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散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5 17: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
课题 《散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写朗读脚本,把握人物形象,初步感知文章情味。 2.研读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丰富内涵。 3.通过对比,了解、品味“对称句 ”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写朗读脚本,把握人物形象,初步感知文章情味。 教学难点:研读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导入 明确学习活动:读出《散步》中的情味。 在“感悟亲情 珍爱生命 ”线上读书朗读活动中,多数同学都不愿把 《散步》作为备选篇目,觉得相比较而言,这篇文章所写的事件过于平凡, 情感过于平淡。其实不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读一读这篇文章,读 出这《散步》中的情味。
10 分 钟 任务 一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特点和场景情味。 【教师活动】明确任务一 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在朗读时,我们要读出景物的特点,读 出作者的感情。第二单元是写人叙事的散文,在朗读时,我们则要读出人 物的特点,读出场景的情味。 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故事。故事中有没有哪个人物或场 景让你很感动?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或场景,结合相关文字,写一 份朗读脚本。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建议大家用下面的格式完成此项任务。 喜欢的人物或场景: 相关文字: 朗读脚本: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一,选择喜欢的人物或场景,摘抄相关描写,完成 朗读脚本。 【教师活动】按人物和场景的顺序整合学生答案,出示学生答案示例。
(
人物
1:
) 喜欢的人物是:“儿子 ” 相关文字: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我们都笑了。 朗读脚本: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慧机灵的小男孩和一个 幸福、温馨的家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语气 上扬,要读出愉悦、可爱的感觉。 (
人物
2:
) 喜欢的人物是:“我 ” 相关文字: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 们的儿子。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朗读脚本:两个“蹲 ”字和两个“背 ”字,写出了一家人的尊老爱幼和浓 浓的亲情,表达了“我 ”和妻子都有一种责任心,要重读。“慢慢地 ”“稳 稳地 ”读得要慢一点,重一点,“整个世界 ”重读。读出“我 ”一个中年 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喜欢的人物是:“我 ” 相关文字: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 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朗读脚本:这段文字写出了面对“分歧 ”“我 ”的感受, 以及“我 ”选择 “走大路 ”的心路历程,表现了“我 ”对母亲的关心、孝顺,以及对家庭 的责任感。“责任的重大 ”“决定 ”“走大路 ”要重读。“终 ”稍稍延长,表 示寻思,“不愿意 ”语气下降,表示无奈。 (
人物
3:
) 喜欢的人物是:“母亲 ” 相关文字: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朗读脚本:“摸摸 ”重读,要读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还是走小路吧!” 要读出母亲的语气,语速慢一点,读出一家人的和谐幸福。 (
人物
4:
) 引导学生发现还有一个人物——妻子,并分析。 (1)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 了我们的儿子。 通过“听 ”“蹲 ”“背 ”这几个简单的动作,从中可以看出妻子的温柔贤惠、 孝顺慈爱。 (
场景
1:
) 喜欢的场景是:我劝母亲散步 相关文字: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
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 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朗读脚本:这段文字中,既能看到母亲的年迈与顺从,也能看到儿子 的诚恳与孝敬。可以说母慈子孝,互敬互爱,浓浓的母子情流淌其间,所 以读这段文字时,想象这个场景,语气是亲切的,节奏要舒缓。 (
场景
2
) 喜欢的场景是:初春田野图 相关文字: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朗读脚本:这段文字写出了初春田野万物复苏的美丽与生机,表现了 一家人散步的愉悦心情。语气要愉悦,节奏可以稍快。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 通过大家在朗读脚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四个特点鲜明的人物,也能 看到同学们对于文章的多元理解。 人物形象: 我:体贴孝顺、有责任感 母亲:年迈体弱、慈爱亲切 妻子:温柔贤惠、孝顺慈爱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机灵 场景: 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生机勃勃 思想感情: 亲情、尊老爱幼、责任、选择、生命 ……
8 分 钟 任务 二 【学习任务二】品读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读出丰富内涵的情味。 【教师活动】明确任务二 从所选的人物和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大家对这篇文章思想感情的多元 理解。(有的说“亲情 ”,有的说“尊老爱幼 ”,有的说“责任 ”,有的说“选 择 ”,有的说“谦让 ”,有的说“生命 ”……) 1.如果给这些理解排排序,你觉得哪三种理解应该放在前面?请结合 文章的具体内容或语句,说说理由。 2.你认同的这三种理解是并列关系吗?如果不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呢?请用示意图的方式呈现三者的关系,并加以阐述。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二 【教师活动】出示学生答案示例 学生答案示例 1: 我觉得放在前三位的应该是:亲情、责任、尊老爱幼。亲情从文章中 处处得以体现,例如第 5 段,体现了一家人互相关爱。责任体现在儿子与 母亲之间的分歧以及“我 ”做出的选择。尊老爱幼体现在第 8 段“我 ”和 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表现出我们对老人和孩子的关爱。 亲情——责任——尊老爱幼 我认为这三者是相互融合的。像尊老爱幼中,就体现了责任,亲情之 中也有责任,有亲情就有尊老爱幼。
学生答案示例 2: 三个词是:爱,不舍,陪伴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 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爱: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爱,这是作者生命中最重要 的部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不舍:作者不舍得母亲离去,庆幸春天来了,不是那么寒冷了,这是 对母亲的一种爱。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陪伴:父爱如山,父亲对于孩子的爱在于陪伴。 爱——不舍、陪伴 作者爱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这其中就包含了对母亲的不舍,对孩 子的陪伴,都是他爱家人的表现。 学生答案示例 3: 我认为是生命、亲情、责任。他们因为亲情才会有这件事,这是生命 的延续和责任。 生命——亲情——责任 有了生命才有了亲情,有了亲情才有了责任。 【学生活动】再读重点语句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 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 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 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 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活动】适时出示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 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 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 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 ”这个命 题的感受和思考。 ——《二十年后说<散步>》 【学生活动】再次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鼓励多角度理解。
4 分 钟 任务 三 【学习任务三】了解“对称句 ”特点,读出语言特点的情味。 感受到《散步》这篇文章的魅力,你一定也想把这篇文章列为读书朗 读会的备选篇目了吧。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朗读的时候,除了要 关注内容和情感,还应该关注作品的语言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言朴素亲切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很多
“对称句 ”,请在文中画出这些语句,品一品,读一读,读出其中的情味。 引导学生比较“对称句 ”和散句的不同。 原文: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改过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而对于我年龄还小的儿子,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还是他的习惯。 明确对称句的好处: 形式上整齐流畅:句式更加整齐,音韵更加和谐。 内容上表现充分:对应得以强化,形象得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