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5: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my uncle jules
my uncle jules
my uncle jules
莫泊桑
九年级上册课件
(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以《羊脂球》轰动了法国文坛。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走近作者
莫泊桑
小说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创作背景
十年之久:(父亲)
“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哎!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那为何现在又如此盼望于勒叔叔回来呢?
十年之久:(父亲)
“哎!如果( )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发了财的于勒叔叔,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立刻变得高大上起来。请同学们阅读第5、8、12自然段,看看菲利普夫妇是如何赞美他的。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十年思盼,遥想于勒衣锦还乡;一朝相逢,这份真情真的是“永不变更”吗?
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如此美好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0—49自然段,说说巧遇衣裳褴褛的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第二部分 (5~19)
故事的发展,
夸赞于勒。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
躲避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
巧遇于勒。
根据小说的情节及线索,给本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明确结构。
情节: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遇于勒 ) 结局(躲于勒)。
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结构全文的。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结构的安排上,要达到这样“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的效果,在构思时就要进行合理的铺垫,莫泊桑写了几件事来做铺垫,使故事合情合理地急转于后?
叔叔的来信 二姐的婚事 哲尔赛岛旅游
流氓
坏蛋
无赖
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小子
家伙
流氓

老流氓
托尔斯泰评价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让我们融入字里行间,从菲利普夫妇、“我”等一行人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中去品味那“鲜明的爱憎”吧。
父亲——
25: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34: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36: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37: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说:“出大乱子了!”
极度恐慌、六神无主、惊慌狼狈、手足无措、懦弱无能、作为兄长“认与不认”的矛盾心理
母亲——
31: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35: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36: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竟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38: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谩骂暴怒、无情自私、势力精明、镇定安排、心思缜密、不顾及亲情
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自私自利
虚伪冷酷
贪婪
爱慕虚荣
庸俗的小市民
在这种戏剧变化中,人物去旅行前后的心情也不一样。在构思小说时,作者将人物的心情巧妙地融入环境的描写中,你能找到吗?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出来。
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
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了
鲜明的对照。“紫色的阴影”一
语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着
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
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
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
与其说盼望于勒归来,不如说盼望于勒归来( )
与其说盼( ),不如说盼( )
与其说盼望于勒归来,不如说盼望于勒归来( )
与其说盼望于勒归来,不如说盼望于勒归来( )
与其说盼望于勒归来,不如说盼望于勒归来( )
与其说盼望于勒归来,不如说盼望于勒归来( )
与其说盼( ),不如说盼( )
与其说盼( ),不如说盼( )
还钱
改善家里经济状况
让我们家富裕起来
实现我们发财的美梦




认真品味红字部分,说说“我”对于勒叔叔情感的变化。
(30)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39)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4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从陌生到亲近,再到同情怜悯,亲情的浓烈,在我的眼里,于勒叔叔是可怜人,亦是亲人。
“我”眼中的于勒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默念”一词,写出我内心的纠结、矛盾、痛苦,既希望父母能认叔叔,又深深明白父母的担忧和家里艰难的处境。
“我”是否同情父母的遭遇?
假如相认了结果会怎样?
1、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2、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憎又可怜
十年之久:(父亲)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母以钱论人,不是道德的败坏,而是生活环境所逼。当美好的亲情与艰难的生存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时,成年的父母选择了向生存的现实低头。唉,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心酸的盼望。
对“我”的认识。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天真
单纯
涉世未深
富有
同情心
生 活
开头:
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要求布施我的同学若瑟夫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
结尾:
这就是你会看见我有时候拿出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施给流浪者的理由
若瑟夫既是小说的叙述者,又是世间百态的见证者,还是美好人性的传播者。
小说中以“我”(约瑟夫)的儿童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1.小说中的约瑟夫是一个线索式人物,“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
2.以“我”(约瑟夫)的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家境窘迫(第2段),使菲利普夫妇形象更全面。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冷酷刻薄,但对子女却竭尽所能,同时表明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是被生活所迫的无奈,菲利普夫妇并非十恶不赦的恶棍,而只是在社会底层里可怜又可悲的挣扎着的小人物。
3.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
早期的于勒是一个行为不端、乱糟蹋钱的家伙
总之,于勒既是一个失败者,又是一个受害者。
中年发迹后的于勒变得正直、有良心;
年老后的于勒又成为了一个穷人,但他自食其力,不拖累别人。
A
B
C
D
对于勒的认识。结合小说的内容分析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强调于勒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
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
暗线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
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1.从情节发展角度:开端:盼望于勒——发展:夸赞于勒——高潮:巧遇于勒——结局:躲避于勒。(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于困顿,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回来解困,在旅游的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2.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角度:菲利普夫妇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结果发现于勒是穷光蛋的真相后,幻想破灭,弃他而去。
3.从期望到破灭的心理变化角度: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菲利普一家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失望又气,躲避不及。
4.从设置悬念的叙述技巧角度:为什么菲利普一家期盼于勒归来?原来盼他回来搭救一家;明明发了财,为什么遇见了于勒却不相认?原来于勒破产了,菲利普一家的希望也破灭了。
中心主旨
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不认弟弟于勒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冷酷无情的小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性格,从而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