9,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分别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后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相同,
∵141.7<433.3,
∴S甲2<S乙2,
即甲种水稻的产量稳定,
∴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甲种水稻.
故选:B.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相同,然后比较出它们的方差的大小,再根据方差越小,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判断出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哪种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
∴ 5=5,
∴a=5,
∴s2= [(5-3)2+(5-5)2+(5-4)2+(5-6)2+(5-7)2]=2.
故选D.
分析:首先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概念求出a的值,然后把数据代入方差公式求出数值.
8.【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因为 > ,故有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故乙队队员的身高较为整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它们的平均水平一样,再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选项。
9.【答案】B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0.019<0.020<0.021<0.022,
∴乙的方差最小,
∴这四人中乙发挥最稳定,
故选:B
【分析】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0.【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 =0.51, =0.41, =0.62, 2=0.45,
∴ > > > ,
∴四人中乙的成绩最稳定.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丁的平均数相等,再比较方差的大小,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 由平均数的公式得:(0+1+2+3+x)÷5=2,解得x=4;
则方差= =2.
故选:A
【分析】 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2.【答案】A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答: ∵甲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2,乙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8,
∴ < ,
∴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乙射击成绩的波动比甲较大,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
∴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
虽然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环,但甲、乙射击成绩的众数不一定相同;
故选A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3.【答案】A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甲同学的方差是 =6.4,乙同学的方差是 =8.2
∴ < ,
∴成绩较稳定的同学是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程越小成绩越稳定,得出答案即可。
14.【答案】D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数据的方差是S2=3,
∴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选D.
分析:根据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甲台包装机的标准差>乙台包装机的标准差,∴乙台包装机包装茶叶质量较稳定,
故选B.
【分析】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标准差越小,则越稳定.
16.【答案】19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极差=12-(-7)=12+7=19.
故答案为:19.
【分析】根据极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20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极差为:80-60=20.
故答案为:20.
【分析】极差=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变大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减少木工2名,增加电工、瓦工各1名,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变,但是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后平方和增大,则该工程队员工月工资的方差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变,利用方差公式可知但是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后平方和增大,进而得出方差变大。
19.【答案】>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观察平均气温统计图可知:乙地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波动小;
则乙地的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小,
故 > .
故答案为:>.
【分析】观察统计图可知乙地的平均气温波动比较小,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乙
【知识点】统计表;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乙、丙的平均数相等,大于甲、丁的平均数,乙的方差小于丙的方差,
∴乙的成绩高且发挥稳定.
故答案为乙.
【分析】观察统计表,可知乙和丙的平均数相等且大于甲、丁的平均数,乙的方差小于丙的方差,由此可知乙的成绩高且发挥稳定,即可得出答案。
21.【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甲的众数为8,乙的众数为10
(2)解:乙的平均数=(5+6+7+8+10+10+10)÷7=8,乙的方差为: ≈3.71.∵ =8, ≈1.43,∴甲乙的平均成绩一样,而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
∴甲的成绩更稳定
【知识点】统计表;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分析】(1)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观察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出甲、乙两人命中环数的众数。
(2)先分别算出甲乙的平均数,可知甲乙的平均数一样,再根据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成绩越稳定,就可得出结论。
22.【答案】(1)解:乙的平均成绩是:(8+9+8+8+7+8+9+8+8+7)÷10=8(环)
(2)解:根据图象可知:甲的波动大于乙的波动,则 >
(3)乙;甲
【知识点】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乙参赛更合适;
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甲参赛更合适
【分析】(1)利用平均数公式求出乙的平均数即可。
(2)观察图形可知甲的波动比较大,即可比较甲、乙方差的大小。
(3)观察图形,根据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再根据其他班的成绩可确定出合适人选即可。
23.【答案】(1)8;8;9
(2)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相等,而甲的方差小,成绩比较稳定,所以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
(3)解: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平均数不变,根据方差公式可得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变小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1)解:甲的众数为8;乙的平均数=(5+9+7+10+9)÷5=8,乙的中位数是9
【分析】(1)根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得出甲的众数;再根据中位数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求出乙的中位数,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乙的平均数。
(2)从表中观察得出甲、乙的平均数相等,说明他们的平均水平一样,再比较方差的大小,根据方差小,成绩比较稳定,就可得出结论。
(3)根据题意可知甲、乙的平均数一样,方差会变小,即可得出结论。
24.【答案】9.5;10;9;1;乙组.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解:①把甲组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
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则中位数是9.5分;
乙组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乙组成绩的众数是10分;
故答案为:9.5,10;
②乙组的平均成绩是:(10×4+8×2+7+9×3)÷10=9,
则方差是: =1;
③∵甲组成绩的方差是1.4,乙组成绩的方差是1,
∴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组.
