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弃、持、登”等5个字,会写“司、庭”等2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学习司马光勇敢机智,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学会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感知课题。
1、出示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种古代人们写文章时用的语言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2、齐读课题:司马光。
3、初步感知人物,介绍司马光生平,了解司马光读书方法。
二、咏其文: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节奏。
3、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停顿特点。
4、通过师生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体会文言文韵律美。
【设计理念】这是统编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读通读懂是关键。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读准字音,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停顿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断句符号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文言文停顿较难把握的困难通过分步骤,有层次地水到渠成地被解决。设计多种形式的吟咏,意在引导学生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发现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读好古文变得简单、好学、好玩。
三、思其义:合作探讨,自悟文意
1、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借助注释理解“庭”。借助注释理解字义是读懂古文最有效的办法。积累:嬉于林,学于室、行于路。
(2)书写指导“庭”。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插图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3、交流分享理解课文内容的其他方法。
4、出示“弃”甲骨文图片,通过看图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同样的方法认识“持”字。
5、运用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方法,认识“跌”字。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小组练习讲故事。
【设计理念】随文识写生字,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任务中依然重要。渗透汉字字理文化,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感受汉字魅力,不仅有利于识记汉字,更是一个培养文化自信的生动过程。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义丰,在思其义环节,重在方法的指导,通过借助注释、观察插图和想象画面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发散思维,理解内容,把握学习古文的机会,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四、讲其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讲述故事,体会人物
1、师生吟咏,引导学生领悟如何讲述故事。
2、生生练习,引导学生练习讲述故事。
3、发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区别。
4、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5、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借助生字提示,熟读成诵。【设计意图】通过各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初步认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讲述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语言的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设计出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插图中人物的表情,试着揣摩人物内心,想象人物对话,进行讲故事练习环节,学生有了自身个性化的感受,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吸引人。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出示:《文彦博取球》古人用短短三十个字生动的讲了司马光的故事,它还这样讲了文彦博的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讲一讲吧。
2、随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课后把司马光的故事将给父母听,并自读《道边李苦》《曹冲称
象》的文言文,巩固本节课的阅读方法,唤醒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机智的司马光和聪明的文彦博,他们的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