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世说新语>二则》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准确朗读课文。 2.通过元方的所言所为,能概括元方重信明礼、方正机敏、率性倔强的形象特点;并借助 第一课时学习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3.运用本课学会的文言阅读方法和朗读技巧,迁移阅读《世说新语》其它篇目。 教学重点:在理解文言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读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分析文中人物言行反映的人物心理,感受元方的方正之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温故 导入 温故:通过上节课《世说新语 咏雪》 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文 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请你说出有哪些方法。 1.借助注释读懂文意,还可以根据语境推测词义。 2.朗读文言文要断句读,句中停顿要准确。 ①专有名词(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不能随意拆开。 ②句子中相对完整的表意成分不能拆开。 ③主谓之间要停顿(简单讲就是强调主语,后面要短暂停顿)。 3.通过重点字词句品味人物情感,进而读出这种情感。
1 / 4
一 、 理解 与诵 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字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 文意。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例:不期而遇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如:去后乃至 如:去上海 连接出发地 连接目的地
方法小结: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 【尊君在不(fǒu)】不,通“否 ”,表示否定的一方面。 “通假 ”就是“通用、借代 ”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 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否 ”是 这儿的本字,“不 ”是它的通假字。 相委而去 【委】古义:丢下、舍弃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引】 “引 ”的金文形体是一张大弓搭着箭,像引弓的样子。
“ 引 ” 拉开弓 (
引申
) 拉,牵挽 (
引申
) 延长,延续
“ 引 ”的本文义是“拉,牵挽 ”。 元方入门不顾。 【顾】 语境义:回头看。 例如:瞻前顾后 2.断句读,朗读课文。第一遍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 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 / 4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品悟 与赏 析 1.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改编成课本剧。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句,描述人物的神情、动作、态 度等,以便给表演者作表演提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一: 陈太丘与友( )期行,( )期日中。 场景二: 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 去后(友人)( )乃至。 场景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 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 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君)不至,则 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 场景四: 友人惭,( )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不顾。 3.结合编写感受,概括人物形象。 (1)在这个故事里,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你对元 方的认识。 元方始终使用敬辞“君 ”和谦辞“家君 ”,哪怕是在跟对方辩驳有点 生气的情况下,说明他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元方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说明他重礼守信。 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说明他方正机敏。 鄙视失信无理之人,入门不顾,体现元方作为一个孩子的率性倔强(也 可以说是“有点傲气 ”)。 总之,元方年纪虽小,然而“方正 ”之气令人钦佩。 (2)故事里的陈太丘是个什么样的人?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说明陈太丘崇尚诚信,待人处事坚持原则。 此外,元方的言行侧面表现陈太丘品性方正,陈家家风良好。 (3)故事里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 使用尊称“尊君 ”,说明友人言语有礼节。 怒责陈太丘,说明友人粗鲁无礼。
3 / 4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体现友人知错就改、坦率真诚。 4.再次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再现当时情境,读出人物的感情,可用适当的 表情、动作辅助朗读。
三、 课堂 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文字简省,但是故事起伏有致,人物个 性鲜明。 通过教材这两篇短文,我们能够些许感知魏晋时代士族阶层人物的精 神面貌与生活方式。《世说新语》记录了很多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他们 以真性情、真行径,成就了“魏晋风度” ,诠释着魏晋名士的群体人格。 建议同学们课余品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章。 这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
四、 课后 作业 阅读下面文章,结合文中具体词句写下你对文中某个人物情感、个性的分 析,然后运用课上所学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 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 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 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