故答案为乙组.
【分析】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根据题中的数据可求出甲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乙组数据的众数;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和方差公式分别求出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然后根据甲、乙的方差比较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成绩越整齐,即可得出结论。
25.【答案】(1)解:乙的平均数为:(7+9+8+9+7)÷5=8,
乙的方差: =0.8
(2)解:甲的平均数为:(10+6+10+6+8)÷5=8,S甲2= =2 ∵ > ,
∴乙成绩稳,
选乙合适。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分析】 (1)先根据平均数公式求出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求出乙的方方差即可。
(2)先根据平均数公式求出甲的平均数,再利用方差公式求出甲的方方差,然后比较甲、乙方差的大小,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得出结论。
1 /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
一、选择题
1.(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一组数据-1.2.3.4的极差是( )
A.5 B.4 C.3 D.2
【答案】A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4-(-1)=5
故选:A
【分析】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注意:①极差的单位与原数据单位一致.②如果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极差都完全相同,此时用极差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就显得不准确
2.(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若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的值是( )
A.-3 B.6 C.7 D.6或-3
【答案】D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数据-1,0,2,4,x的极差为7,
∴当x是最大值时,x-(-1)=7,
解得x=6,
当x是最小值时,4-x=7,
解得x=-3,
故选:D
【分析】 根据极差的定义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x是最大值时,x-(-1)=7,当x是最小值时,4-x=7,再进行计算即可
3.(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某班数学学习小组某次测验成绩分别是63,72,70,49,66,81,53,92,6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A.47 B.43 C.34 D.29
【答案】B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这组数据的最是92,最小值是49,
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92-49=43;
故选:B
【分析】 根据极差的定义先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者相减即可
4.(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已知数据4,x,-1,3的极差为6,那么x为( )
A.5 B.-2 C.5或-1 D.5或-2
【答案】D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当x为最大值时,x-(-1)=6,
解得:x=5,
当x为最小值时,4-x=6,
解得x=-2.
故选D
【分析】极差的概念: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5.(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已知一组数据:14,7,11,7,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11 B.中位数是11 C.众数是7 D.极差是7
【答案】D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 平均数为(14+7+11+7+16)÷5=11,故A正确;
中位数为11,故B正确;
7出现了2次,最多,众数是7,故C正确;
极差为:16-7=9,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分别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后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6.(2017八下·曲阜期末)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6块条件相同的实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均为550kg/亩,方差分别为S甲2=141.7,S乙2=433.3,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 )
A.甲、乙均可 B.甲 C.乙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相同,
∵141.7<433.3,
∴S甲2<S乙2,
即甲种水稻的产量稳定,
∴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甲种水稻.
故选:B.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相同,然后比较出它们的方差的大小,再根据方差越小,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判断出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哪种即可.
7.(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 同步练习)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10 B. C. D.2
【答案】D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
∴ 5=5,
∴a=5,
∴s2= [(5-3)2+(5-5)2+(5-4)2+(5-6)2+(5-7)2]=2.
故选D.
分析:首先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概念求出a的值,然后把数据代入方差公式求出数值.
