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解丝绸之路开辟及两汉对西域的管辖;(史料证实)
通过张骞等人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理解丝绸之路开辟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丝绸之路把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联结起来,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学设计』(背景图片,单元布局,创设情境)
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这是一条连贯欧亚的长路,它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多种文化在此交汇,无数话剧在此上演;这条路走过多少胡商贩客,驿马戍卒;这条路又走过多少弘法僧侣,求道信徒。它是古代世界最长、最神秘的路。它——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追溯历史的足迹,走进西域,去寻访那充满神秘色彩的丝绸古道。(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自主探究问题,
1.在地图上找一找西域在哪里?据你所知这里的地理环境怎么样?出使西域面临怎样的困难?
2.列表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经过和结果。
3.结合地图复述丝绸之路的路线(海、陆)。
4.对比汉朝和秦朝的疆域图,你发现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为什么?由同学自主进行思考,时间5-7分钟。
(师)同学们,屏幕上我出示了4个问题,请大家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67-71页相关内容,独立思考以上问题,互不讨论,注意勾画圈点,分析归纳。时间7分钟。(定时)(师)教师班内观察思考情况。
三、交流讨论
课件:交流讨论(出示题目和要求)
讨论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叫做丝绸之路?
讨论2:这节课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他的事迹谈一谈他具备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师)七分钟时间到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环节结束,我看同学们找的特别认真,下面就需要针对刚才的4道问题答案进行小组交流,并对两个讨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全体起立,每组1号同学组织交流讨论,1-4号同学各回答一题,2号同学统一答案做好记录;完成1-4题交流后,小组坐下。继续完成剩下的两道讨论题,总时间时间不超过8分钟。(定时)(师)教师班内观察思考情况。
四、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1.交流问题
1.(师)同学们,讨论时间到。同学们讨论的如火如荼,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讨论成果怎么样。
交流问题一,请一组的1号同学,来讲台为各位同学解答.这位同学你好,能为我们在地图上指出西域在什么地方吗?
西域示意图
学生:......
(师)非常准确,也就是说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同学你先回座位,一会我们继续请你继续给我们解答剩下的问题。我们来看这两个地方,“玉门关,阳关”,有人这样写道: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②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么,为什么古代诗人对这两个地方格外的钟爱,下面这首诗也许会给我们一些答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诵这两首诗。
《凉州词》二首,开始。
拓展点拨:
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师)同学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哪位同学想说一下。
学生:......
(师)这首诗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体现出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无论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还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玉门关、阳关显然并非仅仅是地理上的地标,而是出了玉门关和阳关就将远别故土,进入西域地区了。也就是说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界线,是中原汉地和西域的分界线。
西域的环境
(师)那故土之外的西域,是怎样的环境?刚才那位同学,请继续给我解答一下。
学生......
(师)这位同学说都是大漠黄沙,说的对,但其实这只是西域环境的一部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真实的西域环境。西域一路上,有绿洲,有雪山,有峡谷,有草原,有森林,当然也有荒芜人烟和沙漠。总体涞水,通往西域的路是沟通亚欧大陆的重要文明之路,它绝非只有“大漠黄沙”,而是由绿洲、雪山、峡谷、草原、森林、冰川、鲜花、关隘、驿站、石窟、寺庙等组成的绚烂画卷。(师)对西域环境的一定的了解,请这位同学继续为我们说一说,你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
(师)可能会遇到......环境艰险,未知的道路......,特别好,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请坐。但即使是这种困难之下,还是有一个人,愿意为了国家去挑战这条未知之路,他是谁?
学生:张骞
2.交流问题2
(师)对,他就是张骞,张骞是汉代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人,中国西汉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我们一起看下面这幅图片,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这是初唐时期的一幅壁画。同学们,画中哪位是张骞,哪位是汉武帝?
学生......
(师)对,这位就是张骞,他正在跪拜向汉武帝辞行。而这位是汉武帝,汉武帝骑在马上他举起左手表示送别,并注视着马前方的张骞。我们看张骞身后两人,他们手上拿着的是什么?有没有同学知道?......
