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专项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专项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5 17: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平衡专项训练(A级部专用)
一、单选题(12题)
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 B.SO2为0.25 mol·L-1
C.SO2、SO3均为0.15 mol·L-1 D.SO3为0.4 mol·L-1
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 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已知反应 2NH3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N2 + 3H22NH3的平衡常数为
A.4 B.2 C.1 D.0.5
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 nB(g)p 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P2、m+n>P,ΔH <0
B.T1>T2、P10
C.T1P2、m+nD.T1>T2、P1P,ΔH >0
5.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6.可逆反应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质C的质量(m)与温度(T),反应速率(v)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
C.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7.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低,D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减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
C.若增大、,K值增大
D.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8.已知:(HF)2(g)2HF(g) >0,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反应速率:v(b)<v(a)
C.平衡常数:K(a)=K(b)<K(c)
D.当时,
9.用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 ,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B.正反应速率:、
C.平衡常数:、
D.平均摩尔质量:、
10.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与Y两条曲线中,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点
C.25~30 min内用NO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0.08 mol·L-1·min-1
D.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N2O4的浓度
11.利用传感技术可探究压强对2NO2(g)N2O4(g)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常温、100 kPa条件下,往注射器中充入适量NO2气体,当活塞位置不变时,分别在t1、t2s时快速移动注射器活塞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得注射器内气体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B点到D点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浅后逐渐变深
B.由E点到F点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是平衡移动所致
C.B、H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 vH
D.B点处NO2的转化率为6%
12.研究反应2XY+3Z的速率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进行4组实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实验①②得出: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比较实验②④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若实验②③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则实验③使用了催化剂
D.在0~10min之间,实验④的平均速率v(Y)=0.06mol/(L min)
二、填空题(4大题)
13.用NH3催化还原NxOy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反应I:4NH3(g)+6NO(g) 5N2(g)+6H2O(l) ΔH1
反应II:2NO(g)+O2(g) 2NO2(g) ΔH2(且|ΔH1|=2|ΔH2|)
反应III:4NH3(g)+6NO2(g) 5N2(g)+3O2(g)+6H2O(l) ΔH3
反应I和反应II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下表
温度/K 反应I 反应II 已知:K1>K2>>
298 K1 K2
398
(1)ΔH3= (用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推测反应III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相同条件下,反应I在2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计算0~4分钟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NO)= 。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B.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C.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Ea(B)>Ea(C)
D.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3)恒温、恒压下,反应II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NO)∶n(O2)∶n(NO2)=2∶1∶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NO2气体,NO2体积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由上表可知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83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2、8mol H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平衡常数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CO2的物质的量为 。
(3)下列有利于提高平衡时CO2转化率的措施有 (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 b.升温 c.增大 CO2和 H2的投料比
(4)若1200℃时,在某时刻反应混合物中CO2、H2、CO、 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2mol/L、4mol/L、4mol/L,则此时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5)实验发现,其它条件不变,在相同时间内,向上述反应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H2的体积分数增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1微米 = 10-6米,1纳米= 10-9米)。
投入纳米CaO比微米CaO时,H2的体积分数更高的原因是 。
15.(I)
(1)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 ;反应1/2H2(g)+1/2I2(g)HI(g)的平衡常数K3为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mol·L-1,c(H2)为1.5mol·L-1,c(CO)为1mol·L-1,c(H2O)为3mol·L-1,此时反应 达到平衡(填“是”或“否”)。
16.已知2A2(g)+B2(g) 2C3(g) ΔH=-Q1 kJ·mol-1(Q1>0),在一个有催化剂、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2和1 mol B2,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C3的浓度为w mol·L-1,放出热量为Q2 kJ。
(1)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 。
