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孤独之旅》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孤独之旅》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5: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7 孤独之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作家。2019年9月,其作品《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作者简介
人离家原因有三:
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出于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因为,那边鱼虾多,活食多。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那时,就在芦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①______________,陷入孤独之境
被迫辍学放鸭
②与父前往芦荡,______________
③父子雨夜寻鸭,______________
④草中喜拾鸭蛋,享受孤独之味
不堪孤独之苦
承受孤独之艰
成长之旅
自主阅读课文,读完说一说:“孤独之旅”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背景链接
成长小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辞典》)。
再次自主阅读,重点梳理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
时间 心理变化 语句
①行程最初
拒绝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了”
“带着哭腔”
②途中
茫然
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③到达放鸭地点
恐惧、胆怯
“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紧紧地挨着父亲”
心灵不成熟
小 结
写人物心理的几种手法:
◆直接描写心理活动;
◆通过语言、动作、环境描写
间接表现心理活动。
直接描写心理活动:
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
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他为什么这样做?请简要分析。
为了让儿子放弃不放鸭的请求,“绝不回头”“置之不理”表明了杜雍和的决心。但儿子还是个孩子,初次背井离乡非常想家,想回家,作为父亲却不能满足儿子的这一愿望。“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表现出杜雍和无可奈何的心理。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间接表现心理活动:
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眺望”写出了杜小康对家的留念;“什么也没有”,在展现景色的单调的同时,也在写杜小康对未知的前方的恐惧,与对未来的迷茫。
环境描写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对杜小康来说,前方是未知的,只能随着父亲继续前进。这里设置悬念,联系后文可知,前方是令人倍感恐慌、孤独的芦荡。
心理描写
有一种变化叫成长
——《孤独之旅》第2课时
成 熟刚刚出发时:到达芦荡时:成长之旅心理变化梳理:芦荡安顿后:住段时间后:雨后天晴时:不成熟杜小康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独、单调不再忽然地恐慌长大、坚强孤独之旅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不管是铺叙环境、叙述事件还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最终都聚焦于主人公心灵的成长、成熟。
文体知识
阅读提示:小说紧扣着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展开叙述和描写,写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波澜,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心理变化——语言描写
第2段:“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第31段:“我要回家……”
第41段:“还是分头去找吧。”
第51段:“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请同学们找出关于杜小康的四句语言描写。
心理变化——语言描写
第2段:“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第31段:“我要回家……”
第41段:“还是分头去找吧。”
第51段:“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爸爸,鸭下蛋了!”
茫然、恐惧,留恋家
恐惧升级
平静、勇敢、有担当
四个叹句、倒装句式:激动、喜悦
“还是分头去找吧?”
这个少年的特别的成长历程,我们如果只关注课文中写杜小康的语句,那是远远不够的。
曹文轩先生写主人公的成长,除了写出他在旅程中的“变化”以外,还有非常精妙的其他方面的“变化”。
A.环境的变化
B.鸭的变化
C.杜雍和的变化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并分析该角度如何展现杜小康的心理变化的。
A.环境的变化(21、24、25、36)
B.鸭的变化(4、15、45、50)
C.杜雍和的变化(5、22、37、52)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浩瀚无边的芦荡中,芦苇随风摇曳,那绿波荡漾的苇海,如滔天巨浪涌向天边,浩浩荡荡。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才愈加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无处遁逃的感觉。
心理变化——环境描写
从嗅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芦荡晚间的美好景色,烘托出杜小康渐渐平静的心情。(但仍带有恐慌)
第24段: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
第25段: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第36段: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连用四个“黑”字预示将要到来的暴风雨极其凶猛,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鸭逃人找”的情节做铺垫,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同时也烘托出杜小康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在杜小康的成长之旅中,鸭群始终伴随着他。请阅读课文,根据描写鸭群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心理变化——鸭的描写
第4段: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第15段: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他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第45段: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的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第50段: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起初
第4段:
途中
第15段:
暴风雨中
第45段:
结尾
第50段:
在杜雍和的驱赶下,鸭群“奋力向前推进”显得坚定,与杜家父子的不安形成对比。
写鸭们“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侧面表现了杜家父子的“慌张”。
鸭们十分惊恐,四散奔逃,当杜小康找到它们时,鸭们反过来依附着他,“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反衬出杜小康的成长。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亮。 鸭们长大了,并开始下蛋,象征着主人公的成熟。
心理变化——杜雍和的描写
在杜小康的成长之旅中,杜雍和的变化也在见证的杜小康的成长!
第5段: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他们向前游去,不肯给他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第22段: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第37段: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第52段: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第5段:
第22段:
第37段:
第52段:
先写他的“狠心”:“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机会。他对鸭们的“狠心”,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显然也是慌张的,但必须强装镇定。
他“几乎晕倒在地上”,而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父亲的慌乱,儿子的当机立断,在这里形成很鲜明地对比
杜雍和欢呼雀跃:既有创业的希望,更多的是看到儿子“长大了”的无比欣慰
怎样理解《孤独之旅》的“孤独”?
从小说具体情节来说,杜小康不得不离开同学、学校,和父亲两个人去放鸭,从而脱离了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群体,由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也让他感到恐惧和无助,这既是实写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感觉——“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让“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也写出了杜小康不知道自己还要走多远,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样子,对前途怀抱着迷茫和恐惧。凡此种种,都是“孤独”的肇因。
从象征的角度来说,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一个人精神上的成长,总是作为一个个体独自获得的,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尖锐激烈的心灵斗争,总会给成长中的个体带来一的种“孤独”之感,这实际上正是自我意识觉醒所必须踏出的一步。
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孤独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当今的青少年: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才能长大成人。
小结
有一种变化叫成长
茫然、恐惧
长大、坚强
成长小说
心理变化
主要人物:杜小康
环境描写
外在事物:鸭
次要人物:杜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