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魅力。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起——结合导语明确任务
1、师:孩子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每学一个单元之前我们一定先要读读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师:没错,(手指ppt)单元导读给我们指明了本单元的学习方向。
2、师:说说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师:你发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提问。孩子,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是啊,只有不断提问才能让我们进步。你们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2)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我知道这是本单元给我们提出的两个学习要求。师:真是一语中的,这就是单元导读的意义。除了文字,你还有哪些发现?(?)是的,孩子们,任何事情,当你不明白时一定要在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板书?)
3、师: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任务(PPT)走进今天的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不拖音。
4、师: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你们看,(PPT),它在题目下面为我们安排了学习任务,谁来读?
5、师:孩子们,这一学习任务与我们以往的任务有何不同?或者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提问题)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就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停顿)通过提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承——初读课文提出问题追寻问题产生原因
1、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一个学习提示(PPT)。这也是我们的课后练习第一题。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你们提出的问题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即时贴上。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2、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交流,你都提出了哪些问题?
(1)说说看,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哦,因为跟你不一样,所以你才产生了这个问题,谢谢你的分享。)孩子们看,他找到了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于是就产生了问题。(板书不一样)
(2)由此可见,提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谁再来分享你的思考?(生活中你见过的都是什么样的?是啊,没见过,所以心里有了问号(板书没见过)这是他的思考。我们继续。
(3)你又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原来啊,有的地方,我们读上去觉
得有矛盾(板书有矛盾),所以心里就会有问号。
(4)谁再来分享?他的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
3、师:除了“不一样”、“没见过”、“有矛盾”(结合板书)会让我们产生问题,其实还有很多的原因会让我们产生问题(板书......)孩子们看,(结合板书)我们只有弄清楚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才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
三、转——罗列问题明确提问方向
1、师:当然,孩子们,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我们还要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更多有关提问题的秘密。(PPT)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
2、师:真聪明,你总能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是的,孩子们,读到故事的某个部分提出来的问题,我们把它叫针对“部分”,(指板书部分),而读完整个故事提出来的问题,我们把它叫针对全文(指板书全文)。
3、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单元导读那句话吗?思考的角度越多,
我们提出的问题就越多。
4、师:现在我们一起整理一份我们班级的问题清单,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那谁愿意继续给大家分享你刚才提出的问题?(这是针对?你觉得你是针对?提的问题。)思维清晰。请你把它贴在问题清单栏里。5、师:孩子们,我们的分享就到这。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针对班级清单),针对某一部分提出的问题比较多,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比较少。不要急,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多读几遍故事,也许你又会提出新的问题。
四、合——结合问题理解课文
1、师:孩子们,老师发现针对部分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很关心那粒小豌豆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其中一个同学还提出了和课后练习第三题一样的问题(PPT)我们一起读。
2、师:提出了问题,我们要怎样去弄懂这些问题呢!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提出问题的(PPT)生读。那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同样
也要回到读课文(PPT)中,生读。
3、师:现在我们就回到课文中,孩子们,第五粒小豆子,就是那最不起眼的掉到裂缝里的小豆子后来怎样了呢?(PPT)谁想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谢谢你让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它在生长。
4、师孩子们这就是掉到缝隙里的那粒小豌豆啊,土壤并不肥沃,环境并不优越,但这并没有阻碍它向上生长的步伐。请你关注变红的词语,(PPT)再读一读,看看这是一粒怎样的豌豆呢?(生齐读)
5、师:这是一粒怎样的小豌豆?(顽强地,有生命力的,勇敢的)
6、师:难怪当小女孩看到这样的一粒小豌豆,说到:(PPT)谁来读?7、师:为什么小女孩就觉得自己好些了呢?(因为小豌豆给了她生机、活力、勇气、自信、向上的力量)
8、师:难怪妈妈见到小豌豆这样想(PPT)你来读。
9、师:红色的一起读(PPT)她究竟产生了什么愉快的想象啊?
(生描绘想象场景)师评价:这无限的愉悦给小女孩带来了久违的健康和快乐。
10、师:这就是第五粒小豌豆和小女孩的故事。老师和大家一样也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红色句子,你们读黑色句子。现在我们换过来读。(PPT)读到这里,你能说说,为什么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吗?豌豆苗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让她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1、师:孩子们,你们瞧,问着,问着,我们就读懂了小女孩和第五粒小豌豆的故事。原来提出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和理解故事。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问题再读11-21自然段,也许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开始吧!
12、师:我们来交流。你通过再读课文解决了哪个问题
13、师:孩子们,看,带着问题读故事,我们能读到故事里的秘密就太多了。当然,这就是我们心里有问号的妙处。(结合板书)孩子
们,故事读到这,老师又有一个新问题了,课文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和篇幅写,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第五粒小豌豆和小女孩的故事”?这就是我的新问题。那你又有什么针对全文的新问题?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新问题,并贴到问题清单上。
五、总——回忆课堂所学总结升华
孩子们,请再看我们的班级问题清单,你又有何发现?是的,我们通过再读故事,我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而且这次的问题不仅仅针对部分,而更多的是针对全文,大家进步了。课文学到这,说说看,你都有哪些收获?大家的收获真不少。正如陆九渊所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请大家把这个大大的问号记在心里。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