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语》十二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7 11: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10、《论语》十二章孔子画像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倡导施行“仁政”,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被誉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孔府一角二堂内景三堂内景后堂楼内景圣府大门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F
F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 疏 通 文 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
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学而》)我每天多次反省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出主意真诚、诚实尽心竭力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认真复习过了呢?”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第二则:讨论品德修养和学习方法: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可以独立做事,四十岁不被我所做的事情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借(代词,这一点)做了4、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后,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迷惑而无所得有害而无所得就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危险。(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忍受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学习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啊!”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也有乐趣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那些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情况加以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雪压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经历磨难,
培养意志,
成就大事。指梅、兰、竹、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花中四君子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
学习方法:第一、 四、五、十二章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择善而从
富贵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
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表示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博学而笃志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知识拓展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注:一种高雅的乐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听到了绝美的韶乐后,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本来,“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是一句夸张的话。后由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好听,但后来逐渐用于其它。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 ??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是指什么?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 。
【宫】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商】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角】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徵】 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羽】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