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学设计(两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学设计(两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7:28:10

文档简介

“学会记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会记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小事,不断积累生活素材。 2.能通过聚焦矛盾发生和矛盾解决的记事方法,写出事件波澜。 3.能通过运用细节描写和锤炼关键词句的记事方法,写出事件情感。 教学重点:1.能通过聚焦矛盾发生和矛盾解决的记事方法,写出事件波澜。 教学难点:1.能通过聚焦矛盾发生和矛盾解决的记事方法,写出事件波澜。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导 入 一、导入,引入新课。 回顾小学学过的记事文章,明确本节课学习如何记事。 二、引入本节课任务。 1.明确本节课的写作任务。 作文题目:“那一次,我真( )” 2.结合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复习小学学过的记事方法。 3.强调本节课学习目标是:把事件从写清楚到写得吸引人。
3 选 取 素 材 , 注 重 真 情 实 感 一、回顾课文,明确选取素材的原则。 1.《散步》写了初春,一家人到田野上散步,途中发生了小小的分歧,后来 得到了解决。《秋天的怀念》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 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感觉“写了 ”少宾语中心词) 2.小结:两篇文章记述的都是很小的事件,也都真实发生在作者的生活中。 写作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写真事,才可以抒真情。 二、梳理事件,确定素材。 1.梳理生活中带给你某种心理感受或情感事件。 2.结合周记本、随笔本,初步筛选事件。 三、结合题目,确定素材。 围绕“真 ”字,确定素材。明确记述的那一次的事,一定是你真实经历的; 带给你的情感冲击一定是很强烈的;那次的事,一定是对你影响很大的。 四、完成写作提纲(1)
10 聚 焦 矛 盾 , 写 出 事 件 波 澜 一、记事要再现事件矛盾。 1.总体阐释。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呢?我们可以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挫折,会成为实 现愿望道路上的障碍。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愿望与障碍的矛盾,而为了实现愿 望,就要有实际行动,努力跨越这种障碍。写作时,真实地再现这种矛盾, 叙写为解决矛盾的努力过程,一定可以让我们的记事有波澜。 2.以《散步》为例,学习记事写出波澜的方法。 文章开头,我劝说母亲出去走走,于是一家人出去散步。这里面,隐含 了作者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可以一起在早春的田野散步。后来出现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们说这里,出现了叙事的第一个矛盾。母 亲已经年老,作者认为自己陪伴母亲的时日已短,所以决定走大路。这样第 一个障碍就得到了解决。本来一家人可以一起走大路的时候,母亲顾及到小 孙子的意愿,决定走小路,并明确走不过去的地方,让儿子背自己。这里, 我要走大路和母亲要走小路,形成了第二个矛盾。最后我听从了母亲,走小 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构成了作者眼中整个世界。 我们看,随着记事中出现的两组矛盾得到解决,作者最初的愿望,也就 是一家人在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得到了实现。文章写出了一家人浓浓的亲 情,让我们看到了中年人的使命感, 以及尊老爱幼这一美德的传承。 3.以《三调芭蕉扇》为例,学习记事写出波澜的方法。
开端: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途经火焰山。 愿望:是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熄灭大火,继续取经之路。 障碍:铁扇公主之前与孙悟空结下了冤仇,不肯借。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飞。 二调芭蕉扇,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所骗,借的是假扇。 三调芭蕉扇,孙悟空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走。 结局:在众神帮助下,孙悟空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最终借到芭蕉扇, 熄灭火焰山大火。 二、记事要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1.总体阐释。 生活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为了实现理想、 目标,达成愿望,每个人都会 付出努力。在记事中恰当叙写人物为解决矛盾所做的努力,写出矛盾解决的 过程,可以体现人物特点,突出作品主题,让记事更吸引人。 2.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分析矛盾解决。 (1)文中的矛盾和解决 母亲的愿望:残疾的儿子可以振奋、坚强起来。 遇到的障碍:儿子自暴自弃,沉浸于自己的痛苦中。 母亲的努力: 比如儿子暴怒无常时躲开,偷听儿子的动静,表现出她对 儿子的关爱;多次提出去北海看花,写出母亲想唤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儿 子同意看花后很激动,则表现出母亲觉得自己的愿望有可能达成而感到欣慰。 (2)分析矛盾解决过程 母亲希望残疾的儿子可以振作起来,好好生活,但是儿子当时却沉浸在 自己的痛苦中,根本不顾及母亲的付出。母亲的愿望和现实中儿子的状态形 成了巨大的矛盾。文中儿子对自己病痛的关注越多,对母亲的忽视越深,母 亲的愿望就越难达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母亲的种种努力,她的忍耐、宽容、 付出就越发凸显,母爱就越发感人。 四、小结:如何将事件写出波澜。 从愿望出发,然后写在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等。障碍可以是主观的, 来自自己或故事里的人物,也可以是客观的障碍,这时候愿望和现实之间, 就出现了矛盾冲突。为了解决矛盾,就要有主观努力,如寻找解决策略、团 队合作等。最后,经过不断努力,实现了愿望。这样记事就一定不是平铺直 叙,而是有了波澜起伏,故事就会更生动,更吸引人。 记事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设置悬念等。在我们的学习中,要不断思考, 不断积累。 五、完成写作提纲(2)
10 锤 炼 语 言 , 写 出 事 记事文章,不但要记清事件,还要把事件写得有感情。 一、抓住感人细节。 【原文】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 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 【简析】 这段文字,抓住了母亲在“我 ”暴怒时“进出 ”的一个细节。当“我 ” 脾 气暴怒的时候,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宽慰,而是“悄悄地躲出去 ”,“偷