8.(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70cm,方程分别是 、 ,且 > ,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 )
A.甲队 B.乙队
C.两队一样整齐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因为 > ,故有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故乙队队员的身高较为整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它们的平均水平一样,再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选项。
9.(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训练,近期的10次百米测试平均成绩都是13.2秒,方差如表
则这四人中发挥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0.019<0.020<0.021<0.022,
∴乙的方差最小,
∴这四人中乙发挥最稳定,
故选:B
【分析】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0.(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每人射击10次,平均环数均为8.7环,方差分别为 =0.51, =0.41, =0.62, 2=0.45,则四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 =0.51, =0.41, =0.62, 2=0.45,
∴ > > > ,
∴四人中乙的成绩最稳定.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丁的平均数相等,再比较方差的大小,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
11.(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一组数据2,0,1,x,3的平均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2 B.4 C.1 D.3
【答案】A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 由平均数的公式得:(0+1+2+3+x)÷5=2,解得x=4;
则方差= =2.
故选:A
【分析】 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2.(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波动程度》同步练习)甲 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环,甲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2,乙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8.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甲、乙射击成绩的众数相同 B.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C.乙射击成绩的波动比甲较大 D.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
【答案】A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答: ∵甲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2,乙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8,
∴ < ,
∴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乙射击成绩的波动比甲较大,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
∴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
虽然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环,但甲、乙射击成绩的众数不一定相同;
故选A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体育老师对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8次跳高测试,经计算这两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同学的方差是 =6.4,乙同学的方差是 =8.2,那么这两名同学跳高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甲同学的方差是 =6.4,乙同学的方差是 =8.2
∴ < ,
∴成绩较稳定的同学是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程越小成绩越稳定,得出答案即可。
1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 同步练习)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3,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
A.9 B.3 C. D.
【答案】D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数据的方差是S2=3,
∴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选D.
分析:根据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可得出答案
15.(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茶叶厂用甲、乙两台包装机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10盒,测得它们实际质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如表所示,则包装茶叶质量较稳定的包装机为( )
甲包装机 乙包装机
平均数(克) 400 400
标准差(克) 5.8 2.4
A.甲 B.乙 C.甲和乙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甲台包装机的标准差>乙台包装机的标准差,∴乙台包装机包装茶叶质量较稳定,
故选B.
【分析】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标准差越小,则越稳定.
二、填空题
16.(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地某日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7℃,该日气温的极差是 ℃.
【答案】19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极差=12-(-7)=12+7=19.
故答案为:19.
【分析】根据极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7.(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同学近5个月的手机数据流量如下:60,68,70,66,80(单位:MB),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MB.
【答案】20
【知识点】极差
【解析】【解答】极差为:80-60=20.
故答案为:20.
【分析】极差=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8.(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工程队有14名员工,他们的工种及相应每人每月工资如下表所示:
工种 人数 每人每月工资/元
电工 5 7000
木工 4 6000
瓦工 5 5000
现该工程队进行了人员调整:减少木工2名,增加电工、瓦工各1名,与调整前相比,该工程队员工月工资的方差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变大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减少木工2名,增加电工、瓦工各1名,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变,但是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后平方和增大,则该工程队员工月工资的方差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变,利用方差公式可知但是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后平方和增大,进而得出方差变大。
19.(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甲乙两地9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方差大小关系为 (填>或<).
【答案】>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观察平均气温统计图可知:乙地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波动小;
则乙地的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小,
故 > .
故答案为:>.
【分析】观察统计图可知乙地的平均气温波动比较小,即可得出答案。
20.(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中国跳水队的奥运选拔赛中,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 与标准差S如下表,因为中国跳水队的整体水平高,所以要从中选一名参赛,应选择 .
【答案】乙
【知识点】统计表;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乙、丙的平均数相等,大于甲、丁的平均数,乙的方差小于丙的方差,
∴乙的成绩高且发挥稳定.
故答案为乙.
【分析】观察统计表,可知乙和丙的平均数相等且大于甲、丁的平均数,乙的方差小于丙的方差,由此可知乙的成绩高且发挥稳定,即可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21.(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甲、乙两人参加了射击比赛,每人射击七次,命中的环数如表: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命中的环数(环) 7 8 8 6 9 8 10
乙命中的环数(环) 5 10 6 7 8 10 10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写出甲、乙两人命中环数的众数;
(2)已知通过计算器求得 =8, ≈1.43,试比较甲、乙两人谁的成绩更稳定?