(2)达到平衡后,若向原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氩气,A2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3,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Q3 kJ,C3的浓度 (填“>”“<”或“=”)w mol·L-1,Q1、Q2、Q3之间满足何种关系:Q3= 。
(4)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b>a>c
C.T2>T1
D.b点对应的状态,A2和B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起始时加入4 mol A2和2 mol B2,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Q4 kJ,则Q2 Q4(填“>”“<”或“=”)。
(6)下列措施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B2转化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C3 D.升高温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各自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为:0<c(SO2)<0.4 mol·L-1,0<c(O2)<0.2 mol·L-1,0<c(SO3)<0.4 mol·L-1,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
【详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2小于0.4 mol·L-1,O2小于0.2 mol·L-1,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的某时刻反应刚好达到平衡,SO2的浓度为0.25 mol·L-1,故B正确;
C.SO2的浓度减小0.05 mol·L-1,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转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SO3的浓度应增大0.05 mol·L-1,SO3的浓度为0.25 mol·L-1,上述数据不可能存在,故C错误;
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 mol·L-1,实际变化小于该值,即SO3浓度小于0.4 mol·L-1,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反应X(s)+3Y(g)2Z(g) Δ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①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向(吸热)反应移动;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放热)反应移动;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综上所述,②③⑥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选C。
3.A
【详解】相同温度下,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已知反应 2NH3 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则该条件下反应N2+ 3H2 2NH3的平衡常数K==4,故选A。
4.B
【详解】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 可知P1T2;增大压强,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可知正反应气体系数和增大,m+n0,故选B。
5.A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虽然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③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都存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所以此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表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体积始终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不断发生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发生改变,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综合以上分析,①④⑥⑦正确,故选A。
6.C
【详解】A.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物质C的质量(m)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由题图分析压强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增大,B错误;
C.由于D是固体,所以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则,但与的大小无法判断,D错误;
故答案选C。
7.D
【详解】A.由K值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
B.减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B错误;
C.温度影响K值,若增大、,K值不变;C错误;
D.若温度适当降低,D的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由图象可知,b、c两个点的压强相同,T2温度下c点对应的平均摩尔质量大于T1温度下b点对应的平均摩尔质量,即T1到T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2<T1,故A错误;
B.b点对应的温度T1和压强均大于a点对应的温度T2和压强,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v(b)>v(a),B错误;
C.由于温度T2<T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越大,所以平衡常数K(b)>K(a)=K(c),C错误;
D.当时,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时,设HF物质的量为xmol,(HF)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30,解得:x:y=1:1,即,D正确;
答案选D。
9.C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T2<T3,A错误;
B.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故温度T1<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v(a)<v(c);b、d两点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点大于d点压强,则v(b)>v(d),B错误;
C.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T1<T3,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a)>K(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d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b)=K(d),C正确;
D.CO转化率的越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小,而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由可知,M越大;则可知M(a)>M(c),M(b)>M(d),D错误;
答案选C。
10.D
【详解】A.反应2NO2(g)N2O4(g)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如压强不再发生改变,即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A正确;
B.由图可知:只有b点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变,说明b点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
C.图中曲线Y表示N2O4,曲线X表示NO2,25~30 min内N2O4的浓度改变0.2 mol/L,则v(N2O4)=,则v(NO2)=2v(N2O4)=0.08 mol/(L·min),C正确;
D.图中Y表示N2O4浓度,X表示NO2的浓度变化,由图中25 min时物质浓度变化可知:改变的体积是增加NO2的浓度,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1.B
【详解】A.由B点到D点,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的体积增大,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浅,然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使气体颜色又逐渐变深,A正确;
B.由E点到F点,气体压强增大,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变小,气体颜色加深;然后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向移动,使气体颜色逐渐变浅,颜色加深是由于气体体积减小使气体浓度增大所致,与化学平衡移动无关,B错误;
