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
A.民主 B.科学 C.进步 D.爱国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民主、科学 B.自由、平等
C.民主、自由 D.自由、博爱
3.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4.新文化运动中,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5.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该文章中他( )
主张维新变法 B.提倡白话文 C.提倡新道德 D.主张内政改革
6、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学生爱国运动
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
A.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
10、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
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C.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新文化运动后期
C.五四运动以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13.他在“黑暗的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他指的是 (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鲁迅
14.中共元老谢觉哉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记载:“午后六时叔衡(何叔衡)前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毛泽东)。”据此分析二人前往上海的目的是( )
A.投身五四运动 B.参加中共一大
C.征讨北洋军阀 D.进行战略转移
15.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此时,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构是( )
A.中央局 B.中华全国总工会
C.中共中央 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6.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红军长征 D.北伐战争
17.北京、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两个城市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下面历史事件中两个城市先后成为事件中心的是:( )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图是欣欣历史学习笔记内容,她记录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19.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批判专制迷信,直捣旧道德,洗刷国民落后意识;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学,开启社会进步潮流。”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2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近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2)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了什么制度?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
(3)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动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一次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4)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游行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西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哪一社会群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对前两问的回答,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回首这一历程,你有何认识?
答案
1-5DADCB 6-10ADACA 11-15DBABD 16-20BBADD
21.(1)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戊戌变法中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2)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2、(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1921年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3、(1)宣传马克思主义。
(2)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壮大;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4、(1)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公车上书。中华民国。(3)新文化运动。
(4)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学习先贤们将祖国命运和自身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明等。