【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甲的众数为8,乙的众数为10
(2)解:乙的平均数=(5+6+7+8+10+10+10)÷7=8,乙的方差为: ≈3.71.∵ =8, ≈1.43,∴甲乙的平均成绩一样,而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
∴甲的成绩更稳定
【知识点】统计表;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分析】(1)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观察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出甲、乙两人命中环数的众数。
(2)先分别算出甲乙的平均数,可知甲乙的平均数一样,再根据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成绩越稳定,就可得出结论。
22.(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如图是两人最近10次射击训练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已求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环,求乙的平均成绩;
(2)观察图形,直接写出甲,乙这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 , 哪个大;
(3)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 参赛更合适;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 参赛更合适.
【答案】(1)解:乙的平均成绩是:(8+9+8+8+7+8+9+8+8+7)÷10=8(环)
(2)解:根据图象可知:甲的波动大于乙的波动,则 >
(3)乙;甲
【知识点】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乙参赛更合适;
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甲参赛更合适
【分析】(1)利用平均数公式求出乙的平均数即可。
(2)观察图形可知甲的波动比较大,即可比较甲、乙方差的大小。
(3)观察图形,根据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再根据其他班的成绩可确定出合适人选即可。
2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甲、乙两人在5次打靶测试中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8,8,8,8,9
乙:5,9,7,10,9
(1)填写下表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8
8 0.4
乙 9 3.2
(2)教练根据5次成绩,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8;8;9
(2)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相等,而甲的方差小,成绩比较稳定,所以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
(3)解: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平均数不变,根据方差公式可得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变小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常用统计量的选择
【解析】【解答】(1)解:甲的众数为8;乙的平均数=(5+9+7+10+9)÷5=8,乙的中位数是9
【分析】(1)根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得出甲的众数;再根据中位数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求出乙的中位数,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乙的平均数。
(2)从表中观察得出甲、乙的平均数相等,说明他们的平均水平一样,再比较方差的大小,根据方差小,成绩比较稳定,就可得出结论。
(3)根据题意可知甲、乙的平均数一样,方差会变小,即可得出结论。
24.(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八年2班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甲乙两组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10 分制):
甲 7 8 9 7 10 10 9 10 10 10
乙 10 8 7 9 8 10 10 9 10 9
①甲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乙组数据的众数是 ;
②计算乙组数据的平均数 方差 ;
③已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1.4分2,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
【答案】9.5;10;9;1;乙组.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解:①把甲组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
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则中位数是9.5分;
乙组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乙组成绩的众数是10分;
故答案为:9.5,10;
②乙组的平均成绩是:(10×4+8×2+7+9×3)÷10=9,
则方差是: =1;
③∵甲组成绩的方差是1.4,乙组成绩的方差是1,
∴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组.
故答案为乙组.
【分析】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根据题中的数据可求出甲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乙组数据的众数;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和方差公式分别求出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然后根据甲、乙的方差比较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成绩越整齐,即可得出结论。
25.(2017-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某篮球队对运动员进行3分球投篮成绩测试,每人每天投3分球10次,对甲、乙两名队员在五天中进球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
经过计算,甲进球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3.2.
(1)求乙进球的平均数和方差;
(2)现在需要根据以上结果,从甲、乙两名队员中选出一人去参加3分球投篮大赛,你认为应该选哪名队员去?为什么?
【答案】(1)解:乙的平均数为:(7+9+8+9+7)÷5=8,
乙的方差: =0.8
(2)解:甲的平均数为:(10+6+10+6+8)÷5=8,S甲2= =2 ∵ > ,
∴乙成绩稳,
选乙合适。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分析】 (1)先根据平均数公式求出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求出乙的方方差即可。
(2)先根据平均数公式求出甲的平均数,再利用方差公式求出甲的方方差,然后比较甲、乙方差的大小,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得出结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