C.B、H两点的气体压强相同,温度相同,二者处于同一化学平衡状态,则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 vH,C正确;
D.反应开始时总压强是100 kPa,B点处压强是97 kPa,减少3 kPa,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反应消耗6 kPa NO2,由于在恒温恒容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压强之比,故NO2的转化率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2.D
【详解】A.①②温度相同,但浓度不同,①浓度较大,可得出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
B.实验②④起始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④反应速率较大,可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选项B正确;
C.②③温度、浓度相同,③反应速率较大,应为加入催化剂,选项C正确;
D.在之间,实验④X的浓度变化为,则,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3.(1) ΔH1﹣3ΔH2 吸热
(2) 0.375mol L﹣1 min﹣1 CD
(3)不变
【详解】(1)已知K1>K1′,说明随温度升高,K减小,则反应Ⅰ为放热反应,ΔH1<0;K2>K2′,说明随温度升高,K减小,则反应Ⅱ为放热反应,ΔH2<0;反应Ⅰ﹣反应Ⅱ×3得到反应Ⅲ,则ΔH3=ΔH1﹣3ΔH2,已知|ΔH1|=2|ΔH2|,所以ΔH3=ΔH1﹣3ΔH2=|ΔH2|>0,即反应Ⅲ为吸热反应;
(2)①已知4分钟时氮气为2.5mol,则消耗的NO为3mol,所以v(NO)==0.375mol L﹣1 min﹣1;
②单位时间内H﹣O键断裂表示逆速率,N—H键断裂表示正速率,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则消耗的NH3和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6,则正逆速率之比等于4∶6,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故A不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温度会升高,则K会减小,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故B不选;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所以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Ea(B)<Ea(C),故C选;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大了活化分子数,而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D选;故选CD。
(3)一定条件下,反应Ⅱ2NO(g)+O2(g) 2NO2(g)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NO)∶n(O2)∶n(NO2)=2∶1∶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恒温恒压条件下,再充入NO2气体,则与原来的平衡为等效,则NO2体积分数不变。
14.(1) 吸热
(2) 等于 0.4mol
(3)b
(4)逆反应方向
(5)相同质量的纳米CaO比微米CaO的表面积大,吸收CO2的速率更快;在相同时间内消耗CO2的量更多,导致c(CO2)降低更大,使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更大,所以投入纳米CaO,氢气的体积分数更高
【详解】(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由上表可知随之温度升高平衡常数逐渐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83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2、8mol H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后,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则其平衡常数等于1.0。设平衡时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xmol,则剩余二氧化碳是2mol-xmol、氢气是8mol-xmol、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均是xmol,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解得x=1.6,所以此时CO2的物质的量为0.4mol。
(3)a.使用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CO2转化率不变;
b.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正向进行,CO2转化率增大;
c.增大CO2和H2的投料比有利于增大氢气的转化率,CO2转化率降低;
答案选b;
(4)若1200℃时,在某时刻反应混合物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2mol/L、4mol/L、4mol/L,则此时浓度熵为>2.6,所以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逆反应方向。
(5)由于相同质量的纳米CaO比微米CaO的表面积大,吸收CO2的速率更快;在相同时间内消耗CO2的量更多,导致c(CO2)降低更大,使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更大,所以投入纳米CaO,氢气的体积分数更高。
15.(1) 1/49 7
(2)
(3)BC
(4)830
(5)否
【详解】(1)第2个反应是第1个反应的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即K2==;第3个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第1个相比,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得K3===7。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g)+H2(g)CO(g)+H2O(g)可知,化学平衡常数K=。
(3)A.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反应前后,容器中的压强不变;故容器中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v正(H2)=v正(H2O),当v正(H2)=v逆(H2O)时,v正(H2O)=v逆(H2O),则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c(CO2)=c(CO),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4)当c(CO2)·c(H2)=c(CO)·c(H2O)时,K=1,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温度为830℃。
(5)此时,Q===1>0.9,所以反应未达到平衡。
16.(1)
(2)不变
(3) = Q1-Q2
(4)AD
(5)<
(6)B
【详解】(1)根据2A2(g)+B2(g) 2C3(g) △H=-Q1kJ·mol-1,放出Q2KJ 的能量消耗A2 的物质的量为 , A2的转化率;
(2)达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无关气体,浓度不变,Q不变,平衡不移动,A2的转化率不变;
(3)正向投入2molA2和1molB2,与逆向投入2molC3,是等效平衡,达到平衡C3浓度=w mol/L;相同条件下,2molC3达到平衡状态时,与加入2mol A2和1mol B2达建立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即从化学平衡状态到完全反应生成2molC3,两个容器中放出热量之和等于Q1,所以Q3=Q1-Q2;
(4)A.B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c>b>a,故A正确;
B.增大B2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A2的转化率增大, 所以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c>b>a,故B错误;
C.在B2相同时, 时C3的平衡体积分数大于T1,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温度越高C3含量约小,所以T2D.投料比等于系数比时,达到平衡时产物浓度最大,故D正确;
故选AD;
(5)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如果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所以则Q2<Q4;
(6)A.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A错误;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
C.及时分离生成的C3 ,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答案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