件 情 感 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痛苦需要发 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 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母亲虽然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 悄地进来 ”和“ 眼边儿红红的 ”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所以在记事中,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绘,从而让记事生动起来。 二、精心运用词语。 【原文】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 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简析】 “熬 ”字有带着艰辛度日的意味。在这里,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 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 ”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在记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推敲词语,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等,让它们 来传递情感。 三、直接抒发情感。 【原文】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 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 小, 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简析】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借助抒情,言简意赅地点出了主题——对于一个中 年人而言, 以成熟的生命去善待衰老的生命和幼小的生命,是必须承担的责 任;人到中年,亲人的健康、平安、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所以在记事中,我们可以恰当抒发感情,尤其是在记事的结尾来直接抒 发情感。 四、总结写出事件情感的方法。 1.写好细节表现真实情感。 2.精心运用词句传情达意。 3.借助抒情句来直接抒情 五、课堂小结。 把事件写得吸引人,在记事内容上,就要关注愿望和现实的矛盾,围绕 矛盾解决过程,写出为实现愿望所做的努力等,从而写出事件波澜。 在记事语言上,可以借助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关注用词妥帖, 也可以直接抒情,从而写出事件情感。 六、布置作业。
资源:
课内阅读
1.莫怀戚《散步》
2.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范锡林《竹节人》
4.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课外阅读
1.鲁迅《一件小事》
2.巴金《伤害》
3.丰子恺《东京某晚的事》
课外整本书阅读
1.《铁凝散文选》
2.《毕淑敏散文选》“学会记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会记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恰当运用记事的相关方法修改作文,巩固和提升记事能力。 教学重点:恰当运用记事的相关方法,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恰当运用记事的相关方法,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导 入 鲁迅先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创作 《红楼梦》,也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思考、 推敲与打磨,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3 依 标 自 评 , 诊 断 问 题 一、出示自评标准。学生对照标准自评作文。
叙事等级 内容 语言
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 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 特点和事件意义。 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 描写。语言生动、流畅, 准确传递情感。
叙事清楚,能够关注矛盾来 记叙事件 语言表达比较生动。有一 处细节描写。开头、结尾 有点题,抒情句到位。
叙事比较清楚,写清楚事件 过程。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二、对照标准,明确问题。 1.标准: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 义。 问题:记事平铺直叙,过于简单。 2.标准: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 问题:缺少细节描写,因而人物的形象不够突出,文章不够感人。
20 调 用 知 识 , 修 改 作 文 一.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1.出示例文,分析问题。 例文 1 《那一次,我真感动》 主要内容:我的同学在学习中给我帮助,让我很感动。 事件概要:起因: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很伤心。 经过:一名同学看到后,安慰并帮助了我。 结果:同学的友情让我感动。 2.小组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3.完成修改,写到任务单上。 二、补充细节,表现真情实感。 1.出示例文,分析问题。 例文 2 《那一次,我真感动 》 主要内容:我的妈妈非常关心我,妈妈的关爱让我很感动。 事件片段:一天,我在屋里写作业,写了好一会,有点累了。这时候妈妈端 着一盘西瓜,悄悄进来,让我休息一下。妈妈放好西瓜,叮嘱了我几句,又 关门离开了。吃着甘甜的西瓜,我非常感动。 2.小组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3.完成修改,写到任务单上。 三、整文修改,让记事更精彩。 1.出示例文,分析问题。 例文 3 《那一次,我真温暖》 那是去年冬至。当我第三次望向路口,却没有发现妈妈的身影时,我知 道,她一定又在加班了,作为一名医生,她忙于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我 心里还是很委屈。 当我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家,感受着家里毫无温度的环境,突然感到一丝 孤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不知道自己一个人坐了多久,肚子忽然叫了起来,提醒我该吃晚饭了。 想着今天冬至要吃饺子,妈妈那么忙,家里肯定没有。 我肿着眼睛打开冰箱,却突然发现一盘用保鲜膜盖住的已经煮好的饺子, 正安安静静地躺在盘子里。 白白的饺子皮包裹着鼓鼓的肉馅,似乎也在审视 着我。刚刚压下去的泪水又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 在保鲜膜上,还有一张小小的字条,妈妈熟悉的字迹有些潦草,想来是 抽空写的。“抱歉宝贝,今天妈妈有台手术要做,不能陪你了。冬至一定要
吃饺子啊。 ” 那一刻,清冷的房间突然变得温暖了起来。我端出那盘饺子,小心翼翼 地掀起保鲜膜,抓起一个饺子塞进了嘴里。是熟悉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虽然没有陪我过冬至,但她已将她的爱和温暖,全部包进了这盘饺 子里,温暖了我,也温暖了整个冬天。 2.小组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3.完成修改,写到任务单上。
2 小 结 1.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