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了解课文意思。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借助人物尝试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正确流利地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心有灵犀,我心里想一个故事,大家来猜我想的是哪个故事,可以给大家一幅图做提示,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我心里想的第一个故事是它!(语气要神秘有互动性)
1.依次出示三幅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第四张图片司马光砸缸。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抢答说故事名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司马是一个复姓,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著名人物,你听说过吗?比如编写《史记》的司马迁,《三国演义》中的一员大将,叫司马懿。
3.司马光也特别了不起,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北宋著名的大宰相,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此书被人称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司马光简介)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识课文,学习字词
1.请大家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识文言文。同学们,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非常不一样,这样的文章叫什么你知道吗?文言文。是啊,古时候的人写文章跟我们不同,他们写的文章叫作“文言文”,我们现在也把这种文章叫作“古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3.出示第一组词:登瓮击瓮(课件中瓮要注音)
(1)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词语吧。文中这两个词谁会读?指名读,读准“瓮”的后鼻音。翁是什么呢?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这里不提看插图,这个方法放在“逬”那)真了不起,看注释是学习古代文章最有效的方法,(板书看注释)大家看,文章下面相对应的数字部分就是注释,谁来读读关于瓮字的注释?(手相继指着课文数字和注释数字。出示课本注释部分的截图,教看注释的方法。)你能借助图片说出关于瓮的成语吗?同学们真棒,咱们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2)放进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
(3)增加难度,长句子,你来读读。(读通顺即可)
(4)重点纠正多音字“没”,如果读错了,这样引导:这是一个多音
字,我们可以用学习过的据义定音的方法来猜测他的读音,在这里小朋友被水淹没了,所以读什么?小结:对,遇到多音字要根据意思去判断读音。
(5)指导“庭”字的书写这里有一个难写的字,就是庭字,书写“庭”。书写庭要注意什么?你会写了吗,请你跟老师一起写,书空。先写广字旁,然后写这部分,最后再写建字底。想要书写好看要注意字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来写一写吧。同学们写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组词语。
2.出示第二组词:弃去、持石、水迸(课件中生字要注音)
(1)小老师带读词语
(2)分步放进句子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也是读通顺即可)
3.整篇文章谁能试着读下来?齐读全文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
1.了解文言文特点。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吗,这篇文言文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谈谈你们阅读后的感受。(短小、特别难懂、不好理解)
2.教师示范朗读。那文言文该怎么读呢?老师来读一读,你们仔细听(教师范读)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进行停顿。(课件中出停顿的斜线)想不想学一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则文言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下面老师读一句,你读一句。老师读完整的一句话,你再读。我读完整篇,你再读。听明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注意停顿。齐读。四、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读得真棒,读出了文言的停顿,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句。这一句,找同学来读一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出示的时候带着停顿)
2.学习第一句——体会群儿的高兴,文言文的魅力。
(1)这句话写了谁呢?一群小朋友,你从哪里知道的,群儿。
师:他们在哪里呢?生:在庭院,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看注释,庭是庭院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我们刚才学的看注释的办法。注释里把庭组成一个词语庭院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的。戏,谁会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游戏。做游戏。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尝试理解。这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办法。
师:那么群儿戏于庭,你能尝试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做游戏。大家看一下这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文言文:群儿戏于庭。现代文:小朋友在庭院里做游戏。)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古代是把地点放在最后面,谁干什么在哪里,而现代我们是用谁在哪里干什么来说。文言文中有时候会把位置调换顺序,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特点。
学生读:群儿戏于庭,一起齐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师:现在你们就是古代小书童,你也来尝试说说吧。学生模仿说一说:群儿戏于。
预设:生:群儿在花园里玩耍。
生:群儿戏于山。
生:群儿戏于树。
生:群儿戏于池。
生:群儿戏于沙。
生:群儿戏于海。
生:群儿戏于林。
生:群儿戏于水。
生:鱼儿戏于水。
生:鸟儿戏于树。
生:螃蟹戏于沙。
生:小牛戏于草。
生:鱼儿戏于海。
生:小兔戏于林。
小结:总之群儿戏于庭,心情特别高兴!让我们一起读!
(2)教师过渡语:在这么开心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学生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引导:对,这是文中的句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发生什么事了?跌和没,谁会用刚才学的组词方法来解释。谁能结合跌和没的意思,再来说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高兴的事情转眼变得危及,短短五个字写清楚了故事的起因,寥寥九个字却写出了事情的危及,这就是文言文文字精炼的魅力,也是文言文最大的特点,我们理解着来读一读这句话。
(三)学习故事经过。
(1)教师:刚才群儿戏于庭,玩得很开心。但是现在,大家却把他怎么样了?众皆弃去。
(2)思考:刚才群儿戏于庭,那现在我们可以怎么说?出示:群儿(弃)于庭。齐读。
师:小朋友怎么做的?想象当时的情景,试试换一些词语。
预设:生:群儿走于庭。
生:群儿抛于庭。
生:群儿跑于庭。
生:群儿奔于庭。
生:群儿离于庭。
指导朗读:想象着当时的场景,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众皆弃去。)在所有小朋友都慌乱无志的时候,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出示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他一连做了几个动作?(学生说,老师用教学助手直接圈)生来演一演。刚才通过同学的演示,我们知道了这里的破之,是把什么砸破了。瓮。之就是瓮的意思。为什么不说光持石击瓮破瓮。光持石击瓮破之。两组句子,大家读一读,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小结:发现“之”的妙用:“之”是文言文中的一大功臣,一个事物在一句话里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常常要把它换成“之”,这样读起来更舒服。我们一起读读感受一下。在“众皆弃去”时,唯独司马光没有离去,还想出了办法,此时此刻,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位什么样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合作着来读,老师读其他小朋友的表现,大家读司马光的表现。(课件中用两种颜色呈现,便于朗读)
(四)学习故事结果。
1.师:由于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小朋友得救了。(出示:水迸,儿得活。带着课文插图)大家一起读。
2.逬,能换成什么字?(用教学助手随机写:流、淌)哪个更准确呢?
问什么?看插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言文,板书看插图。
四、借助图片试背古文
1.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同学们写完了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刚才我们是用白话来讲述这个故事的,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试着用文言来讲这个故事。
(1)出示图文,学生试讲。
(2)隐去文字,激趣再讲。
(3)图文皆去,一起背诵。
五、对比阅读,体悟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1.今天我们第一次与文言文相遇,你有怎样的收获?你又发现了它和现代文的哪些不同?发现篇幅异同。发现一字多意和用字简洁。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2.是啊,这就是文言文,在历史长河中,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独特的美,它是我们中华语言文化的瑰宝。这样精美的文言文还有很多,课前猜的另外几个故事,他们也是古人写的文言文,大家课下去读一读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