对,这个叫做“汉节”,它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汉代代表皇帝出使外国的依仗器物,归来时要归还朝廷。通过这幅画,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仿佛生动的展现在眼前。(师)张骞拜别汉武帝之后,开始了踏往西域之路。我们来看第二个交流问题,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请2组的2号同学,为我们解答。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学生:......
(师)解答的准确又详细。请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走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沿途的艰辛,都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但张骞不畏艰难,不辱使命,勇敢坚毅、执着进取,这样的人有胆、有识、有行、有恒,应该是我们生活与学习的榜样。
(师)那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路途却顺畅了很多,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学生:......
(师)对,因为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远遁,不敢再南下。所以张骞的第二次出使西域之路,顺畅了很多。
(过渡)那我们不禁要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能达成既定的出发目标,他的出使是不是毫无价值了呢?
学生......不是
(师)为什么?
学生......
(师)对,张骞虽然没有达成既定的目标,但是他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我们形容他的出使为什么?
学生:凿空.
拓展点拨:
(师)对,凿空,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因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许多使者出使国外也都称作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人也因此信任他们。为什么信任他?史记当中这样记载,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也就是说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外国人都喜欢他。而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师)从种种的评价中看,张骞出使西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首先,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看第三个交流问题,丝绸之路的路线。
3.交流问题3
(师)我们请三组的三号同学,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请三号同学上台,为我们解答陆上丝绸之路线路是怎样的。
(学生)从西安出发......
(师)特别好,那海上丝绸之路可以为我们解答吗?
学生:一条南线从山东沿岸出发→黄海→朝鲜、日本,一条北线从东南沿海出发→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师过渡)很好,请回。同学们,从张骞通西域,到丝绸之路的繁盛,离不开政治的稳定,那下面我们就开看看,为了保护商旅的往来,保证商路的畅通,汉朝是如何管理西域诸国的?
4.交流问题4课件:与秦相比,西汉疆域有何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秦汉疆域的对比图,四组的四号同学,请上来为我们指一下,两幅图片的疆域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
学生:这里
(师)这里是什么区域?西汉政府又是如何管理这个区域的呢?
学生:......
(师)很好,请回。那同学们,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师)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我们继续向前,看看对于西域的管理,东汉又是如何做的?课件:对西域的管理(师)西汉宣帝设置设西域都护府,后西汉末东汉初,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到东汉明帝时期,北击匈奴班超出使西域,我们中国有两个成语源自于他的事迹,有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
拓展点拨:
(师)对,投笔从戎说的是班超放弃抄写公文的工作转身去参军,他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他为了带领36人就敢在西域勇闯匈奴使者营帐。看来这位同学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了解的特别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去找这两个成语的故事具体了解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班超的一个小简介......
(播放完)班超投笔从戎,一去西域三十余年,人生的一半光阴都奉献给了西域管理一事上,他在给汉和帝的奏章里这样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刚刚我们讲过,入玉门关对当下那个时代的人意味着什么?
学生:入了玉门关相当于会到祖国。
(师)对,入玉门关意味着回到故土,这位定远侯,在出使西域三十年后,终于返回了洛阳,而这个时候,由于在西域时的常年劳苦,使他身体非常的虚弱,所以回到洛阳仅一个月,班超就病重而亡,享年71岁。事之所幸,他终于在临终前看到朝思暮想的故土,也算是落叶归根。班超的三十余年奉献拼搏,使得汉朝重新建立与西域的联系。
5.讨论问题
拓展点拨:丝绸之路的意义,并从中拓展点拨为什么取名丝绸之路,让丝绸之路焕发生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
感知人物精神,请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印象最深最想学习的精神,
生1:他是一个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人。
生2: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牢记使命的人。
生3:他是一个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人。
师:很好,同学们。我们看这幅图片玉门关,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向所有从这里经过的英雄人物致敬。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小结:2000多年前中国架起了第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丝绸之路,使大汉王朝以博大、开放的胸襟,走进世界、融入世界。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言,“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它承载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比物质交流更胜一筹。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延续着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的精神,不断发展,日益强大,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前进着!
课堂延伸介绍两本书,《这才是丝绸之路》《那时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